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罗马帝国政局为什么长期不稳?是禁卫军的原因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1
转发:0
评论:0
罗马帝国政局为什么长期不稳?是禁卫军的原因吗,纵观罗马帝国史,一个极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在长达五百年的时间里罗马人竟未能建立

  纵观罗马帝国史,一个极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在长达五百年的时间里罗马人竟未能建立一种明确的帝位继承制——不仅可以儿子继承,嗣子继承,也可以禁卫军首领或军事强人凭武力继承,还可以两个儿子或一个儿子一个嗣子共同继承,更有过帝国一分为二,由四个皇帝(两个奥古斯都或“正帝”、两个凯撒或“副帝”)分别继承的局面。没有明确的皇位继承制会产生何种政治后果,不难想见。任何读过罗马帝国史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围绕皇位的继承,发生过多少由禁卫军直接操盘的惨剧。

  反观华夏,帝位继承早在先秦时代(准确来说应该是商朝中后期)就有了嫡长子继承之基本原则,后在实施中虽也出现过问题,甚至严重偏离过原则,但至少已有一个基本原则,藉此可大大减少权位更替中的不确定性和争斗。如何解释华夏和罗马帝国这一显著的不同?在人类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区域像中国那样,享有黄河-淮河-长江流域这么一个适合农耕且交通便利的超大陆地板块。这里,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水流把各区域隔断,而大河流向又基本一致,极有利于经济和交通发展和跨区域经济、社会整合乃至政治统一。这就解释了为何在政治整合与统一方面,华夏世界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了强大的文明动能。

  恰成对照的是,因枝蔓散裂的地缘格局,也因在扩张过程中意大利和海外诸多政治实体以与罗马结盟的形式加入罗马,帝国从一开始便缺乏政治整合,遑论政治统一。事实上,罗马帝国不得不普遍而持久地实行地方自治,在广大被征服地区搞的所谓行省制其实只是个空架子。在这种治理框架下,形形色色的地方自治实体除了没有外交权、宣战权,需交少量赋税,在战时向罗马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在其他方面都近乎主权国家。这意味着,罗马帝国无政治统一可言。不仅如此,罗马帝国显然还缺乏政治统一的动机和意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屋大维以降罗马帝国所谓“帝制”,其实只是元首制,或一种准帝制。在此制度下,元首或“皇帝”其实只是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而非古代西亚君王那样的“神”,或秦汉中国那样的“天子”;元老院虽已无太大的权力,却因袭自氏族制度的深厚共和传统,仍能很大程度地对元首进行掣肘。既如此,罗马人似乎就没必要在帝位承继问题上用心用力了。实际上,在整个帝国历史上,“元首制”概念从未有明显的法律界定,帝位继承也从未有明确的制度安排,所造成的严重问题从未得到真正的解决。

  结果可想而知。即使在“天下大治”的五贤帝(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马可·奥略留)时代,罗马人也没能发展出一种相对平稳的帝位更替制度。一个殊难解决的结构性的问题是,元老院既然对皇权构成掣肘,在皇位的葆有和继承方面,就必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保住皇位,皇帝自然会讨好甚至骄纵禁卫军,这就难免酿出禁卫军干政的毒酒。至2世纪后期,皇帝与元老院的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因受皇帝骄纵,禁卫军变得越来越腐败、贪婪、凶狠,对皇帝赏赐的胃口也越来越大,无理要求稍稍得不到满足便策动哗变,杀旧君立新君,故而篡弑废立频频发生,成为家常便饭。

  禁卫军制度始于奥古斯都,但从提比略时代起,便被用来威胁吓唬不听话、不合作的元老。爱德华·吉本说:“长期处在由一座富饶城市提供的安逸、奢侈的生活之中,自身具有莫大权力的意识培养了禁卫军的骄横;渐致使他们感到君王的生死、元老院的权威、公众的财富、帝国的安危无不掌握在他们手中。”

  公元68年,“暴君”尼禄被元老院宣布为“公敌”,逃亡路上自杀后,驻守边疆的军事统帅们为争夺帝位而大打出手,伽尔巴、奥托、维特里乌斯和韦帕芗四个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发动大规模战争自相残杀,争夺帝位。这是自屋大维登基以来,帝国在近百年内发生的首次内战,著名的“罗马和平”因之大打折扣,公元69年也成为的“四帝年”。期间,禁卫军以杀害伽尔巴、拥戴奥托而参与了皇帝的废立,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193年,罗马帝国创纪录地出了五个“皇帝”,禁卫军的恶行也达到了令人目眩的新高度。皇帝康茂德行为不端,与禁卫军矛盾重重,以出售公职为由处死禁卫军长官克里安德,新任禁卫军长官雷图斯与康茂德的情妇玛琪亚又合谋杀死了康茂德,把曾与康茂德合作的罗马城执政官佩蒂纳克斯扶上皇位。之后,禁卫军因没有捞到太多利益,在罗马城里公开拍卖起皇位来。竞拍者中,居然有皇帝的岳父——罗马市总督苏尔皮西阿努斯。最后,富商迪迪乌斯·尤利安努斯以6250德拉克马的高价买下了皇位。为了使交易圆满完成,禁卫军竟杀死了刚刚继任的佩蒂纳克斯,从而引发了普遍的不满。但尤利安努斯几乎还没坐上皇位,潘诺尼亚军团拥立的塞维鲁便起兵造反,元老院借机将新皇帝处死。塞维鲁即帝位后,解散了原禁卫军以示惩罚,但旋即又从潘诺尼亚军团中挑选精兵,组成新的禁卫军。

  据吉本统计,238年数月之间,帝位在屠戮中竟六易其手,6名皇帝先后被杀,创下全新的纪录;在皇帝伽利埃努斯活跃于政坛的15年中,共有19人登上大位,全系行伍出身,竟无一人得善终。另据统计,在皇帝伽利埃努斯一生即218年至268年这50年中,共有50名僭位者获得头衔,平均每年产生一个新“皇帝”;在3世纪,27名通过法律程序即获元老院正式任命的皇帝中,除1人外,其余26人统统被杀。不用说,禁卫军参与了这些杀旧立新、篡弑废立的行动。以中国标准看,这种事太过荒谬,完全不可接受。即便在宦官专权或新旧朝代更替时代,中国皇帝的废立也远没有频繁到如此程度。

  在受元老院制约的准皇帝的统治下,政治稳定并非常态。禁卫军儿戏般废立皇帝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人、强人专政,才是常态。284年,奴隶出身的铁腕将军戴克里先即位。鉴于历来禁卫军的所作所为,他采取强力措施降低其地位以加强控制,禁卫军从此再也无权无力干预政治。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后干脆解散禁卫军,甚至摧毁了其大本营,恶贯满盈的禁卫军终于走下历史舞台。然而,虽不再有禁卫军,罗马帝国所受祸害却实在太久太深,至此已是日薄西山,进入了垂死期,能干者如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竟也无力回天。禁卫军当然不是帝国衰亡的唯一原因,却无疑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罗马帝国灭亡时间揭秘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东罗马帝国又叫做拜占庭帝国,时间跨度在三百九十五年到一四五三年,是一个帝制国家,但是信奉东正教,是一个教廷和皇权并存在国家。从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到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总共是一百多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简介通过东罗马灭亡简介可以看出,没有灭亡之前的东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是很大的核心位置在欧洲东南部,也就是巴尔干岛。极盛时期领土涵盖欧洲大部分地区一直到非洲的西部和北部。国家跨越意大利、埃及等地,甚至是中东的巴勒斯坦延伸至地中海沿岸。从欧洲史可以看到,灭亡前的东罗马帝国盛极一时,但是广袤的国土面积带来了各种隐患,种族、宗教争端、战争等导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部分,其中由于东罗马帝国的延续时间和地域范围很广,后来人一般情况都直接称灭亡前的东罗马帝国为“罗马帝国”,直到十七世纪的时候,为了将这个庞大的罗马帝国区分,引入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罗马帝国概念,中世纪罗马帝国就是灭亡前最后的帝国,也称为拜占庭。在东罗马...
· 刘禅选择投降的原因是为什么刘禅是弱智吗
世人都认为刘禅是个无能的人是个弱智,乐不思蜀是多么的懦弱。其实很多人认为刘禅非常聪明能干的皇帝。三国志中有写到说,诸葛亮曾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把这件事情完完整整的告诉刘备,刘备应该感到高兴,并给予奖励。诸葛亮是何等骄傲的人,所以绝对不会阿谀奉承,由此可见刘禅绝对是一个聪明人。刘禅剧照在被成王败寇的思想熏陶后,人们似乎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失败的英雄,似乎活的轰轰烈烈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刘禅的不战而降,苟且偷生一直让刘禅是个反面人物。打仗死的还是士兵,受到伤害的还是百姓。如果抵抗太强的话,可能还会被。魏国不是没有的经验,因为曹父的死,徐州被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保全子民,刘禅决定投降。就因为这样,刘禅有了卖国的骂名。有人想说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刘禅为什么不能被赞扬,难道这样的他不是英雄么?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失败者,所以就不配拥有荣誉?刘禅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完全是因为在蜀国被灭后,刘禅在司...
· 卫国的长期存在与灭亡的原因分析
卫国,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封,康氏、卫氏、子南氏、冷氏始祖康叔为卫国第一代国君。卫国地域大致在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的今河南省鹤壁、新乡附近。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封康邑,史称康叔封。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封,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因此被史学界认定为康氏最早的发源地。卫国从康叔立国开始是历史上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时,占卜说可以在这里立国300年,后来帝丘(卫迁于帝丘及改名濮阳)果然成了卫国的福地,卫国人在此立国达388年。随后,卫元君十四年卫国被秦国迁到野王县(今沁阳),又生存了几十年。在众多曾经声名赫赫的诸侯国纷纷被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卫国却奇迹般地...
· 罗马帝国也是君权神授吗?对罗马帝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罗马统治者内部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恢复传统的以自由民为基础的公民兵制度,由此产生了格拉古兄弟前赴后继的改革,其失败结果证明,这一好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历史的肯定。二是打破罗马人与非罗马人、自由民与非自由民之间的界限,将公民兵制度变为募兵制,由此出现了马略的军事改革和苏拉的军事。最后元老院和罗马人民还是将希望寄托在了握有军权的者身上,从而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皇权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此时罗马的共和传统还在,王政时代王的阴影还在,因此公开称王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有无视元老院、过于张扬的恺撒被刺身亡的事情。有鉴于此,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虽然已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拒绝采用“君主”和“者”的称号,而自称“元首”。“元首制”实质上就是君主制,只不过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人们对秩序的渴求,使之对王权寄予莫大希望,并且赋予王权神圣的权力。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之后不久即获得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尊号,...
· 汉匈之间能维持长期和平是王昭君的功劳吗
昭君出塞的故事妇孺皆知,讲的是一个叫王昭君的美女,通过汉朝和亲嫁给匈奴单于,最终给汉匈两国带来数十年和平。在民间传说中,这一历史事实更是被美化,王昭君简直成了拯救汉朝的神女,似乎汉朝没有王昭君就会亡国灭种。不可否认,王昭君出塞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匈双方的友好交流,但她能起到的作用是否有民间传说的那么大,却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汉朝在昭君出塞前,并非没有与匈奴和亲的经历,而每次和亲都只能换取极其短暂的和平,匈奴铁骑依旧长驱直入,烧杀掳虐汉朝边境地区。汉朝自高祖刘邦白登山之围到汉武帝初期,都一直坚定不移地执行和亲政策,除了必要的防守以外,从未对匈奴有任何的冒犯。但匈奴背信弃义完全不理会汉朝的善意,依然侵略汉朝边境,尤其在刘邦去世后,尸骨未寒,匈奴冒顿单于更是甚嚣尘上,甚至给守寡的吕后写了封极为轻薄的信: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