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郑庄公成功的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9
转发:0
评论:0
郑庄公成功的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的原因是什么?,共叔段之乱,是《春秋》一书第一年所记载的唯一一件与鲁国无关的事件,原文为“夏

  共叔段之乱,是《春秋》一书第一年所记载的唯一一件与鲁国无关的事件,原文为“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而《春秋》据儒家所说,为孔子亲自笔删鲁国旧史而成,被认为包含了儒家的精神,即所说的微言大义。而作为儒家《春秋》学的三个代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对此有各自的评价。但基本都认为郑庄公与共叔段都有过错。

  《左传》认为,“郑伯克段于鄢”中,共叔段超越了一个做弟弟的本分,所以称段而不是弟。而郑庄公则没有完成教导弟弟应尽的责任,并故意放任共叔段,以期其走上造反的道路,所以称之为郑伯而不是兄。而共叔段后来的行为如同另一个国君,所以郑庄公平定共叔段,要用打赢敌国采用的“克”字。而最后,共叔段出逃却不说,则是史官也不好下笔来写这件事。

  《公羊传》则认为,之所以说“克”,那完全是为了强调郑庄公的恶。而郑庄公的恶就在于,明知道母亲喜欢段,而自己却要杀掉段。而自己明明要杀掉段,那当初还不如不给他封地。而作为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不称职为弟,那是因为他能匹敌一国之君。此外,为什么写清楚地点的原因也是为了强调共叔段这一点。因为按照春秋来说,如果这种讨伐的事情发生在都城以外,而且被讨伐一方能匹敌一国之君的,那么就要写明地点。以此来体现孔子的微言大义。

  《谷梁传》则从另外的一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之所不说杀,而说克,那是为了表示,共叔段当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很多人追随他。而之所以称庄公为郑伯,那是因为国君如果杀了自己的嫡长子或者同母弟,那么就称呼其爵位。所以从这里也就能看出,共叔段是郑庄公的弟弟了。而共叔段被称之为段,而不是公子段或者弟,那是因为他所作的不符合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行为。所以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孔子对于共叔段的批评程度要超过郑庄公。而记载地点,是因为表明共叔段已经逃离到远离国都的地方,这就说明郑庄公做的过分的地方。而郑庄公这时不应当继续追杀,而是应当采取兄弟间相亲相敬的道德方法来处置共叔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两周时期的郑州郑庄公除叔段
郑武公灭了郐国,就在郐国的旧址建立了新的郑国。但新郑国建立不久,就出了大麻烦。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太子叫寤生,次子叫段。由于寤生出生时难产,所以他母亲武姜很不喜欢他。武姜总和武公商量,要调换太子。郑武公是个正统人物,太子是长子,哪能说换就换?武姜死缠硬磨,郑武公只好推说:“孩子们还小,以后再说吧。”不幸的是,郑武公积劳成疾,五十多岁就去世了,随后庄公继位。庄公登基时才十五岁,此时段十二岁。武姜想趁庄公年龄小,临朝行政,借机把江山易位给段。可是,庄公寸权不让,一切权都抓到了自己的手里。庄公一上台就借桓公、武公的蓄积的力量,便开始对外的扩张。郑庄公首先修建“密邑”新城,加强士兵训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加紧国库储存。并且在国防上针对周、宋、许诸国进行设防备战。在武姜为段讨封时,提出要段出封制邑(今荥阳上街)。郑庄公说:“那里不可以,那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后来,武姜提出的几个与邻国相接的城邑,都...
· 阴谋家们为什么都崇拜郑庄公?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弟弟叔段的?
阴谋家们为什么都崇拜郑庄公?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弟弟叔段的?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一直有一个观点,认为郑庄公其实才是真正恶毒的人。这人心思缜密、深藏不露、城府极深,明明能控制局面的时候,他不动手,非要等到叔段来造反了,他才出击。表面上看是对弟弟的忍让,其实是欲擒故纵的计谋!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惯着你!我故意一步一步退让,让你一步一步强盛,我故意一点一点忍让,让你增长欲望,最后反倒陷你于不仁不义,我再来收拾你,还落得一个仁爱正直的美名!所以,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对郑庄公所做的事进行了艺术化的评判。他虚构了一个渔翁,那渔翁当着郑庄公面说了四句话: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皆责鱼,我责钓者。这是用钓鱼人和鱼儿来比喻郑庄公和弟弟叔段的关系,虽然鱼儿贪食咬了鱼钩,但是更关键的因素,是钓鱼者先耍心眼、花心思去引诱鱼儿上钩的。冯梦龙借用老渔翁的话,对郑庄公欲擒故纵、以利诱...
· 郑庄公的悲伤:亲妈帮着亲弟弟造反
提起春秋时的国君,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其实,在这五霸之前,还有一个猛人,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一生征伐,把原本积贫积弱的郑国搞得空前强大,史称“郑庄公小霸”。郑庄公一生几乎未尝败绩,内政外交都是一把好手,可谓一代明君。但郑庄公的家庭生活却比较悲伤,他的亲妈竟然帮着他的亲弟弟造反——这成了他埋藏一生的痛。郑庄公的母亲叫武姜。由于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差点让武姜丧命。所以,迷信的武姜就觉得这个孩子是个不祥之物,对他十分厌恶。可想而知,可怜的郑庄公,打小就缺乏母爱。等他的亲弟弟——叔段降生后,这种状况更加变本加厉。武姜把所有的爱都倾泻到了幼子叔段身上,对他百般宠爱,有求必应。而对于郑庄公的厌恶之情日渐加深。由于郑庄公是长子,所以,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则,小小的郑庄公被父亲郑武公立为了接班人。武姜闻讯后,无数次在郑武公面前说大儿子的坏话,并且,一哭二闹三上吊...
· 郑庄公戒饬守臣的故事介绍郑庄公克段于鄢
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个延续了四百多年的轮式之中,诞生了许多的英雄豪杰和传奇人物,他们现在滚滚的历史长河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最常听到的应该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传奇历程。但是在春秋时代,“春秋五霸”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有一个诸侯王,他开创了“春秋小霸”的时代,而这个人便是郑庄公。郑庄公,主要生活在春秋早期,他是郑国的第三任君主。但是他并不姓郑,而是姓姬,名寤生。这个名字一听起来感觉很奇怪,“寤生”就是难产的意思,也即是说郑庄公是非正常出生的。因为这个原因,他从被自己的母亲姜氏嫌弃,而一个孩子从缺少母亲的关爱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情。但是庄公就是忍受着这样的日子过来的,直到他继承君位。继位之后,郑庄公凭借自己的谋略和胆识一步步使郑国逐渐强大,曾经先后打败了周,虢等五国联军和宋,陈,蔡,卫和鲁等联军,可见郑庄公的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才能。有一个“郑庄公戒饬守臣”的故事可以体现他的深...
· 郑共公
参考资料《史记》郑世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