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6
转发:0
评论:0
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分别指的是哪些人?,首先来说说明朝的内阁制度,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为理由废除了宰相制度,独

  首先来说说明朝的内阁制度,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为理由废除了宰相制度,独揽军机大权,使得权力中枢仅有皇帝一人。但是,国家那么大,事务繁杂,皇帝也是凡人,一天到晚那么多政务要处理,朱元璋纵然是劳模也受不了,最后,想办法搞了殿阁大学士出来当国事顾问,建文帝时期,殿阁大学士开始成为常设机构,至明成祖时期,正式形成内阁制度,永乐时期首位内阁首辅便是大才子解缙。内阁制度在明朝开创了文官再度进入权力中枢的先河,随着老朱家的皇帝们越来越懒,内阁渐渐演化成主政机构,内阁首辅更是成为文官之首,虽然无宰相之名,但是已有宰相之实。

  文渊阁

  内阁这个如此重要的机构,按说能混进去的必然都是人中龙凤吧,上承天子,下总百司,这地位,可谓是顶天了。但是明朝却偏偏出现过一届最奇葩的内阁,全体阁臣皆是纸老虎,平时干事畏首畏脚,不是因为惧怕皇帝,而是惧怕掌权的太监。上梁不正下梁歪,内阁这副德行,六部也连带着这幅衰像,以至于当时人们嘲讽内阁是“纸糊三阁老”,六部是“泥塑六尚书”。

  明宪宗朱见深

  这个奇葩的景象出在明宪宗成化年间,纸糊三阁老指的是当时的内阁首辅万安、大学士刘珝、大学士刘吉。这三人里面,万安是头号纸老虎,他之所以能当上内阁首辅,主要还是靠他一身善于巴结谄媚的本事,他还很会选对巴结对象,专挑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下手,即万贵妃贞儿。没办法,大家都姓万嘛,怎么说一笔写不出两个万。明宪宗独宠比他年长十几岁的万贵妃,对这位“妈妈级”贵妃是言听计从,万贵妃不断地在他耳边吹风,让明宪宗对万安的印象是直线上升,万安仕途就这样一帆风顺,直至成化十三年,当上了文渊阁大学士,不久便接替了商辂成了首辅,但是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万安曾经靠进献春药给宪宗获得赏识,平步青云,所以这哥们有个外号叫“洗屌相公”。

  万安

  万安为人滑头,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些年,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为官哲学,那就是尽量别去招惹大太监汪直。当时,汪直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在当时深受宪宗信任,加上这人还有战功,皇帝将禁军指挥权都交给了他,汪直手中既握着禁军军权,还掌握着特务组织西厂,再加上是掌印太监,可谓是真正的位高权重,一手遮天。

  汪直嚣张到何种程度呢,文官在他眼中不过就是一堆荠菜子,看谁不顺眼,弹指间就让谁回家卖山药蛋子去。宪宗前期,内阁中还有一批敢于和汪直对着干的大臣,以彭时,商辂先后为首的内阁根本不屑于把汪直这种角色放在眼里,彭时去世后,商辂更是和汪直之间矛盾升级,商辂素来以刚正严明,严于律己为名,在朝政上,商辂与汪直屡屡犯冲。但是这场政治斗争,汪直却战胜了商辂,使得商辂提前告老还乡了。

  影视剧中的汪直

  商辂一走,万安的机会便来了,万安总结了前任的教训,开始拿出他的看家本领,巴结献媚。凡是朝中大事处理,万安皆看汪直脸色行事。那一届内阁,首辅如此,更别说其他两位辅臣了,刘珝是属于那种大事不管,小事不看,尸位素餐的典型。本来这刘珝还是相当有能力的,历经景泰朝和天顺朝,本来也是那种干事的官员,成化朝早期,刘珝还是不错的,可是到了万安当首辅的时候,刘珝已经堕落成了万安一样的纸老虎了。刘吉更不用说了,“纸糊三阁老”中间,这位是脸皮最厚的。巴结皇帝,勾结宦官的本事不亚于万安,混进内阁后,办事不行,搞倒是在行。当时朝中言官多次弹劾刘吉,但是刘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我行我素,最后人送外号“刘棉花”。

  刘吉

  这一届内阁就这么乌烟瘴气的活下来了,在“纸糊三阁老”的带领下,作为具体行政机构的六部也成了徒有其名,不见其实的地方。当时六部的尚书都学习到了阁老们生存的精髓,上下其手,除了正事,其他啥事都干。人送这六位尚书外号,泥塑六尚书。

  明孝宗朱佑樘

  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这奇葩的时期在宪宗朝后期对国家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朝政颓靡,贪墨成风,社会矛盾激化,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朝中的乌烟瘴气一直到明孝宗朱佑樘登基后才得以遏制,孝宗登基时年仅十八岁,但是年轻丝毫不影响孝宗成为一代英主的决心,孝宗登基首先便是拿内阁开刀(索性汪直已死,不然也是难逃大罪),将纸糊三阁老中的首辅万安罢官,收拾行李回家卖山药。刘珝由于早就被万安和刘吉排挤出去了,故免于落得新朝庸碌大臣之恶名。至于刘吉,这位刘棉花还是走运的,孝宗用了几年,好在这哥们焕然一新,还是干了些实事,好歹也是登上了首辅之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的内阁“纸糊阁老”万安
万安(生卒年不详),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字循吉,四川眉州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万安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宪宗成化初年,万安升为礼部左侍郎。成化五年(1469年)被提拔进入内阁,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同时仍兼翰林学士。同年又升为詹事。万安有个朋友叫李泰,是宦官永昌的养子,年龄比万安小,但是万安却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所以两个人关系很好。他们官位相同,但是后来每当有了升迁的机会时,李泰必定要让给万安,所以后来万安的官职一直比必李泰高,到了选拔官员进入内阁的时候,李泰再次把机会让给了万安,并且很有把握地说:“你先进去,我不用担心我进不去。”由于这个缘故,万安才得以进入内阁,而李泰后来竟然暴病身亡。万安虽然进了内阁,但他不学无术,名不符实。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不断地拉关系,最后竟然巴结上宦官,作为他的内援。为了进一步稳定自己的官位,万安开始巴结万贵妃。当时万贵妃...
· 三姑六婆指的是什么?古代三姑六婆是哪些人?
三姑六婆指的是什么?在日常口语中,“三姑六婆”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女人,带贬义。那么,“三姑六婆”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三姑六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代一位叫陶宗仪的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写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三姑六婆”在当时的意思,此意也一直延续下来。现代汉语中解释“三姑六婆”为社会上各种市井女性,在古代,“三姑六婆”指的是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三姑”,指三种宗教的出家女性。即,佛教的尼姑、道教的道姑、专门给人占卦的卦姑;六婆,则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六婆中,牙婆是指专门贩卖人口的人口贩子,专为富贵人家买卖奴婢、妾侍。媒婆指专为人介绍姻亲的女性,对此我们很熟悉。师婆是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虔婆是妓院内的...
· “大宋三杰”和“宋亡三杰”分别都是哪些人?
说起两宋,大家都会想到它那繁荣的经济和积弱的军事;也会想到两宋的那些奇葩皇帝;还会想到一些著名的改革家和名族英雄等等。除此之外,两宋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事情,那就是“三杰”。既然是两宋,那“三杰”肯定是一对。是的,没错,一对“三杰”,“大宋三杰”和“宋亡三杰”。“大宋三杰”是指:变法宰相文学家的王安石,守旧宰相史学家的司马光和政不得志诗独步的苏东坡。王安石: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司马光:进士出身,史学家,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
· 洛阳七贵指的是哪些人
洛阳七贵,指隋末,越王杨侗称帝后,分封了七个高官,分别是:段达,王世充,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郭文懿,赵长文等七人。当时洛阳人号称这七人为“七贵”。典出《隋书·炀三子》。七贵·段达段达,隋朝武将,姑臧(今甘肃武威)人。父亲段严是北朝的朔州刺史,爵位是襄垣郡公。段达三岁袭爵位。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后,段达和元文都等立在洛阳的越王杨侗为帝。段达被封为陈国公。后来,段达与王世充联合发动政变,王世充夺取了帝位。段达效命与王世充,王世充任他为司徒。唐朝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兵进攻洛阳,段达率兵抵抗。洛阳城破后,段达被俘。押到长安后唐高祖将其斩首。七贵·王世充王世充(?~621年)隋末唐初割据者之一。隋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字行满。祖籍西域,本姓支。仕隋历为江都郡丞。大业九年(613)起,以镇压江南刘元进等部农民起义军,坑杀降众三万余人,升江都通守。十三年,被调北援东都洛阳,为李密所败,遂入据...
· 清代戏曲泥塑之三
清代戏服清代的戏曲服装,基本承袭明制,如以明代的乌纱帽作为官帽、补报作为官衣等等,并掺入了一部分时式服装,如箭衣、马褂、坎肩、及短袄等。据不完全统计,清代戏装的款式,大约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之多,各地区、各剧种、各时期及各戏班还有差异。但总的看来,以蟒、帔、靠、褶、官衣等几种最为常用。清代戏曲泥塑《渔家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