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古代没什么出名的水师将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3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古代没什么出名的水师将领?,中国古代的文明,虽然以华北平原为中心,但在后来的很多轨迹中都不缺乏与海洋因素

  中国古代的文明,虽然以华北平原为中心,但在后来的很多轨迹中都不缺乏与海洋因素的交流。甚至,中国古代也有在沿海设立水师的传统。但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著名的海军将领呢?

  要有海军名将,首先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强大的海军对手。缺了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很难有知名的海军将领出现,甚至是连像样的海战都打不起来。

  所以,中国古代在海军层面的建树,吃亏太多。即便是后人,出于需求,从史料堆中挖出了些所谓的海军名将,也大都是打擦边球和硬凑出来的结果。

  郑和就是一个典型

  郑和一人的盛名 掩盖了太多真正的航海人才

  郑和在今天一直被很多人视为中国古代的海军名将之一,仅仅是因为他作为明朝的全权特使,指挥了7次下西洋活动。然而,仔细分析郑和的职责与所作所为,离开海军名将的定位还是差的老远。

  郑和其实并不负责航海方面的技术任务,比如领航这种要求极高的技术工作。他不仅本身对航海知识一无所知,也不是水师将领出生,所以对海战究竟怎么打是根本不明所以的。因为下西洋的大部分人,名字已经被历史所遗忘,所以郑和就成为了这些航海事迹的代名词。

  整个下西洋过程中,郑和实际上只打过2次战役。其中能算海战的仅有1次,也就是对旧港的华人头子陈祖义的剿灭。但这一战并不能体现他的海战水平,因为事先他已经与旧港当地人取得了联系,洞悉了陈祖义的计划,并靠优势兵力包围对手。即便如此,郑和的船队还需要释放火船来攻击对手,丝毫无法体现其船只更大,数量更多的优势。

  即便是对付陈祖义 郑和船队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也是由于古代中国基本就和明朝一样,对于海防实际上是非常不重视的。只需要在沿海地区布置一些有限的兵力,防御海盗、维护海外贸易朝贡秩序就可以了。所以,海军只是附属于地方守军的水师,没有大规模的船队,本身各个港口和营地之间还互不统属。一个名义上的广东水师,其实就是各个港口或要塞里的兵力统称。

  何况,这种最低程度的防御,实际上还是明清两代才有的。再向前追述,一直到宋为止,沿海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水师部队。偶尔成军的几支小规模部队,对于漫长的海岸线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一些朝代都将海上贸易直接甩给了外族人负责,无论是以开放著称的唐朝,还是海洋经济发展迅速的宋朝,大体都是如此。

  明朝的地方水师其实都是分散部署 缺乏协调

  航海技术落后

  中国古代的船舶技术并不先进

  既然对海防的不重视,中国古代的海军技术,自然不可能高到那里去。尽管当代有很多人吹捧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如何先进,但这些捕风捉影的内容难以掩饰真实历史上,中国海军技术的滞后。

  比如所谓的古代船只隔舱。其实只是因为很多中国早期船舶没有龙骨,所以结构较为脆弱。造船的工匠只能在船体内部,进行额外的加固,结构被误认为近现代船舶使用的隔舱设计。

  所谓的中国古船隔舱设计 其实是为了弥补结构强度

  最为骇人听闻的是风帆。目前为止,中国最早的风帆形象,是在一个东汉古墓中发现的。之前的都没有。这点来说,非常可怕。意味着,即便是跨海远征朝鲜和海南的西汉海军,其实也是没有风帆系统,只能靠人力划桨驱动。这样的船队,只能贴着海岸缓慢前进。

  早期中国的很多战船并没有风帆装置

  但在汉朝之前的地中海和印度洋水手们,都可以利用季风横渡印度洋了。著名的阿拉伯三角帆,就是为了利用季风进行远距离航行而研发的。在拥有三角帆之前,古希腊和罗马人在会使用纵帆来帮助逆风航行。

  长此以往,中国的海员往往最多航行到朝鲜半岛和越南沿海。广阔的海岸线,则是印度水手的天下。印度人则会在更西面的大海上,同希腊人、波斯人和埃塞尔比亚,不断交流和竞争。

  古希腊与古罗马人使用的纵帆

  战争战术落后

  铁索连环与火船突袭 在中国古代反复出现

  战术上,中国古代的海战战术,基本就照搬内陆湖泊河流上战法。基本上就是火船突袭、顺流而下和将船只进行全队相连。

  在这样的战术思维下,船只的机动性并非十分重要。风帆技术的落后,与内湖作战的思维惯性,让古代中国的船队,往往只会占据上游而不能迅速抢占上风口。一旦船队数量不战优势,就很容易陷入对手的包围,鲜有西方古代常见的以少胜多。

  由于船体结构问题与火器技术同样落后,中国古代战船还无法在火器普及后,大量装备火炮和火铳。结果就是,近代的中国战船,还大量装备弓箭等原始冷兵器。甚至在历史上,还出现了依靠重力来击打敌船的武器--拍竿。这种在世界其他地方,从未出现过的武器,只能用于近距离交战,效率极低。

  1410年代的明朝水师战船火炮

  这些技术与战术落后,还直接体现在海战船只的阵型上。除了混战,古代欧洲与西亚等地的海军,往往使用队形严密的横队作战。在火器大面积普及后,改用适合炮击的纵队作战。中国水师,则能够将汉朝是的阵法,一直用到明朝。大量的小船,组成一个环形的防御圈,拱卫内侧的高大旗舰。这样的打法,在实战中既无法防御敌军的优势火力,也无法承受精锐船队的突击。

  为了提高舰队的总体效率,将各船绑定在一起,也是一个常见的选择。只是这种激进的打法,需要在火力或是船只本身方面,有一定优势。因而在中国古代的海战中,采取这种布置方式的一方往往损失惨重。无论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小艇,还是蒙古人放置在海岸上的投石机,都将彼此相连的船队,打的体无完肤。

  明朝水师在面对荷兰人的小船时 都没有优势

  缺乏对手不能成为借口

  明朝人笔下的欧洲船舶往往都是夸张的巨舰

  看到这里,恐怕很多人早已愤愤不平,觉得中国古代海战水平低下是没有强大对手所造成的。可悉数亚洲海域的争霸历史,就不难发现,即便是有强手出现,中国的传统水师,依然不会有大的进步。

  以海战数量较多的明朝为例。除了郑和时代的偶露峥嵘,他们的大部分对手都是西方早期殖民者。虽然这些来华的小船队,一开始在技术层面并不显著,但很快就以飞速的发展,拉开了与明朝沿海水师之间的距离。然而无论是被荷兰人毁掉了厦门港内的船队,还是被英国人轻易的突破珠江口防线,都不曾见到明朝的地方驻军在此后的岁月里有何进步。

  明朝水师的战船与战术并未在与西方接触后发生根本性改变

  所以,与其说是看不到技术与战术层面的差距,不如说是意识层面的滞后,造成的得过且过。南宋时,水师部队就曾主动出击,在陈家岛完败了规模更大的金国船队。但在之后的历次北伐中,决策层都不曾想过利用水师,进行战略上的分兵牵制。等到蒙古人南下的危机时刻,大量的水师部队在长江流域被摧毁,沿海地区却难以补充这些损失。无奈之下,南逃的宋朝残军,只能想出抢夺泉州穆斯林商船的下策。在计划失败后,泉州的大量船只,成为了帮助蒙古军队继续南下的急先锋。

  北宋时称霸南洋的印度朱罗王国

  在更早的北宋,南洋地区就属于当时的亚洲海上强国朱罗。从缅甸沿海到南洋群岛的大量水域,都是这些印度航海家的殖民地。但在北方屡屡遭至军事惨败的宋朝,也没有技术和能力,组织与朱罗抗衡的海上力量,争夺新的生存空间。

  所以,中国古代海战水平低下,难出海军名将,绝对不能用一句简单的缺乏对手来搪塞。更多时候,问题都源自统治者的决策内因。当然,那就是另一个巨大的话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水师
中国的水师一般来说,中国在郑和下西洋前后,已有相当规模。中间虽有一段时间裁撤舰队,但实力颇强。16世纪末,仍犹在世界强权列中。17世纪之后,清朝锁国政策之下,水师实力锐减。
· 苏联将领罗科索夫斯基的众多情人里谁最出名
罗科索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军事指挥家,而其最让人关注的往往不是其赫赫战功,而是其让人艳羡的桃色艳遇。罗科索夫斯基一生中只有一个老婆,但是却有很多个地下情人,作为一个战地帅气逼人的高级军官,自然会受到众多佳人的青睐。而在罗科索夫斯基众多的情人之中,有一个情人却是让历史记住了名姓的,便是谢罗娃。罗科索夫斯基有情人,这件事在整个二战的战场上无人不知,因为曾有人向斯大林举报过罗科索夫斯基的生活作风,但是却遭到了斯大林的折辱。罗科索夫斯基的情人谢罗娃之所以与常人不同,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谢罗娃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喜剧演员,与之而来的也是其水性杨花的心性。谢罗娃曾经深爱过一个飞行员,但是其最终牺牲在战场中。后来,谢罗娃嫁给了著名大作家西蒙诺夫,而西蒙诺夫在苏联的影响力极大。谢罗娃与罗科索夫斯基的相遇实属偶然,但是两个人却一见倾心,由于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里,两个人只能是无疾而终。此后,谢罗娃开始...
· 古代的厨师叫什么?古代有出名的厨师吗?
民以食为天,自古至今,人们对美食的追寻是从未停止脚步的,我们有时候可能会思考厨师这个职业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自然而然的就想到商朝的伊尹,他是商朝辅国宰相,也是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那古代厨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古代又有哪些有名的厨师呢?小谱为你解答。烹饪有火就可以完成,伴随着烹饪技术的传承,厨师这一职业也就发展起来了。根据这种推测,厨师这一职业可能早就发展了,但是在伊尹之前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图源网络我们现在可以确定周朝已经有厨师的出现了。《周礼·天官》就出现“庖人”这一名称,郑玄注谓“庖之言苞也,裹肉曰苞苴。”贾公彦疏曰:“言苞者,今之厨。转作苞者,欲取庖人主六兽六禽,以供庖厨,有裹肉之意也。”庖人也就是厨师。古代厨师有很多称呼。根据褒贬来分,褒称是天厨、鼎俎家、菜将军、调味大师;贬称是庖奴、厨下儿、灶下养、油头。根据场所来分的有厨、衙厨、肆厨、家...
· 中国古代变法为何大都没什么好下场?
改革家不可能独行其是,他必须与当朝君王的关系融洽无间,君王怀大志,改革家抱雄才,正如一个人手里抓着鞘,却没有刀,另一个人掌中握着刀,却没有鞘,二者型号相应,志趣相投,于是刀鞘合体。齐桓公与管仲、郑简公与子产、魏文侯与争悝、楚悼王与吴起、秦孝公与商鞅、汉景帝与晁错、宋神宗与王安石,莫不如此。这种君臣之间捆绑式的合作关系多半还算牢实,问题在于这种合作关系总是受到君王年寿的限制,君王不幸早死,变法者即顿失凭依,立刻裸露于狼群之中,只剩下死路一条,鲜有例外。吴起人死而法灭,是莫大的不幸:王安石人存而政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制定的新法被肢解被废除,是无限的悲哀;至于商鞅,他是改革家中罕有的成功者,他的改革使秦国日益强大,却将自己送上了黄泉路,惨遭五马分尸的酷刑,死无葬身之地。网络配图古代改革家的命运牢牢地攥在君王手中。君臣相得,则言听计从。君臣相失,则祸自天降。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当中,昏君、庸君、暴君的...
· 广东水师
舰艇资料广东水师共有舰艇37艘,总吨位1.1万吨。第一批:同治五年至同治七年(1866-1868年)蒸汽火炮舰船:(1)安澜、(2)镇涛、(3)澄清、(4)绥靖、(5)飞龙、(6)镇海。第一批6艘蒸汽火炮舰船,共6艘。第二批:光绪八年至十一年(1882-1884年)德国制鱼雷艇:(1)雷龙、(2)雷虎、(3)雷中、(4)雷干、(5)雷坤、(6)雷离、(7)雷坎、(8)雷震、(9)雷艮、(10)雷巽、(11)雷兑。黄埔造船厂建造炮舰:(12)广元、(13)广亨、(14)广利、(15)广贞、(16)广金、(17)广玉。第二批11艘鱼雷艇,6艘炮舰,共17艘。第三批:光绪十三年至光绪十七年(1887-1891年)马尾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1)广甲、(2)广乙、(3)广丙、炮舰:(4)广庚。第三批3艘巡洋舰,1艘炮舰,共4艘。(广甲、广乙、广丙是巡洋舰,是广东水师最大的军舰,自从这三艘军舰在甲午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