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长平之战中 赵军为什么宁愿选择进攻也不选择撤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4
转发:0
评论:0
长平之战中赵军为什么宁愿选择进攻也不选择撤退,长平之战中,赵国的经济能力跟不上,导致廉颇率领大军长期据守长平让整个赵国负担

  长平之战中,赵国的经济能力跟不上,导致廉颇率领大军长期据守长平让整个赵国负担不起,最终导致了赵王不惜阵前易帅,也要让赵国主动进攻。

  那我们不禁有此一问,既然长期据守消耗让赵国吃不消,那长平我不要了,我退出对上党地区的争夺可不可以,我们赵国不打了,撤退总可以吧。那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长平之战中,赵军宁愿冒着巨大的风险进攻,也不选择撤退的道理。

  首先呢,我们来说一说赵国内部的原因。

  有道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此话不假,但是肯定不是吐出来的那个人说的。上党呢原先虽为韩国之地,但一旦版图并入赵国,就属于赵国主权所有了,这个地方很大,不和秦国打一架就丢掉了,丧权辱国啊,你让赵国朝堂全体上下如何接受?接手上党这一决策做出的时候,平阳君赵豹是反对过得,被赵王给骂的狗血喷头,然后赵王力主接手上党,现在和秦军没有分出胜负就撤出的话,赵王的脸面何在?况且大军在外,靡费甚多,国力雄厚的秦国都因为消耗太大急的跳脚了,赵国恐怕国内都民不聊生了,如此高昂的代价,就算赵王说我们不打了,恐怕群臣也不能接受,那之前做的努力不都白费了么?

  第二呢,就是上党地区的重要性了,失去等于太阿倒持。

  赵国国家版图虽然大,但首都邯郸呢却处在赵国的最南端的平原地区,平原地区么,易攻难守,它西边的太行山就是邯郸的天然屏障了。而上党之地,恰恰处在太行山地,易守难攻,东临邯郸,居高临下。如此险要的地方让出去,就等于把自己的首都置于秦国的兵锋之下,秦国随时可以将军队推到邯郸城下,届时首都被围,赵国危矣。就算秦国不立马拿下邯郸,而是从上党之地北上占领赵国的太原之地,就彻底的阻断了赵国首都邯郸同北方雁门郡,云中郡,代郡的联系,那赵国也就只剩邯郸一地了。所以上党之地地位重要,属于攻敌必救的赵国七寸之地,撤退让出上党呢,虽然军队得以保存,但赵国呢也就时时处于亡国的边缘了。

  最后呢,就是技术性问题了,撤退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撤退是一门技术活,在敌我对持的前线组织撤退,那更是技术活中的技术活。一旦组织不当,撤退就会变成溃退,溃退也许就是全线崩盘。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秦军会安然的看着赵军撤退么,一定会乘机掩杀过来。在甲午战争中的叶志超就是很好的例子么,正常的撤退变成了溃退,被日军掩杀过来,最后全线崩盘。所以,撤退不是那么容易滴。

  人常说,开始一场战争很容易,但结束一场战争很难。这句话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恰如其份,赵国庙堂之上的营营苟苟,上党之地的尴尬位置,以及阵前撤军的空前难度,决定了赵国从长平撤退的可能性为零,长期据守又不符合赵国国情,所以,赵与秦的长平决战就此拉开帷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复原长平之战:秦赵决战地为何会选择在长平?
秦赵决战地为何会选择在长平?因长平之战得名的长平县,横卧在丹河西岸,如今名为王报村。王报在春秋时为泫氏城,战国时属七雄之一的韩国。公元前332年,韩宣惠王东巡至此,在韩王山上视察时,发现泫氏城建在一条既长又平的河川地带,便以地形取名,更名为长平。韩宣惠王在为长平命名的时候,不会想到70年后,一场惨烈至极的大战将在此展开,而这场大战又将对此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秦国击败赵国这个最大、最强的敌人,几乎全歼赵国的有生力量,致其一蹶不振,为其最终荡平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平之战可以视为中国大一统的前奏,此时距高潮——嬴政登极称帝,不过40年之遥。随着足迹的延伸,长平之战的风云渐渐浮现在眼前。复原长平之战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一个大系统之中。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代群雄争霸的重大事件之一,同样是一个庞大系统中的一个点,而且是一个关节点。战场上的酷烈厮杀虽然不过...
· 长平之战中的赵括:兵种构成决定赵军必须进攻
赵括统率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到达前线后,赵括立即改变廉颇的防御部署,甚至更换了各级干部,向秦军主动进攻。然而,赵括预料不到,秦军得到赵军换将的消息,也立即更换了主帅。由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白起出任秦军总指挥,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并严令保密,军中有泄露者斩。白起粉墨登场,赵军放弃防守,大举进攻。白起和秦将们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他们一反与敌对攻的战略,做出防御姿态,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的部队,按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秦军连打了几个败仗。这使赵括信心猛涨,他率大军离开大本营,义无反顾地扑向秦军的营垒。见诱敌战术成功,白起立刻启动包抄计划,派出两支“奇兵”,这两支部队,共3万人,悄然离开营垒。一支25000人,有可能是步兵或战车兵,断绝赵军后方交通线,大白话:断后路;另一支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若拍电视片,你将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在...
·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长平之战秦军赵军主将介绍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长平之战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约55万人,赵国:45万人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赵国:赵括伤亡:赵:约40万人,秦;约15万秦国和赵国主将对决长平之战秦军:主将白起带领秦军,蒙骜,王陵,王贲,王汔,王翦等长平之战赵军:主将赵括带着赵军,王容,缚豹,苏射,冯亭等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龁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
· 古代打仗为什么古人宁愿选择战死都不选择逃亡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打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中国古代历史,在冷兵器时代,因为政权的更替频繁,导致战争非常多,无论是军阀之战的割据之战,还是农民起义战争,凡是每一次战争,我们都能看到勇敢无畏、上阵杀敌的老兵,也能看到那些懦弱畏畏缩缩的新兵,但是却很少看到逃兵。没有人不知道,一旦上战场,随时都会死亡,那么为什么古代人打仗宁愿战死也不选择逃亡?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的,我们首先要去了解古代人是如何当兵呢?在古代的时候,当兵的渠道是多元化的,从商周时期开始实行的“征兵制”,《周礼》记载:“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征兵制”,这是一种义务兵役制度。一直到清朝,征兵制都是古代最主要的兵力来源之一。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打仗,每家每户都必须有男丁出去应征。除此之外,还有隋唐时期出现“应募从军”之“募兵制”,这种兵役制度对应征者的要求更高,首先身体条件要过硬。这些募士大多是自愿当兵,所换得...
·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赵军为何没人反抗?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赵军为何没人反抗?857人参与2019年08月01日16:19分类:战史风云说到长平之战大家也知道这场战役最后的结果竟然是坑杀了四十万大军了,可见当时这样的情况是多么的可怕啊,所以战争也一直被人说道,但是我们很多人应该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其实最后这些被白起坑杀的四十万人明明知道自己要死了,为什么没有人起来反抗呢?如果白白的死为什么不选择最好奋力一搏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怎么可能没人反抗,但是你也要有能力去反抗啊,而且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军45万,不是全部都是现在的意思,直接是挖坑活埋45万人,要知道当时赵国全部兵力也不过四五十万左右,长平之战大了三年,难道赵国一个人没死啊,加上后期赵括主动出击,被围了之后又突围,那肯定是损失了很多人的,所以最后白起不可能坑杀那么多人的。到投降的时候能有二十多万算是比较正常的。不管是动物还是人出于本能,自己被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