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南是真实存在的吗?司南出土过实物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56
转发:0
评论:0
司南是真实存在的吗?司南出土过实物吗,在今日中国人的头脑中,所谓的“四大发明”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四大发明”包

  在今日中国人的头脑中,所谓的“四大发明”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它们已经被当代中国人看做是中国历史和文明的重要成就。早在民国年间的教科书上,就已经有了“四大发明”的说法。建国以来,四大发明更是影响广泛,成为了路人皆知的常识。

  然而,究其本原,所谓的“四大发明”并不是中国人提出的,而是欧洲人在总结自己的历史过程中提出的。而且最早也只有三大发明,印刷术也是后来加上的。所谓的四大发明恰恰是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颠覆性的作用,才被始终铭记。指南针开辟了大航海时代,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文化,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火药炸毁了骑士阶层,共同推动了欧洲的现代化。

  今人想象中的所谓司南

  不仅如此,所谓指南针的发明也有一定的问题。传说中早期的指南针——司南其实并不真实存在。然而,在小学的教科书上明确记载过一种“司南”的存在,这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常识。据说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古人就制造了司南。这是将天然磁石磨制成匙状,将它在刻有方位的水平底盘面上自由地转动,最终磁石的匙柄总是指向南方。此外,中国在1953年发行的邮票《伟大的祖国》中第一枚就是司南,注明“司南·指南仪器·战国(公元前三世纪)”。这意味着从政府和国家层面认可了司南的存在。

  司南邮票的发行表示政府认可了司南的存在

  根据专家的考证,所谓的关于“司南”的文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韩非子》,一个是《论衡》。但是细致地考证起来,就会发现,两种文献所记载的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汤匙”状的司南。《韩非子》所说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非实物,而《论衡》所说的则是指南车。

  不仅如此,今人还原出来的所谓“司南”也没有真正用处,不可以真的指南。从科学上来讲,天然磁石的磁力远不足以克服磁石与底盘之间的摩擦力。1952年,当时的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先生准备访问苏联时的礼物时,指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制作一具司南。然而制作出来的司南却无论如何无法指南,到了最后只能是利用电磁线圈为磁勺充电才能够指南。

  总而言之,除非以后出土了能够指南的司南实物,或者今人能够复原出真的能够指南的司南,否则司南也只是传说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廖司南的传说
廖司南,字湘毓,是明朝时期的湖南耒阳人。他考中举人后,被委任到四川仁寿县当知县。到任以后,发现当地有一种陋俗,多将刚生下的女孩放到马桶尿盆中溺死。这样做实在是太残忍了,于是,严令禁止。对于那些极端贫困,确实没有能力抚养的人家,廖司南拿出自己的俸钱给以周济。老百姓感念他的仁惠和恩德,县内风俗很快就有了大的改变。廖司南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兴利除弊,确实做了不少实事。当他死在任上的时候,百姓痛哭,七日不绝。他的儿子廖应亨继承父之遗风,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崇祯年间,官至监察御史。廖有方卖马葬寒儒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诗人廖有方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他离开京城,前往宝鸡,在宝鸡住进一家旅店。当他走进店内时,听到有人在呻吟,声音非常凄惨。廖有方前往探视。问他得的什么病,哪里不舒服,家住何处。对方说:“自己辛辛苦苦读书,多次参加考试无人赏识,如今贫病交加,落到这般田地。”说着便向廖有...
· “司南”不指南?
以一把磁勺放在一个铜盘上的“司南”造型,确切的出现时间是1940年代末,而学术界的一种看法则是,这个造型从来就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司南。但真正的司南是什么呢?“司南”的诞生195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金属物理研究的钱临照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要去访苏,需要带一件象征中华文明的礼物送给苏联。礼物确定为仿制一套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的“司南”。钱临照找来最好的磁石,又到全北京玉活最好的琉璃厂找玉工帮他琢磨,按照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王振铎处长提供的方案,琉璃厂的师傅取型于汉代勺子,雕琢出来一把造型优美的天然磁石器物。这只磁勺被安放在精美的青铜地盘中央,地盘是东汉一种占卜工具,四周刻着四维、八干和十二地支共二十四个方位。地盘中央部位被打磨得光滑无比,但是经过反复试验,这只天然磁石制作的“司南”就是不会指南。可是离郭沫若出访的日子越来越近,于是,只能采用电磁线圈给这柄磁勺充磁,使...
· 司南为什么是勺子形状?司南的形状有什么含义
指南针最早形式称司南,东汉王充(公元27~约97)《论衡》卷十七是应篇第五十二"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原理他只能说"亦天性也",这个记载虽不是最早,但是最早表述清楚的一个。司南有指向之用应无异议,具体形状却有争论,早期研究者判定为天然磁石为勺配合地盘,虽有出土汉地盘和河南南阳东汉墓出土石刻司南勺图佐证,但毕竟无完整配合出土,近有人研究"司南之杓"杓字实为酌,那么看来"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酌"义有:本义:斟酒酌,盛酒行觞也。-《说文》尸升,坐取爵酌。-《仪礼·有司彻》。酒曰清酌。--《礼记·曲礼》斟酌,择善而行《春秋公羊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乞盟者何?处其所而请与也。其处其所而请与奈何?盖酌之也。"酌今昔而减之。-清·洪亮吉《治平篇》"柢"义有:根、本柢,本也。-《尔雅·释言》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韩非子·解老》蟠木根柢。-《汉书·邹阳传》虽不能否定王充之前有"磁...
· 关于司南的历史起源?司南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据《古矿录》记载:《明史地理志》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明一统治》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古矿录》记载:《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针的故乡。一篇提到司南的典籍是《鬼谷子·谋篇第十》:“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鬼谷子,战国时期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谷子村。鬼谷子活动的地方和文中所记载的郑人取玉一事,也在邯郸文化区域内。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指南针已有详细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缝,则能指南。”据史料记载,1074年,沈括前往河北西路(路,行政组织)查访,曾经过磁山(现在邯郸市武安境内)。李栓庆介绍说,武安在古代叫磁州,《辞海》对磁州的解释是: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慈州,唐改慈为磁。以州西...
· 指南针的始祖――司南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现是人们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