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更定祀典后嘉靖帝下令修建了哪些建筑?都有些什么作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7
转发:0
评论:0
更定祀典后嘉靖帝下令修建了哪些建筑?都有些什么作用,从北京城大的格局来看,地坛筑于紫禁城东北部,天坛设于紫禁城东南方,两坛南北遥

  从北京城大的格局来看,地坛筑于紫禁城东北部,天坛设于紫禁城东南方,两坛南北遥相对应,符合中国古代天南地北之说。天坛主体建筑为圆形,地坛则呈方形,是中国古时天圆地方的体现。据阴阳学说:“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所用建材,如石块、台阶、柱子等,均为奇数(阳数)。地坛则采用偶数(阴数)。如方泽坛的台阶为八级,坛面为六平方丈,所用石板均为偶数,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地坛为九坛中仅次于天坛的第二大坛,是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也是我国规模最大、唯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坛。地坛总体布局按“天为阳,地为阴”,坐南向北,与社稷坛相同。由回字形两重正方形坛墙环绕,分成内坛和外坛。正门在外坛西墙,朝向安定门外大街。内坛墙四面辟门,外坛墙仅西面辟门。外坛门至安定门外大街之间是一条坛街。街西端有三间四柱七楼牌楼一座,是进入地坛的前导和标志,也是地坛御道的起点。明代称牌楼至外坛门段为泰折街,泰折是古代祭地之处,清代改名广厚街。明清两代皇帝行祭地大礼时首先经过牌楼,沿御道进入外坛门后北折,至北外坛墙后向东,到内坛北天门再向南进入内坛神道。现在所见到的牌楼,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于1990年重新建设的。新建的牌楼气势高大雄伟,绿色的琉璃瓦面,彩画以“天龙地凤”之说,绘以丹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中心有“广厚街”字样。

  内坛不在外坛正中,而是向东偏移。坛墙墙身大城样一顺一丁排列,墙帽削割瓦绿琉璃剪边。内坛墙四面辟门,北门为正,门洞三座,其余各一座。西门至东门的道路贯穿内坛,与其垂直的神道形成丁字形。再进西天门时,与检票员聊了几句,她告诉我目前内坛墙是完整的,外坛墙只剩部分。

  地坛主要建筑有三组,方泽坛和皇祇室在中轴线上,方泽坛西侧有神库和宰牲亭;西北有斋宫、钟楼、神马殿等附属建筑。建筑周围植满柏树,庄严肃穆。

  2006年05月25日,地坛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更定祀典的原因是什么?明朝嘉靖帝为什么要更定祀典
祭地和祭天一样,都是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农业生产,后来成为典章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周礼》中“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成为历代地坛规制和祀典的理论基础。汉武帝时,在汾河汇入黄河处建后土祠。西汉末年又按阴阳方位在都城长安南郊和北郊分建祭祀天地之坛。自此祭地之坛成为都城必不可少的建筑项目,由于历代对儒家经典解释不同,有时将天和地合在一起祭祀,有时分开祭祀。现存北京地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圜丘于钟山之阳、方丘于钟山之阴,实行天地分祀。有一年祭祀前时遇到下雨,朱元璋感觉敬天地如敬父母,没有分开祭祀之理,于是改为合祀。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后改北平为北京,迁都北京。明成祖营建北京城时,以南京为蓝本,在京城正阳门外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二月,世宗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集群臣议郊祀典礼。世宗“自为说,以示礼部”,将南郊的天地坛改为圜丘专以祭天,在北郊择地另...
· 更定祀典:标志着古代都城形制最终完成
1521年,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病死。武宗无子,其堂弟,15岁的朱厚熜以藩王继承皇位,为明世宗,年号嘉靖。世宗继位之初围绕如何确定其生父的尊号展开一系列激烈争论,并由此引发礼制变革。嘉靖九年(1530年)二月,世宗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集群臣596人议郊祀典礼。有82人主张分祀;84人主张分祀而又以为既成之法不可轻改,时机尚不适宜;26人主张分祀而以山川坛为方丘;206人主张合祀而不以分祀为非;还有198人不置可否。世宗“自为说,以示礼部”,将南郊的天地坛改为圜丘专以祭天,在北郊择地另建方泽专以祭地,并在东郊建朝日坛、西郊建夕月坛。这也是为明代的重要事件,史称“更定祀典”。明朝嘉靖年间更定祀典,在京城内外建造了全套祭坛,并且实现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环绕京城的规划模式,突出了紫禁城在京城的中心地位,标志着古代都城形制最终完成。完整保存至今的全套祭坛不仅成为北京特有的文化遗产类型、...
· 国库空虚,嘉靖为何坚持要修宫殿?嘉靖帝的阳谋终究没能发挥作用!
国库空虚,嘉靖为何坚持要修宫殿?嘉靖帝的阳谋终究没能发挥作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末年,边关告急,内乱迭起,硕大的王朝摇摇欲坠,崇祯皇帝因国库空虚,束手无策。后世评论常道万历十五年就已经埋下明朝灭亡的种子,而事实上,祸患的根源或许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嘉靖皇帝在明朝诸位皇帝中,其睿智表现最为突出,平定倭患、改革政务。可也就是在其任上,大明王朝的底蕴被腐蚀一空,帝国地基不稳的态势开始出现。嘉靖皇帝重用的严嵩贪污严重,导致胡宗宪缺乏经费而抗倭吃力。倭寇危害海路,导致明朝前期的海上商路阻断,海路不通造成明朝中央财政每年损失至少千万两白银。为了充盈国库,嘉靖朝廷又寄托于丝绸交易,但严重的明朝无力供应充足丝绸制品,又极为莽撞的发布改稻为桑政策。改稻为桑本为增加经济作物,提高丝绸产值,补缺国库,却有被贪官借机以低价兼并土地,被欺压暴碾的百姓看不到希望,国本动摇了。明朝嘉靖朝的官员...
· 传说典故-祀封节
祀封节是因我们的太祖邓鲁而起,那么与我们的太祖邓鲁有关的传说,我还知道有两个,而且这两个都与马渡坪村的龙松庙有密切的关系。传说一:在清朝年间的某一年,马渡坪村正月发起洪水。一个清晨,村里有人一大早在河中打鱼(位置就在现在的龙松庙前),只见一具从上游漂下来的木头,在漂到此处时,再也不漂走了,村民认为,这具木头可能是邓鲁太守的灵魂所附,太守要魂归故里,于是村民们赶忙把这个具有神奇色彩的神木捞上岸,请来工艺很好的木匠师傅,把它雕成邓太守的木像,供放在邓氏宗祠里。传说二:宋朝(南朝宋)时,邓鲁上京赶考,途中遇村姑陈氏。邓鲁得陈氏水饭及路费资助,俩人情投意合,约定功成名就时完婚。三年没等到邓鲁回来的陈氏,为守节投河化为一根松木,漂流到邓鲁太守家乡马渡坪,托梦给太守,说她已成河神,被供在马渡坪河湾龙松庙。邓鲁太守荣归故里遍寻陈氏不见,抑郁而终,立遗嘱封陈氏为正室之妻,每年正月二十太守生日时,为他们举办...
· 嘉靖皇帝立的三位皇后:为什么都死得不甘心?
我们知道,嘉靖皇帝在史学家的眼里,不是位好皇帝,他不仅崇尚奢侈,嗜好刑戮,还昏庸无能,好色无比,加上长期痴迷炼丹修斋,日求长生不老,竟然二十余年不视朝,致使奸臣严嵩父子专权跋扈,败坏吏治。在位期间,农民起义达四五十次,发生多次兵变,国势积弱,民不聊生。明武宗没有儿子,由宪宗的孙子,兴献王朱佑杭的长子朱厚璁熄继位,改元嘉靖。网络配图嘉靖帝上台后,诛灭了江彬,算是善政。但他没有按照封建礼法,以孝宗朱祜樘为父,而是追尊自己的父亲朱祜杭为皇帝,即恭穆献皇帝,母亲为章圣皇太后,入太庙享受祭祀,引起了当时轰动朝野的“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之争以嘉靖帝的胜利而告终,从此,他坐稳了帝位。这个以藩王身份入嗣的皇帝也是个荒唐鬼,荒淫无度,而且性格反复无常。在朝诛大臣,在宫害宫女。明代有名的“宫婢之变”就是发生在嘉靖朝。当时,嘉靖皇帝比较宠爱曹妃,经常在曹妃宫中歇宿,宫女杨金英等“盖以皇帝虽宠宫人,若有微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