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李儒的焚城焚的是哪座城?李儒焚城典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14
转发:0
评论:0
三国李儒的焚城焚的是哪座城?李儒焚城典故,在三国演义这本史书小说中,出现了很多谋士,他们有些有济世经邦的才华,如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这本史书小说中,出现了很多谋士,他们有些有济世经邦的才华,如诸葛亮、周瑜等人;有些忧国忧民,以拯救汉室为己任,如王允等人;但有些却是品格低劣、心狠手辣,如贾诩、李儒等人。那么三国演义李儒到底做过什么行为呢?

  李儒,字文优,他还有个别名是叫李孝儒。他曾经担任的是汉室朝廷里的郎中令。郎中令这个职位是在九卿之内,可以说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高级官职之一。照三国演义中大部分谋士的风格看来,一般都是谁第一个重用自己就效忠谁而且绝不会叛变,哪怕叛变了也不会与原主作对,徐庶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是李儒这个人正好完全相反。他一点也没有感激重用他的汉王朝,也没有对汉室江山忠心耿耿。在董卓把持朝政时,他率先叛变,成为了董卓的首席谋士。可以说董卓作出的每一个决定其中都是有李儒的影子在其中,包括降吕布,废少帝,迁都长安等行为都是他的建议。除此之外,他做的最为人所不齿的是听从董卓的命令,直接进宫毒死了少帝刘辩。这样的行为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无耻小人的行为,但是李儒做来竟然完全没有压力。

  后来,在王允的设计下,董卓失去了吕布这个帮手,很快兵败如山,失去了一切。而那时的李儒不在董卓身边,而是在家中养病。但这并不代表他可以逃过一劫。三国演义李儒结局就是在董卓被杀的同一天被处斩。

  李儒焚城

  谈及三国里的谋士,首先想到的大致是诸葛亮、郭嘉等人,然而通常会忽略了诸侯纷争时期最早展露锋芒的董卓首席谋士——李儒。李儒效忠于奸臣,因而常被忽略,但其在三国前期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火烧洛阳城

  玩过三国杀的人都知道“李儒焚城”是桌游中的武将技能,是一项限定技,可以让其它任何角色丢弃一张以上的牌或者受到1点的火焰伤。那么游戏中李儒的该项技能是凭空而来的吗,在历史上是否有相关的典故呢?

  李儒焚过城吗,据悉在记载中,李儒辅佐董卓期间,经历过一次火烧洛阳,想必此处焚的城必然就是洛阳了。

  董卓篡权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李儒的方案废立汉帝,这是李儒的第一个计谋,他肯定此举并分析了此举的利弊,稳固了董卓在朝中的威信,甚至在前期推动了整个三国的历史进程。

  后来由于董卓废少帝任丞相,其残暴引得众人激愤,全国十八路诸侯有意攻之,眼看着政权不保大难临头,于是李儒向董卓提出了迁都长安以巩固民心的建议。于是董卓决意放弃洛阳,开始浩浩荡荡地将都城迁至长安。此次迁都令洛阳遭受遭受了巨大的灭城之灾,其临行前,将洛阳的富贵人家逮捕,以乱党之名将其全数斩于城门外,尽刮其财。将洛阳城的百万百姓以军队编伍驱赶至长安,路途中死伤无数,官兵污人妻女,夺人粮食,取人性命。最后,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内的所有房屋宫殿庙宇,南北两头火焰相连,全城沦为焦土。

  这个董卓造成的洛阳城的悲剧浩劫,就是李儒焚城。

  李儒结局如何

  李儒是三国演义场最早的一个谋士,如今大家对他的评价不过是助纣为虐,与董卓狼狈为奸。但虽然他曾受汉室王朝的重用,相较而言,是董卓待他更为诚心,甚至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儒,所以李儒效忠董卓也无可厚非。那么后世评价极差的李儒结局如何呢?

  在真正的历史上,李儒为董卓出谋划策,定下了许多有用的计谋。董卓对李儒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所以他拥有了把持朝政的地位。唯一一次的反对葬送了董卓拼搏一生的成果。当时李儒劝说董卓将貂蝉让给吕布以换取吕布的忠心,但是董卓在貂蝉的美人计中弥足深陷,不愿将貂蝉让出。这就导致了后期吕布的叛变。那么李儒结局如何内容?

  历史上,吕布并没有杀掉李儒,后来甚至还被李傕推荐给汉献帝,但是失败了。之后的李儒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人知道他的踪迹。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由于李儒对董卓的诸多建议,让反叛后的吕布十分看不惯。而当李儒正在家中养病,胆小怕事的家兵将他绑到了吕布面前,被处斩。在改编的电视剧中李儒也与小说是一样的结局,被家丁献出遭吕布杀死。

  李儒这个人其实是相当聪颖的,但是他与董卓的关系注定他的一生都将于董卓绑在一起。倘若董卓能一直对他言听计从,那么后来就不可能出现三分天下的场景。王允的美人计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更是对整个江山都产生了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无耻小人李儒焚城究竟造成了什么样的悲剧?
在三国演义这本史书小说中,出现了很多谋士,他们有些有济世经邦的才华,如诸葛亮、周瑜等人;有些忧国忧民,以拯救汉室为己任,如王允等人;但有些却是品格低劣、心狠手辣,如贾诩、李儒等人。那么三国演义李儒到底做过什么行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儒,字文优,他还有个别名是叫李孝儒。他曾经担任的是汉室朝廷里的郎中令。郎中令这个职位是在九卿之内,可以说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高级官职之一。照三国演义中大部分谋士的风格看来,一般都是谁第一个重用自己就效忠谁而且绝不会叛变,哪怕叛变了也不会与原主作对,徐庶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是李儒这个人正好完全相反。他一点也没有感激重用他的汉王朝,也没有对汉室江山忠心耿耿。在董卓把持朝政时,他率先叛变,成为了董卓的首席谋士。可以说董卓作出的每一个决定其中都是有李儒的影子在其中,包括降吕布,废少帝,迁都长安等行为都是他的建议。除此之外,他做的最为人所不齿的是听从董卓的命令,直接进宫毒死了...
· 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焚书坑儒的影响
秦始皇为千古一帝,而因为“焚书坑儒”事件给后人落下了个千古骂名,为残忍暴虐的君王。秦王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业,但统一后怎样治理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丞相王绾建议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构建常态体制,而廷尉李斯却别出心裁希望创建一个前无古人的新体制,荒唐迎合统治者私心,希望“天下无异议”,以为只有大家都听最高领袖一人指挥,才能有效率,不争执,这才是统一国家的“安宁之术”。从历史后果看,正是李斯的这些建议将秦王朝送上“二世而亡”不归路。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关于这次的“焚书坑儒”事件,直接发生原因就在于当初的分封和郡县制度。当时秦始皇平扫天下,在政治,经济领域上实行改革,但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统一之前,就在要不要分封诸侯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但也有人坚持“封国土,建诸侯”制度。于是秦始皇力排争议采取了李斯等人的话,实行了郡县制度。但是仍然有多人不同意这样做,他们是希望秦始皇能够按照的做法。他们认为...
· 焚书坑儒的故事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焚书坑儒的故事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秦始皇秦始皇的简介: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9月10日),即嬴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军事家。首次完成中国统一,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焚书坑儒的典故:公元前213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宴请群臣。当时的学官叫做博士的,有70个人参加了宴会。仆射(博士的长官)周青臣上前说了一番歌功颂德的话,大意是:过去的秦国,方圆不...
· 揭秘焚书坑儒的原因焚书坑儒的危害在哪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焚书坑儒”这件事情时发生于古代秦始皇统一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就必须要统一思想。恰恰相反的就是,当时的政治与思想的矛盾正在不断激化中,于是就出了这一事件。秦始皇像关于“焚书坑儒”这一事件的主人公是谁?我们回想可以知道,当时实现大一统政治的帝主也只有当时的秦始皇。他在位时期实现了中央集权主义统治,也是在他的统领下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指令。秦始皇是中国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以及军事家。在他的带领下,首次完成了中国的统一,是秦国伟大的开国皇帝。他对现在中国统一的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重要业绩。开创皇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废除了分封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主义政治等等。在文化经济上,统一了货币和文字。对外上,北击匈奴,修筑了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实现了大一统的格局,将在中国推向了世界。同时,也为当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开...
· 焚书坑儒的来缘
秦始皇【国宴风波】沸沸扬扬的焚书事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最终的原因都很清楚,当然是秦的决策人秦始皇颁布了焚书令;原因的原因也很清楚,那是因为丞相李斯的上书建议。李斯上书是专长,在对他的历史记载里,有过好几次上书的记录。最出名的是《谏逐客书》,文采飞扬,妙喻连珠,是秦之难得的好文;最糟糕的当是关于焚书的上书,是秦之不该得的坏文。李斯上书并非来自作文的冲动,他是文人不错,同时他更是立志当官并果真当上了大官。曾经为士和已经入仕的双重经历,对观察他的上书尤为重要。上书的原因来自咸阳宫的一次争议,这是发生盛大宴会上的偶发事件,可把它称作“国宴风波”。而国宴风波则因为制度之争,制度之争说白了就是“古今之争”,即过去的分封制与秦推行的郡县制之间的争论——二者的分歧是一个老问题,同时也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场斗争迟早要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一场存在已久的斗争,虽说它的到来不以人们的意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