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剑阁道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和宦官黄皓有什么关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1
转发:0
评论:0
剑阁道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和宦官黄皓有什么关系,三国后期,魏、吴、蜀并立抗争的局面因三方力量的消长变化而渐趋崩溃。蜀汉自

  三国后期,魏、吴、蜀并立抗争的局面因三方力量的消长变化而渐趋崩溃。

  蜀汉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汉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247年至262年间,蜀汉经过将领姜维不断向魏发动战争,力量日渐消耗,加上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政日非。姜维曾对黄皓作出弹劾,但反被黄皓逼害,刘禅也对姜维多次伐魏感到反感。姜维惟有避居沓中屯田,拥兵北防,内外产生严重分歧。至此,蜀汉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这时的吴国,因孙权死后,内争迭起,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多次攻魏也多以失败告终。吴国的实力大大削弱了。

  魏国自明帝曹叡驾崩后,齐王曹芳为帝,曹爽和司马懿先后专权,高平陵事变后,大权落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司马氏父子一方面大力清除曹氏势力,笼络士族,同时,他们还注意招揽人才,移民实边,继续曹操的办法,推广屯田,并兴修水利,使魏国在司马氏的掌管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对外上,将领邓艾多次打败姜维的北伐军,而司马昭也在寿春打了胜仗,便开始筹备伐蜀以统一天下。

  262年,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蜀汉已经“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决定采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灭东吴的方针,朝内群臣都认为不可能,惟独钟会支持。

  为此,魏国任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作伐蜀准备。同时扬言要先攻吴,以迷惑蜀汉。姜维闻讯,忙把情况上报刘禅,建议派兵把守阳安关口(即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西北)和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的桥头,作好防备。但后主只宠信宦官黄皓,黄皓则相信鬼巫之说,以为魏军不会进攻,刘禅信以为真,把姜维的建议,置之脑后,连群臣都不让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剑阁道之战是哪两个国家参与的?双方主将是谁
剑阁道之战是三国末期强魏对弱蜀的一次战争,是完成全国统一的前奏。司马昭以邓艾、诸葛绪牵制及阻遏姜维于桥头以西至沓中地区,以关闭姜维大军于无用武之地,使钟会的主力得以越过汉中的阳安关口而直趋剑阁如入无人之境。又另派魏兴太守刘钦预先攻取子午谷与骆谷的南口,袭扰汉中蜀军侧背,可说是筹谋周密,部署适当。可是由于诸葛绪的无能,而姜维实施机动的卓越,使司马昭周密的战略部署遭到破坏。由此可知,卓越的战略计划和部署,必须依赖优秀的将帅去执行,才能付诸实施,达到预期战果。否则,尽管周详地运筹帷幄之中,亦难决胜千里之外。从战役指导上来研究,魏灭蜀之战的关键点在于要迅速粉碎蜀汉边防要地汉中的防御,转折点则是魏军偷渡阴平。其特点是突然袭击,实施山地进攻。姜维率蜀军主力长期偏处沓中,使蜀汉北部边防要地汉中的防务空虚,这就给了魏军以可乘之机。司马昭发现并利用了这个空隙,制定了直捣汉中的计划。钟会又不为汉、乐二城所牵制...
· 下邳之战有着怎样的背景?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下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是东汉末年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曹操势力完全击败吕布,吕布势力覆亡。曹操取得吕布控制的徐州,使得自己在和袁绍的决斗中避免了因为主力部队迎战袁绍而导致后方空虚,被吕布偷袭的危险。195年(兴平二年),曹操在兖州争夺战中成功击败吕布,吕布只好率领部众投奔新任徐州牧刘备。其后曹操迎接汉献帝迁都于许县,开始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196年(建安元年),吕布乘刘备与袁术的战争相持不下之际,袭取徐州,并自领徐州牧,刘备不得已被迫投靠吕布,暂屯于小沛。但不久后吕布就因为刘备聚集的兵众渐多而感到不安,领兵攻打刘备。刘备兵败,唯有投靠曹操。曹操供给他兵粮,继续屯驻小沛。197年(建安二年),当时袁绍已经吞并了河朔,控制了冀、青、并三州,如日中天。曹操在宛城被张绣打败,袁绍在写给曹操的书信中态度骄慢,曹操大怒,担忧袁绍的强大会兼并自己,想要兴师讨伐又觉得力量不敌,...
· 澶渊之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澶渊之战简介
澶渊之战,也叫澶州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局面。宋方向辽提供助军银帛达成协议,从此双方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使宋辽之间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辽统和十七年(宋咸平二年,999年),辽军南下,于瀛州俘宋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十九年,又胜宋军于淤口、益津。二十一年,南京统军使萧挞凛攻入望都,俘宋副部署、殿前都虞侯、云州观察使王继忠。二十二年九月,圣宗、太后萧绰亲率大军南下,攻遂城、望都、祁州、定州、瀛州,下德清,兵临澶州城下,宋廷震动。在宰相寇凖的主持下,宋真宗亲征,双方隔河对阵。辽主将萧挞凛出营,误触宋军伏弩,重伤致死,辽军士气受挫。王继忠乘间调停,主南北议和,他致书宋真宗,通报辽方有息民止戈之意。宋真宗也复书愿息战以安民。于是,议和使者频繁往来。辽要求收回后晋所割关南之地,宋则取寸土不让而不惜金帛的方针,使得澶渊之战落下帷幕。战役背景宋朝灭亡北汉后接连...
· 和尚原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和尚原之战?
金军南下金军于1127年(金天会五年,南宋建炎元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许多地区,并曾一度深入江西、浙江等地。广大爱国军民在抗战派将领的率领下,英勇顽强地抗击金军,迫使金军退回江北。但以赵构为首的南宋统治者对金采取妥协求和政策,执行“先平内寇,然后可以御外侮”的错误方针,竟把主要兵力用来农民起义军,对待金军则实行消极防御。即使如此,金军面对日益成长起来的抗金力量也未敢轻视。金军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从战略上看,并无多大的优势。金军长途奔袭,战线过长,所到之处都遭到南宋爱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伤亡惨重。夺占地区又不能巩固,无法立足。种种迹象表明,单纯用军事力量,短期内不能灭亡南宋,金统治者遂采取“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策略。1130年(金天会八年,建炎四年),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刘豫的伪齐傀儡政权,统治今山东、河南和陕西地区,使之成为...
· 岑港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岑港之战发生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此战明军以上万大军击败了东南的一千武装走私军,耗时半年。最终以明军伤亡三千余人,敌军伤亡不到千人,且有部分倭寇突围逃窜而落下帷幕。这是明朝历史上代价最大的胜绩。嘉靖朝倭寇的猖獗明嘉靖年间,倭患东南,海盗蜂起,舟山一度成之倭盗盘踞之地,也因此成为平倭的重要战场。烽火连年的抗倭斗争,磨炼了东南沿海人民,同时也造就了戚继光、俞大猷等一代抗倭名将。而岑港之战的胜绩也是由于戚继光的后来指挥而确定的。戚继光简介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名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出生将门,幼年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晓经史大义。年十七即承袭父职,投身军营,报效国家。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受命备倭山东,至隆庆元年(1567)调任京师,戚继光于东南沿海抗倭达14个春秋,历80余战,足迹遍及鲁、浙、闽、粤等地。他在浙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