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孝义黑三郎”的宋江,到底算不算合格的“孝子”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也必然要涉及“孝”这一话题。可是梁山108个好汉中,到底有没有合格的孝子?李逵杀四虎为老母报仇,是不是孝的体现?号称“孝义黑三郎”的宋江,是不是孝敬老人的道德楷模?雷横因母犯下人命,是不是真“孝”?这些都有待我们细细分析。
李逵以凑热闹的心态枉送了老娘性命
梁山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头领们开始搬取家室上山,分享集体福利。李逵见此场面,“哭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于是,他也要凑热闹接老娘上山。“我只有一个老娘在家里,我的哥哥又在别人家做长工,如何养得我娘快乐?我要去取他来这里,快乐几时也好。”当长工的哥哥无法给予老娘经济保障,娘是“快活”不起来的;如今做强盗的儿子有能力让娘“快活几时”,说白了就是来占梁山的便宜。
在李逵简单的头脑里,“孝”就是让老娘“快乐几时”,这也没错。古人云:“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李逵离家十年,在江湖上终于混到了“能养”老娘的资格,也算沾上了“孝”的边。
他回家接老母的行为让梁山的领导们非常不放心。李逵大闹江州后已成为公安通缉的头号要犯,通缉令必然发至原籍。果然,李逵还没进家门就在街上看到捉拿自己的官方告示。李逵自觉当土匪说与老娘不妥,编出“做官”的话来骗老娘同行。看来她也知道在老娘的思想意识中很难接受“儿子是土匪”的现实。这种谎言不属于善意范畴,只是为自己找的一块遮羞布。
李逵因犯人命案背井离乡多年,老娘对儿子想念又操心,此时已经双目失明,“我时常思量你,眼泪流干,因此瞎了双目。”李逵真不算什么孝子,让母亲如此费心!不能单因他想到要来接老娘就认为是“孝”,那不过是他凑热闹时的灵光一闪。
在背老娘过沂岭时,老太太口渴难耐,他又很不妥当地撂下老人去远处找水,造成老虎吃人的恶件。李逵杀老虎复仇时的心里活动是:“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李逵觉得冤屈满满,便宜了老虎,而不是深深的负疚。
李逵回到梁山后,“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又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看来李鬼事件更具流量性,“众人大笑”一下就遮过去了本该让人悲哀一阵子的“老虎吃老母”。“晁、宋二人笑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又添得两个活虎,正宜作庆。’”然后就是杀羊宰马,连续几天的请客吃饭,狂喝滥饮。在大家眼里,李逵本身就是个笑话,所以李母的悲惨遭遇也成了众人笑一回的素材。
雷横是个幸福的大男孩儿
雷横的母亲遭到十八线小歌星的侮辱打骂,他忍无可忍,一时间发生了激情杀人的惨案。雷横对母亲是真心的,他庇护母亲,不愿看到母亲受人侮辱,是正常人的天性。
之前“宋江宛曲把话来说雷横上山入伙,雷横推辞老母年高,不能相从”,他说:“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却来相投。”这个拒绝入伙的理由让打着“孝义”之名的宋江不好再强求。雷横起初不愿意上梁山,奉养老母是一个原因,不愿意放弃体制内铁饭碗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只是“孝”最能说出口,最容易被人理解。
雷横和母亲关系非常好,真正是母慈儿孝。雷横因扰乱治安被拘后,母亲给他送饭;雷横因人命案坐牢后,母亲更是托付监狱长朱仝“望烦节级哥哥看日常间弟兄面上,可怜见我这个孩儿,看觑看觑。”也正是因为雷横母子的这些感人场面,让朱仝决定义释雷横,自己替他顶罪。
雷横对母亲做到了一个普通人能做的、该做的事。这也和平素母亲对雷横的爱密不可分。可以说,雷横是个幸福的“大男孩儿”。
宋江到底是不是“真”孝子?
宋江行走江湖靠的不是武艺,而是人格魅力。他的人格魅力主要就是由“孝”和“义”组成,所谓江湖人口中的“孝义黑三郎”。既然宋江也是号称读过圣贤之书的,那就以圣贤的观点来对照一下宋江到底是不是个“真正的孝子”?
封建社会论及“孝”与否,一定绕不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宋江出场时已经“年及三旬”,但仍未娶,也无私生子,明摆的“无后”。作为宋太公的大儿子(“三郎”可能是从按照堂兄弟排序而来),太公眼睁睁的看不见孙子在哪里,这已经让宋江有了“不孝”的嫌疑。宋江虽然买了阎婆惜做妾(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没见造出小人儿来。书中解释因为宋江是个好汉,好汉的标准就是“不近女色”。作为江湖好汉标杆的宋江对个人婚姻大事漠不关心,对老父抱孙子的事看得极淡,可是从这个角度讲宋江真算不上“孝”。
有人说宋江犯下人命案后,让父亲与他断绝关系。当官府来家搜捕时,宋太公出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父子断绝证书,免于受到牵连。这就是宋江“孝”的表现。宋江不愿意因自己的错误牵连家人,这属于基本人伦。后来江湖朋友邀请宋江落草,宋江以“老父”的名义拒绝。这是因为在他的思想里,当个聚啸山林的强人实在跌份儿,和圣贤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也不能完全说是因为“孝”。因为如果按照孝“能养”的标准,当强人也可以做到。宋江落草后还不是第一时间接老父来梁山落户了吗?
综上,宋江口里的“孝”更多时候像是自己的挡箭牌、护身符。当事情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拿“孝”来说事儿,因为在当时社会“孝悌勾当,如何阻拦”。如果宋江真是孝子,而且还通些文墨,如何不懂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基本道理?宋江每次跑路,从来不会告诉家里去哪里,谈何“游必有方”?
公孙胜的“孝”也类似宋江。他想入江湖时,老母可以撇在家不管;当他想抽身于江湖时,赡养老母的话题就会被提出来。不过公孙胜最后终于全身而退,可以好好赡养老母,也算是尽了孝。丢官后回到家乡的阮小七也是以奉养老母为终。
看来,梁山好汉们最后如果能以奉养亲人为自己人生画上句号的,都不失为好结局!这让人想起《水浒》开篇时那位作为八十万禁军的武术教练之一的王进,他在人生落难之时亦不忘带着老母,完成了作为人子的孝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