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庚戌土断有什么意义和必要性?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7
转发:0
评论:0
庚戌土断有什么意义和必要性?,当时南朝有侨置郡县,以便安置北方来的流民。他们的户籍是与南方本地人不同的。南

  当时南朝有侨置郡县,以便安置北方来的流民。他们的户籍是与南方本地人不同的。南方本地人的户籍称为黄籍,侨置州郡的流民户籍称为白籍。为了优待北方南来的士族,这些白籍群众是不需要承担赋役的。

  而且很多郡县侨置都带有随意性,常常是北方某地一个郡比如两千人南下,于是在某地安置这一郡的两千人,这两千人就算一个郡。但是实际上的管理很复杂,因为可能这个侨置郡的上级,即侨置州的所在地不在这里,或者隔的很远。

  土断的必要性体现在国家对这些白籍群众的掌握程度,一旦土断,把这些侨民安置在当地,入黄籍承担国家赋役,那就是一大笔的税收和人民群众啊,国家掌握的人越多,实力就越强。反正,这些群众都是隐匿在白籍所在的世族大家里,那么,这些士族力量就强。所以但凡土断,都需要强有力的推行者来实行,否则很难成功,一旦成功,代表着国家财力和实力的上升。如东晋的庚戌土断和义熙土断,就是桓温和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是在东晋义熙八年到九年(412-413)举行,随后刘裕才有实力北伐关中(义熙十二年,4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庚戌土断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有哪些措施以及影响
土断这两个字的含义就是在东晋时期实行的废掉之前的侨置郡县,开始将暂居在当地的流民也编加进当地郡县户籍的方法。当时正处于桓温担任大司马并且掌管朝政的时期,为了可以改变国家的财政状况,所以实行了土断法,并且根据实行的事件称这次事件为庚戌土断。而之所以实行这种方法和当时庚戌土断的背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庚戌土断的背景是怎样的呢?庚戌土断的背景还要从当时的社会情况开始说起,东晋曾经在国家领土之中,学习北方人的制度设立郡县,也就是指为侨居在当地的人们所设置的郡县,用来让这些外地士族人士以及各地区的流民有个安置的地方。但是那个时候侨置郡县并没有设置任何的边界,也不会向侨居的人们征收赋税,这样一来这些士族们的日子好过了,可是也造成他们广泛的建造田园楼阁,致使当地土地兼并情况太过于严重,也对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北方士族的人们开始在侨置郡县大范围的征用土地来用作建造,而各地区的流民也汇聚到这个...
· 什么是土断?为什么要实行土断?
历史由来两晋、南朝时重要措施之一,即以土著为断。指以现居地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其旨意、方法因时而有差异。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断之始。西晋时已出现土断概念。晋初司空卫瓘主张恢复汉代乡举里选法。户籍都按住地编定,取消客籍户,选举由乡里评定。这是针对九品中正制的弊病提出的。东晋、南朝的土断则是针对当时侨人和侨州郡而实行的政策。西晋末,北方人民大量南流,东晋建立后,政府设立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予以安置(见侨州郡县)。他们只在这种侨立的地方机构登记,称为侨人。侨人的户籍称为白籍,不算正式户籍,入白籍者不负担国家调役(见黄籍)。侨人有的相对集中,有的居住分散,“十家五落,各自星处,一县之民,散在州境,西至淮畔,东届海隅”。他们虽在侨县登记户籍,却不住在侨县寄治的地方。侨州和它所属的郡县也不是都在一处,有...
· 祭祀祖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习俗,它不仅承载着对先人的怀念之情,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祭祀祖先究竟有何价值和意义呢?今天,祭拜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一、寻根问祖祭祀祖先,首先是寻根问祖的过程。通过祭祀,我们能够追溯家族的历史,了解祖先的奋斗与贡献,增强家族成员对自己根源的认知,培养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二、缅怀先人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是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缅怀他们的功德,让家族成员铭记前辈的智慧与努力,激励后人传承家族精神。三、家族团结祭祀活动常常成为家族成员相聚的契机。在共同参与祭祀的过程中,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家族的团结与和睦,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四、教化后人祭祖活动还承载着重要的教化后人的意义。通过讲述祖先的事迹,弘扬家族美德,教育子孙后代遵循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有理想、有目...
· 庚戌
庚戌年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7年称“庚戌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50,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7,除以12的余数是1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庚戌年”:庚戌月天干丁年和壬年,寒露到立冬的时间段,就是庚戌月:……1977年10月寒露到11月立冬1982年10月寒露到11月立冬1987年10月寒露到11月立冬1992年10月寒露到11月立冬1997年10月寒露到11月立冬2002年10月寒露到11月立冬2007年10月寒露到11月立冬……庚戌日阳历平年庚戌日以下阳历平年日期都是庚戌日:阳历平年庚戌日阳历闰年庚戌日以下阳历闰年日期都是庚戌日:阳历闰年庚戌日庚戌时天干丁日和壬日,北京时间(UTC+8)19时到21时,就是庚戌时。参考资料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 庚戌土断: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增多
土断是东晋废除侨置郡县、使侨管土著编入所在郡县户籍的办法。东晋曾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郡县(即侨置郡县),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权。当时侨置郡县无一定的边界,不征租税徭役。这些士族广造田园,兼并激烈,影响朝廷财政收入。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晋成帝司马衍为了整理户籍,增加财政收入,命侨寓的王公以下都以土著为断,把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户籍。东晋大司马桓温(312—373)执政时,又于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三月庚戌日(初一)行土断法,史称“庚戌土断”。这次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贵族地主也予以惩处。土断之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康宁元年(公元373年),桓温死后,此法不行。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刘裕再行土断,诸侨置郡县多被裁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