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真相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平分皇权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8
转发:0
评论:0
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真相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平分皇权,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多舛的一个王朝,上启三国,下启南北朝,共分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多舛的一个王朝,上启三国,下启南北朝,共分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是大一统的王朝

  但东晋则是六朝之一,前有三国吴,后有宋齐梁陈,东晋是由琅琊王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扶持下建立起来,后世又称“王与马共天下”

  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东晋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的时代

  居于江左地区的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隔江对峙,时代,催生了一种与封建发展极为不符的政治制度——门阀政治

  西晋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在占田制的基础上获得强大的经济特权,而从三国曹魏时期流传下来的九品中正制又使其取得政治特权,在获得双重权利的基础上

  在西晋时期,就形成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的畸形政治,历史上也称为门阀政治,这种政治在东晋达到顶峰

  对于门阀政治为何在东晋达到顶峰,我们或许能从东晋一条谚语中窥知一二

  “王与马共天下”,这其中的王是指以琅琊王氏为首的门阀,司马则是司马家政权

  这条谚语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门阀政治,“王与马共天下”最早源于八王之乱

  西晋初期,晋武帝司马炎立痴儿司马衷为帝,而司马衷被皇后贾南风所操控,贾南风的干政弄权,引发其他司马氏子弟的不满,引发一场以皇室争夺中央政权的内乱

  这其中实力最强的有司马氏八位王爷,后世又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直接导致后世的五胡十六国产生

  八王之乱,实际参与并非只有八王,还有很多实力弱小的王爷,琅琊王司马睿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这个没人看好的王爷却在西晋灭亡后,由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扶植下,建立了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隔江对峙的东晋

  世族琅琊王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扶持司马睿建国呢?说到底还是与内忧外患有关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内耗致使国力空虚,加上连年天灾,北方的匈奴刘渊起兵自封汉王于今山西起兵

  此时正值惠帝司马衷异母弟司马炽继位,年号永嘉,匈奴刘渊的大举南侵让晋朝疲于应对

  匈奴刘渊南侵,屡破晋军,势力大增,永嘉四年,刘渊身死,其子刘聪继位继续南侵

  永嘉五年,刘聪倾一国之力于平城(河南鹿邑)和晋军一绝死战,歼灭十万晋军,随即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司马炽,坑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为避刘聪锋芒,中原世族士族相继南逃,中原政权随之南迁,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因为而发生大规模人口南迁,原本的政治、经济中心随之在南方落地生根

  而自刘聪攻破洛阳起,中华进入最为的五胡乱华时期,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你方唱罢,我登场,霍乱北方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的中华大地,终会有英雄起身平乱,但不是现在

  衣冠南渡之后,中华文明开始在南方(今建康)落地生根,建康地区原是三国吴属地,又称江左地区

  西晋讲究服膺名教,脱胎于儒家的名教十分注重等级尊卑关系

  门阀政治正是服膺名教另一种形式的体现,而身为世家大族之一的琅琊王氏周围汇聚着一大批衣冠南渡而来的士族子弟,这些士族子弟是国家统治的基础

  为了获得执政的基础,江左的琅琊王司马睿不得不倚靠王氏的力量,琅琊王氏为司马睿提供名分、执政地位和统治基础

  反之司马睿则为王氏提供官位权势,这才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雏形

  但东晋建国之后,司马睿才发现,统治基础的士族子弟依旧只听琅琊王氏的号令,自己完全没有实权

  琅琊王氏成东晋政权的实际掌控者,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晋书中窥知一二,《晋书》卷九八《王敦转》

  “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谚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司马睿若想建立政权还需倚靠琅琊王氏的拥护

  观之历史,“共天下”并不是始于东晋,古已有之,秦时,农家吕不韦为子楚筹谋秦王之位

  子楚曾感激说道“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后来子楚成为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丞相及文信侯,享十万户

  秦时的“共天下”只是裂土分封之间的关系,但到“王与马共天下”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裂土分封之间的关系

  而变为了之间的关系,在尊卑名分上,王与马同等,并不在是单纯的君臣关系

  总的来说,“王与马共天下”标志着门阀政治在东晋发展到巅峰

  而追因溯果,其产生的根源是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的产物,江左东晋政权还要依赖于士族统治,门阀制度在东晋发展到巅峰

  说到底,门阀政治是对皇权的分散,门阀政治兴盛于西晋,东晋达到顶峰,又衰落于南北朝,隋朝时期曾有短暂的复苏,直至武则天时期彻底消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细说历史——“王与马,共天下”
?西晋亡后的次年(317年)三月,琅邪王睿在建康即位称晋王,改元称建武元年。东晋开始了。建武二年三月,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康,晋王才改称皇帝,他就是晋元帝。这时,晋元帝到建康已经有好几年了。事情该从更早的时候说起,也该从司马睿的身份说起。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和惠帝、怀帝同一辈分,世袭琅邪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荡阴之战后(见第五篇),惠帝被挟持到邺。司马睿也到了那边。成都王颖恨东安王繇曾劝他不要与皇帝对抗,把他杀了。司马睿是东安王繇的嫡亲侄子,怕遭连累,连忙逃走。成都王颖对此早有防备,他已经下了命令,一切关口、渡口都不准贵人通过。司马睿尽管换了装束,但到了黄河渡口,还是被拦住不让过河。幸而从者宋典见机,把马鞭朝主人身上一拂,笑道:“舍长(看管房子的小吏),官禁贵人,怎么你也被拘留了?”守渡口的吏信以为真,就把他放过去了。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越起兵讨河间王颙和张方(见第五篇)...
· “王与马共天下”中王与马分别是指的是谁?王与马共天下起因
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有人不清楚“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其实在字面上理解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是非常的简单的。这是指当时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和皇帝力量势均力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见当时琅琊王氏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晋元帝司马睿王与马共天下起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皇族争权,重臣王衍却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推荐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狡兔三窟了。”不过这一举措,并没有使王衍保全性命,最后还是被石勒所杀,但是狡兔三窟之计却对以后的东晋局势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后来琅邪王氏在东晋声势显赫,一时号称“王与马,共天下”,不能不说跟王衍没有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政治局面呢?晋元帝司马睿与琅邪王氏之间,是有着历史渊源的。从司马睿的祖父被封为琅邪王开始,自然是要结交辖内...
· 晋的王朝——王与马共天下
晋愍帝司马邺被带到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汉赵国都城)受尽凌辱。汉赵帝刘聪出去打猎时,让司马邺手持画戟担任先导部队。刘聪和群臣喝酒的时候,让司马邺斟酒、劝酒,并刷洗酒杯,刘聪起身要去厕所的时候,让司马邺打着伞盖。尽管这样,太子刘粲一再劝说刘聪杀死司马邺,断绝人民期望。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十二月二十日,晋愍帝司马邺在平阳遇害,年18岁。建武二年(公元318年)三月七日,晋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康(今南京市),晋王司马睿痛哭流涕,他穿上白色丧服,住到简陋的屋棚里,为愍帝守灵。三月十日,司马睿不再推辞,登基为帝,史称司马睿为晋元帝。司马睿穿上龙袍,端坐龙床,文武百官在两旁向皇帝跪拜。司马睿一抬手,说:“诸位爱卿平身。”然后看着中书监王导说:“王爱卿请上来做到朕的身旁。”王导一听,连连摆手,说:“这可使不得!”司马睿坚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司马睿这就要起身来拉王导上来,王导噗通跪倒,说:“如果太...
· 王与朱共天下
?所幸阳明心学已经大明于天下,嘉靖二年的会试也开始用心学出题,放在以前这是不敢想象的。而归越以后的讲学又使阳明收了平生最后两个高徒,这两个关门弟子给他的讲学生涯画上了完满的句号。钱德洪和王畿。钱德洪的开场白是:“我就出生在你出生的那幢楼里。”阳明一愣,反应过来他说的是瑞云楼。钱德洪确实跟阳明投缘,他的性格跟徐爱很像,优柔寡断却又忠心不二。他资质平庸,在学术上没有其他王门弟子那么超凡的见解,却处处恪守师说,端正心学;外在事功方面也只当到刑部员外郎这样的中层。那么他作为王门高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王阳明年谱》,是《传习录》,是有关王阳明的一切。所有的资料都是他整理编撰的,难道这还不够吗?而王畿正好相反,他是王门弟子中智商最高的,没有之一。这个后来让内阁首辅夏言都颇为忌惮的人当时年仅二十,还是个裘马轻狂的秀才。跟那个年代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迷恋的是戏曲小说、实用技艺;诗酒流连、瓦肆勾栏。而且,...
· 东晋时的王与马共天下是指什么?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後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王导每次上朝,晋元帝都要起立相迎。所以"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