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蜀国灭亡是因为剑阁道之战吗?剑阁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7
转发:0
评论:0
蜀国灭亡是因为剑阁道之战吗?剑阁地理位置有多重要,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魏、蜀汉、东吴互相牵制,共存了约60年之久,直到263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魏、蜀汉、东吴互相牵制,共存了约60年之久,直到263年,曹魏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加速了三国灭亡的进程。

  而魏灭蜀之战,也是三国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场战役,又称“剑阁道之战”。

  “剑阁道之战”的称谓,来源于这场战役的地点——剑阁,作为通往蜀汉首都成都的主要通道,剑阁在这场战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剑阁对于蜀汉的重要性,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就已经透露一二。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被张郃大破马谡与街亭,在准备退回蜀国时,有这样一个细节——诸葛亮给众将布置任务时,派大将张翼领兵一千,前去修复剑阁。

  剑阁位于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就是说,剑阁,是蜀国最后也是最坚实的一道屏障。

  在“剑阁道之战”中,姜维利用剑阁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死守剑阁,挡住钟会数十万大军终不能越,他预计魏军:“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这种情况下,硬攻不得,又不能轻易退兵,若长期这么僵持下去,对魏军是有害无利。

  如此一来,如何攻克剑阁,便成为了魏国能否打败蜀国的关键原因。

  钟会尝试劝降姜维,但被姜维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强攻,但屡攻不下,处于前狼后虎、进退维谷的僵局,加上魏军粮食不继,军心开始动摇,攻克剑阁迫在眉睫。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魏国大将邓艾想出了一条直取成都的奇策,他建议绕道蜀国未设防的地方,如阴平、江油,从小道攻涪,绕开剑阁,直取成都!

  正是由于姜维在剑阁重兵坚守,导致成都空虚,才让邓艾上演了一出绕道阴平直取成都的好戏。蜀国的灭亡,可谓成也剑阁,败也剑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剑阁道之战是哪两个国家参与的?双方主将是谁
剑阁道之战是三国末期强魏对弱蜀的一次战争,是完成全国统一的前奏。司马昭以邓艾、诸葛绪牵制及阻遏姜维于桥头以西至沓中地区,以关闭姜维大军于无用武之地,使钟会的主力得以越过汉中的阳安关口而直趋剑阁如入无人之境。又另派魏兴太守刘钦预先攻取子午谷与骆谷的南口,袭扰汉中蜀军侧背,可说是筹谋周密,部署适当。可是由于诸葛绪的无能,而姜维实施机动的卓越,使司马昭周密的战略部署遭到破坏。由此可知,卓越的战略计划和部署,必须依赖优秀的将帅去执行,才能付诸实施,达到预期战果。否则,尽管周详地运筹帷幄之中,亦难决胜千里之外。从战役指导上来研究,魏灭蜀之战的关键点在于要迅速粉碎蜀汉边防要地汉中的防御,转折点则是魏军偷渡阴平。其特点是突然袭击,实施山地进攻。姜维率蜀军主力长期偏处沓中,使蜀汉北部边防要地汉中的防务空虚,这就给了魏军以可乘之机。司马昭发现并利用了这个空隙,制定了直捣汉中的计划。钟会又不为汉、乐二城所牵制...
· 剑阁道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谁赢了
魏军伐蜀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刘禅闻讯后,忙命廖化增援姜维;派张翼和董厥到阳平关防守钟会军。9月,魏军正式全面发动攻势,刘禅却不等援军到达,就命汉中的蜀军撤退,令魏国东路军长驱直进。钟会遂亲自带兵攻阳平关,再派李辅攻乐城的王含、荀恺攻汉城的蒋斌、刘钦由子午谷出与主力会师。阳平关守将傅佥想开门迎敌,可是部将蒋舒却建议坚守阳平关,傅佥不听。蒋舒因而投降,傅佥愤而战死。魏军进占阳平关后,乐城与汉城也不攻自破,东路军继续长驱直入,直逼剑阁。西路军也同时展开攻势,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趋分别从东、西、北三面进攻沓中的姜维。不过姜维因获悉魏军已进入汉中的消息,担心阳安关失...
· 剑阁道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和宦官黄皓有什么关系
三国后期,魏、吴、蜀并立抗争的局面因三方力量的消长变化而渐趋崩溃。蜀汉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汉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247年至262年间,蜀汉经过将领姜维不断向魏发动战争,力量日渐消耗,加上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政日非。姜维曾对黄皓作出弹劾,但反被黄皓逼害,刘禅也对姜维多次伐魏感到反感。姜维惟有避居沓中屯田,拥兵北防,内外产生严重分歧。至此,蜀汉的基础已大大动摇。这时的吴国,因孙权死后,内争迭起,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多次攻魏也多以失败告终。吴国的实力大大削弱了。魏国自明帝曹叡驾崩后,齐王曹芳为帝,曹爽和司马懿先后专权,高平陵事变后,大权落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司马氏父子一方面大力清除曹氏势力,笼络士族,同时,他们还注意招揽人才,移民实边,继续曹操的办法,推广屯田,并兴修水利,使魏国在司马氏的...
· 剑阁县
历史三国末期曹魏大将钟会和邓艾进攻蜀汉,蜀汉大将姜维从沓中回兵剑阁阻挡钟会,邓艾趁机从阴平道经甘肃文县和广元青川境内的摩天岭偷袭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直取成都。之后锺会诬陷邓艾,邓艾和他的儿子邓忠死于剑阁。他们的合葬墓位于剑阁县城外10公里北乡的孤玉山。剑阁县新县城位于下寺镇,剑阁还有著名的剑门火腿,也是四川省著名产品。地理剑阁位于四川北部边缘龙门山与大巴山交错地带,是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属山区丘陵地貌。面积32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8万。行政区划剑阁县政府驻下寺镇,下辖23个镇、34个乡,邮编:628300。电话区号:0839。剑阁县辖的23个镇、34个乡:镇:下寺镇、普安镇、龙源镇、城北镇、盐店镇、柳沟镇、武连镇、东宝镇、开封镇、元山镇、演圣镇、王河镇、公兴镇、金仙镇、香沉镇、白龙镇、鹤龄镇、杨村镇、羊岭镇、江口镇、木马镇、剑门关镇、汉阳镇。乡:江石乡、田家乡、闻溪乡、姚家乡、北庙...
· 孔明出剑阁震慑敌国刘禅有剑阁却成都不保(图)
剑门关号称“天下第一关”。(资料图片)不管做什么事情,地理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战争中,即使拥有地利,但欠缺人和,是不可能战胜对手的,地利既可恃又不可恃,只有将地利与人和结合起来,才能稳操胜券。地理学家顾祖禹在总结地利和人和的关系时说:“且夫地利亦何常之有哉!函谷、剑阁,天下之险也。秦人用函关,却六国而有余;迨其末也,拒群盗而不足。诸葛武侯出剑阁,震秦陇,规三辅;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汉代以前的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称为旧函谷关。旧函谷关地理形势十分险要,北面是大河,南面是崇山峻岭,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函即匣,古代寄信用木函)。春秋时期晋国据此天险阻挡了西面秦国的入侵,战国时秦国占领函谷关,此后关东、关中、关西即以此而得名。函谷关助秦国拒六国兵战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东方六国多次联合攻秦,秦军守住函谷关屡屡使东方联军不得前进一步,到了秦朝末年,秦国上下分崩离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