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庚:叛宋降元,南宋宗室
南宋因商业富国,其商船所到之处,遍及亚洲沿海国家,甚至远至东非沿海国家。南宋的商船在与各国贸易通商的同时,一些外商因为钦慕中华文明和经济的富庶,也随之来到中国定居、经商。这些外商精通中外语言,往往会充当中外贸易之间沟通的“桥梁”,能量较大者则成为操盘手,直接管理中外贸易,个中还有人成为国家海关(市舶司)的高级领导。
这些外商在南宋得到特殊的优待,经济和政治地位都比较高,其中还有一位当上封疆大吏,执掌一路(省)的军政商大权,可谓风光无比。然而,此人虽深受宋廷的知遇之恩,但在国家倾覆之际,不思捐躯报效,反而忘恩负义、见风使舵,出卖并南宋皇族,从而加速国家的灭亡。此人无耻之尤的行径,恰好应验了一句古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此人便是“蕃客回回”(即阿拉伯人)的代表人物蒲寿庚。蒲寿庚的祖上在10世纪之前已定居占城(今越南南部),约11世纪时移居广州经营商舶,并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豪商。13世纪初,随着广州作为贸易中心的地位被泉州代替,蒲氏家族也随即迁往泉州。到了蒲寿庚父亲蒲开宗之时,曾因经营贸易有功,被南宋朝廷授予“承节郎”的官衔,有了较高的政治身份。
南宋末年,南海一带海盗猖獗,并一度进攻泉州城,守城的官军无力守御。此时,蒲寿庚与其兄蒲寿宬为保护家族的巨大利益,凭借强大的海上私人武装,成功地帮助官军击退海盗。事后论功行赏,蒲寿庚竟然被超拔为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掌管一路(省)的军政大权,同时统领海防,权力极大。
当时的泉州早已取代广州,成为东方第一大商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蒲寿庚家族在泉州经营多时,拥有数量极多的商船和庞大的海上私人武装,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海皇帝”。同时,当地还生活着人数多达3000人的宗室成员,自建炎南渡随南外宗正司迁居至此,已生息繁衍百余年时间。如此庞大的宗室集团,居住在蒲氏家族实际控制的泉州,无形之中便成为他们手中的人质,这自然给了蒲寿庚和朝廷对抗的砝码。
就在蒲寿庚主政福建后的第三年(1276年),蒙元大军攻破南宋行在临安城,将赵家皇室掳往北廷,而坚持抵抗的南宋遗臣,则在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带领下,奉赵昰、赵昺两位亲王继续南下抵抗。流亡朝廷在南下过程中,不断与蒲寿庚联系,希望能借助蒲氏家族强大的海上力量,继续在闽粤沿海地区坚持抗元,并以泉州作为行在。
然而等到流亡朝廷抵近泉州时,早已和蒙元暗通款曲的蒲寿庚下令“闭门拒命”,禁止宋军进入泉州。张世杰等人在泉州海上盘桓数日,始终无法说服蒲寿庚开门,无奈之下只能撤往广东。为报复蒲寿庚的抗命行为,张世杰以船舶军资不足为由,“掠蒲氏海船二千艘,没其货物”。而遭受巨大损失的蒲寿庚此时怒火中烧,既然干不过张世杰的军队,于是便将报复的矛头指向留居泉州的宗室子孙,“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人数大约有3000人之巨!
与宋廷彻底撕破脸的蒲寿庚,此时死心塌地充当蒙元灭宋的海上“马前卒”,将手中掌控的海上力量交给元军,用于追击残宋军队,并最终在崖山海战中全歼宋军,导致南宋的最终覆亡。事后,蒲寿庚的合作态度受到蒙元的大加奖赏,官至江淮等处行省中书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蒲寿庚死后,他的子孙在元朝仍然备受尊崇,仍充当着泉州一带“海皇帝”的角色。
然而数十年后,到了元末时期,蒲寿庚家族眼见风向要变,又想故伎重演,于是勾结当时的提举泉州市舶使、色目人那兀纳作乱,以求为新朝提前“效力”。但此次命运给予蒲氏家族的则是灭顶之灾,乱兵被元军强力后,定居在泉州的外商随即被集体,“闭门行诛三日,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元凶蒲氏家族被灭门,蒲寿庚等人则被掘坟戮尸,“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极尽侮辱之能事。
明朝立国后,因为痛恨蒲寿庚忘恩负义的无耻行径,明太祖下令严惩幸存的泉州蒲氏族人,男性全部充军流放,女子则全部为娼为奴,终明一朝,永不得登仕籍做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