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水稻是什么时候传入日本的?从哪儿传入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90
转发:0
评论:0
水稻是什么时候传入日本的?从哪儿传入的,水稻的发源地是中国,这一论点从考古学上可以证明。目前中国发现有关新石器时代的

  水稻的发源地是中国,这一论点从考古学上可以证明。目前中国发现有关新石器时代的稻作遗存,包括炭化的稻谷、稻米、红烧上中保存的稻壳和稻草、陶片上的稻谷印痕,长江下游发现12处(如浙江余姚河姆渡),中游12处(如湖北京山屈家岭等),其他还有华南,西南等地区,共达30多处,时代从公元前4500年至1000年以前。一般认为,日本的稻作农耕来自中国。

  水稻传入日本的路线有三条,即一是从华南、华中经海路直接传入,二是经西南海路传入,三是由陆路(河北、辽宁)或海路(山东)到朝鲜半岛后,再从朝鲜半岛南部传入。其中从地理上看最妥当的是第三条即经由朝鲜半岛的路线。因为在北九州地方伴随出出的大陆系统磨制石器(有柄石剑和石簇、柱状片刃石斧),除朝鲜半岛外没有发现过,府时从长崎县山寺和原山遗址、广岛县名越遗址中发现了印在陶器上的稻痕。又从福冈县板付水田遗址中发现了印在“夜臼式土器”(绳纹末期的深钵形陶器)上的稻痕和100多粒炭化米。奈良县唐古遗址中也有炭化米发现。在绳纹晚期的遗址中还发现了打制和磨制的石刀,这种摘稻穗用的石刀在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和华北都有出土。这样,我们可以推测,掌握水稻栽培的人带了稻种和生产工具,从朝鲜半岛南部越过对马海峡,将水稻耕作技术传到日本。不过最近一般倾向“华中说”,即长江下游经东海而传人朝鲜和日本,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0世纪前后,或许要更晚些。因而绳纹晚期稻作农耕的出现及弥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海上交通而输入的,除稻米之外,石制和木制农具的种类、使用方法,都可以从长江下游的遗物里找到渊源。

  关于水稻传入时间,据日本人研究,其上限是在绳纹时代晚期后半部分,首先传入北九州的北端,所以说北九州是日本水稻的诞生地。我们从战后发现的板付、登吕两大水田遗址来看,当时的水田很有规划,有较完善的灌溉系统,具有现代水田的雏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火器传入日本
参见铁炮火绳枪国友一贯斋
·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后,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汉地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历来均以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派使去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经》为佛法传入中国之始。传播地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中国内地营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洛阳市东10公里处的白马寺。东汉时绝大部分佛经都是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的。佛教在中国的三国、魏、西晋各朝代时,主要传播活动仍是佛典翻译,魏都洛阳和吴国的都城建业是传播活动的中心。这阶段的译经工作和对佛教教义的宣传、研究,为以后佛教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阶层人普遍信仰佛教,到处建有佛塔、寺院。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艺术,如敦煌、云冈、龙门等古代的雕塑、壁画,都是这一时期开始建...
· 古代有西瓜吃吗?西瓜是什么时候怎么传入国内的?
古代有西瓜吃吗?西瓜是什么时候怎么传入国内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西瓜消费国,每到夏天西瓜似乎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消暑水果。不过西瓜最早并非产自中国,所以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西瓜吃的,那西瓜在古代是如何传入国内的呢?据说早期还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不过关于西瓜的原产地是哪,目前还有不同的说法。好在种植西瓜对环境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中原就能自行种植,不像有些水果还要依靠进口。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西瓜不是中原所产出,而是由西而来。当然,"西瓜"这个名称,在古代某些时期也有代指其他瓜类,但其与我们所说的西瓜完全是两回事,这里就不予讨论。西瓜的原产地,现在一般都认为是非洲。根据现代学者考察,现在北非苏丹境内还生长着大片原生的野生西瓜,这里现在也被认为是西瓜的起源中心。随后古埃及人开始种植西瓜,逐渐由地中烟沿岸传入北欧,随后进入中东,由西域传入中国,...
· 茶是如何传入的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四五世纪时,吐蕃王朝军队曾攻占到中原边州,夺得了大量茶叶,却不知其用途。《藏汉史集》中记,茶在松赞干布之曾孙都松芒波杰在位时(公元676-704年)传入吐蕃,当时是作为一种保健药物而受到赞普的喜爱。他说:“在我患病期间不思饮食,只有饮用小鸟衔来的这根树枝泡的水比较奇妙。它能养身,是一种治病良药。”_公元781年唐德宗时“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氵湖者。’”由此可知,早在5世纪以前,吐蕃社会还没有饮茶之习俗,只是把茶叶作为一种珍贵的保健药品而被王室所珍藏。自唐开元后,内地僧人坐禅“务于不寐,又多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辗转相效仿,遂成风俗。”随着唐蕃之间友好往来,有的汉僧到藏区传法,有的则经吐蕃去印度求法,...
· 宋朝时期有玉米吗?玉米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古装电视剧《神探包青天》目前正在热播,在剧中西夏公主因为饥饿,喝了包拯的玉米面。《神探包青天》的朝代背景为宋朝,那么在宋朝时期是否有玉米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玉米,原名:玉蜀黍,别名:棒子、包谷、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原本是体型很小的草,喜高温,经美洲原住民培育多代后才出现较大型的玉米。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