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苏门六学士”分别是哪六个人?“苏门六君子”生平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09
转发:0
评论:0
“苏门六学士”分别是哪六个人?“苏门六君子”生平简介,元祐元年(1086年)开始担任御史中丞,次年升为尚书右丞.受"乌台诗案"牵连

  元祐元年(1086年)开始担任御史中丞,次年升为尚书右丞.受"乌台诗案"牵连,苏轼几位流放南方的朋友如今也都官居要职,包括王诜驸马,王巩等在内.他在黄州的老朋友陈□ 也来京师探望他.几年前和苏轼通信的黄庭坚也来见 苏轼,正式拜在他的门下.多年来苏轼在信中曾一再 称赞四学士,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名声,大家公认,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 ",后来又加了李廌和陈师道两人,成为"苏门六学士".

  

  苏门六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苏门六学士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也有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秦观


  秦观 (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陈师道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因而致力于学杜。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王云《题后山集》)。

  李廌

  李廌(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

  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一o九八)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

  人物作品

  著有《济南集》20卷,已佚。今本8卷是从《永乐大典》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 。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生予北宋至和元年(1054),殁于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因其曾担任过起居舍人,所以人又称其张右史;因其晚年居陈(今河南淮阳),陈地古名宛丘,所以人亦称其宛丘先生;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生长在士宦之家、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聪敏强记,幼能属文,日诵千言,故早负盛名。

  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生平简介陈师道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先夫人行状》的这段记述,是他童年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师从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
· 北宋六贼是哪六个人?
“北宋六贼”是民间对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合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摇⒗畎钛澹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个人贪赃枉法、横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北宋六贼之首是蔡京。“六贼”之名最早出於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书,陈东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於前,梁师成阴谋於后,李彦结怨於西北,朱医嵩轨抖南,王黼、童贯又结怨於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蔡京与童贯是北宋末年响当当的“六贼”领头人物,腐败得一塌糊涂,搜刮来的银子拿部分办办公开赛供皇族高官“花差花差”根本无所谓。六人互相勾结,排斥异己,民间称“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六贼”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他派朱以诮南一带搜刮珍奇异宝、名花古木,朱壹捌渥ρ烂钦套呕实鄣氖屏υ诮南横行霸道,他们拆墙破屋、敲诈勒索,弄得民不聊生。歙州、睦州一带山...
· 北宋六贼是指哪六个人?
“北宋六贼”是民间对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合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摇⒗畎钛澹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个人贪赃枉法、横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一、蔡京蔡京,北宋权相、书法家。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二、王黼王黼[fǔ],北宋末年大臣、宰相。有口才,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崇宁年间进士。初因何执中推荐而任校书郎,迁左司谏。因助蔡京复相,骤升至御史中丞。宣和元年,任特进、少宰(右宰相),他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被任命为宰相,是大宋开国...
· 李廌为何被称为“苏门六君子”?苏轼对李廌知遇之恩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李廌的父亲李敦与苏轼同年举进士。元丰四年(1081),苏轼谪贬黄州。23岁的李廌与苏轼书信往来数月后,带着对苏轼的仰慕与尊重,专程赴黄州拜谒苏轼,贽文求知。苏轼阅读后,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他的文章“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他拍着李廌的背说:“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矣。”李廌再拜受教。因受苏轼赏识,故李廌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时人称为“苏门六君子”。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正月,苏轼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权知贡举,黄庭坚为参详官。当时新、旧两派党争激烈,苏轼未入贡院,即有“...
· “苏门六君子”中的“万人敌”,北宋文学家李廌生平及代表作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李廌(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到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赏识,故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人们称为“苏门六君子”。后李廌举进士不第,宰相吕大防为“失此奇才”而叹,苏轼与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但因苏、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李廌从此绝意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