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什么是磨盘山血战?明清磨盘山血战详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1
转发:0
评论:0
什么是磨盘山血战?明清磨盘山血战详解,磨盘山血战又称磨盘山战役是南明对清朝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1659年(南

  磨盘山血战又称磨盘山战役是南明对清朝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

  1659年(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清军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大将李定国决定利用地势的优势伏击清军。部署已定,清朝的满汉军队在吴三桂等率领下进入伏击区。正在这一决定胜负之际,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把埋伏的机密报告吴三桂。双方展开一场恶战,清将固山额真沙里布等被,明将窦名望等也战死。

  此战役是明军给予占有明显优势的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此战也使南明军耗尽了最后的精锐兵力,之后未能再对入滇清军展开有效的打击,从而为南明最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背景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朝军队会师昆明,并进一步追击残余明军。二月,清平西王吴三桂在大理击败明将白文选部队,又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今云南腾冲)。

  李定国派兵保护永历帝先撤,然后自率精兵后撤,于二十日渡潞江(怒江)。江不甚宽,但水势汹涌,每年清明至霜降期间有“青草瘴”,连当地土人也畏惧。好在这个季节还没到来,不会危及人身健康。过江二十里,有一磨盘山(腾冲与龙陵之间),是高黎贡山的南段,位于怒江西岸,是此地的一座穹岭。李定国举目四望,但见“鸟道窔箐屈曲,仅通一骑”。不由计上心来。他被清兵穷追,已到了无立足之地,回想短短一两个月,累遭失败,痛恨不已。他正确估计到吴三桂等累胜,已不存戒备之心,正好利用这里的地形用计。磨盘山距腾越很近,为防备万一,他请永历帝及大本营不要停留,继续后撤到边界之外,而他决心在此阻击清军,一洗耻辱。

  过程编辑

  开始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二十一日晨,也就是李定国渡怒江的第二天,吴三桂率大队人马也渡过了怒江,进至磨盘山下。他环视四周,群峰丛峙,林木茂密,惟见磨盘山高矗其间,除了一条屈曲小路,别无路径可寻,经察看,不见明一兵一卒,只有鸟雀飞来,偶尔发出几声欢噪,打破一片寂静。地形如此险要,兵家遇到这种情况,总是要格外留心,谨防伏兵。但吴三桂却不在意。他自昆明出师,一路追剿,把白文选撵过澜沧江,率部编筏而渡,再渡怒江,军行数百里,无一人抗拒。他自以为李定国已逃窜,近处不会有明兵,因此,不再存有戒心,队伍也散乱不整,他也不以为然,便放心大胆进兵,下令军队继续前进,欲越过磨盘山西追击。

  李定国设伏既巧妙,又严如铁桶。他充分利用地形特点,设栅数重,埋伏三道伏兵;命泰安伯窦民(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总兵王玺为“三伏”。 每一道埋伏,设伏兵2000,李定国已集兵万人,总设伏兵6000。这6000伏兵称得上都是以一当十的精兵健卒!约定在清军过了山顶,进入三伏后,发号炮为令,三伏并发,首尾横击,必无一骑逃脱。三道伏兵设于前,大营则屯于山后四十里橄榄坡,“炊事伏,令毋见烟火”。

  激战

  吴三桂的部队已进入山间小道,摆成一字长蛇,鱼贯而行。行过一段路,开始登山,持续不断,上山的已有12000余人,仍看不出有伏兵的任何迹象。

  突然,有一明将装束的人,不知从何处跑出来,慌慌张张地赶到三桂军前投降。此人叫卢桂生,任南明永历政权大理寺卿。 他当即向吴三桂泄露了李定国的伏兵之计,指出清军已误入埋伏圈。吴三桂闻听,大惊失色,急传令停止前进,部队速撤,并令骑兵下马,舍骑步行,搜索伏兵。同时,命炮兵对准沟莽树丛中发炮,弓箭手用箭矢猛射,一时之间,两旁丛莽中“矢炮雨下”。伏兵不得号令不敢出战,听凭枪炮与箭矢袭击,倒毙在林沟中。隐蔽在第一道埋伏线的窦民望,知道埋伏已被识破,不得已,发炮出战,第二伏的明军也发炮,冲出救援。于是,双方在山上接战,短刀肉搏,血肉横飞,霎时间,双方战死者的尸体如堵墙般遍布。

  战斗打响时,李定国正坐在山顶,一听号炮失序,十分惊异,还没等弄清情况,一炮弹落在他面前,爆炸激起的尘土,飞溅了一脸。由于卢桂生投降告密,打乱了李定国的部署,他也无法统一指挥,明伏兵被迫出阵,人自为战。但李定国仍据险督战。激战从卯时一直持续到中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山上山下,到处都布满了尸体。

  不久,征南将军卓布泰部、多尼部及时赶到,增援了吴三桂,而明军损失殆尽,孤立无援,力不能支李。定国悲愤已极,于当天夜,率残部撤退,去追寻永历。

  结果

  当李定国与吴三桂大战磨盘山时,永历帝与随从离腾越继续南行,经南甸,又行两日,还不知磨盘山之败,李定国等下落不明。二月二十四日,正行至路上,准备安营炊饮,总兵杨武赶到,向永历帝报告:“定国已远逃”。

  永历帝与随从知李定国已逃往他处,又被清兵紧追,不敢停留,连夜赶路。人心更加涣散,各营兵士不少逃散。昏夜中,迷路于山谷,群臣妻子不相顾,乱兵乘机劫掠,火光烛天,惊扰奔窜。等到天亮,才发现还在原地,而永历的贵人、宫女已失去多半。永历帝看到将吏士兵纷纷离叛,已无路可走,决意投向缅甸,暂时安身。二月二十八日,永历帝赶到中缅边境的铜壁关,护从将领孙崇雅叛变,大肆劫掠永历君臣的辎重而去。在将要出关进入缅甸时,护从大将靳统武也放弃了对永历帝的保护,率其部属出走。永历帝无法约束他们,任其去留、离叛,率余众进入缅甸。

  影响

  磨盘山血战打击了清军的士气,该战之后,清多罗信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多罗平郡王罗可铎罚银四千两,多罗贝勒杜兰罚银二千两,都统济席哈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并所加级,副都统莽古图、傅喀、克星格也受到处分,征南将军卓布泰革职为民。南明军方面,由于战前出现叛徒导致机密泄露,计划中的伏歼战被迫打成了阻击战,南明军最后的精锐在血战中伤亡殆尽,李定国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战役,南明灭亡成为定居

  双方伤亡编辑

  综合各方面记载,这次战斗酷烈空前,伤亡最大。未出战前,明伏兵被枪炮与箭击死在沟的有三分之一,激战死在战场上的也有三分之一,这就是说,伏兵6000已失去三分之二。将领窦民望、王玺等战死。

  清军方面,损失也相当惨重。吴三桂部属,自都统下,固山额真沙里布、祖泽润等18名将官及辅国公干图、扎喀纳等战死,凡已上山的清军无一生还,损失精锐近万人。 清官方实录载吴三桂的报捷书中,对清军的损失只字不提。

  评价

  磨盘山战役中,李定国设伏三道,可谓天衣无缝,永昌境内的磨盘山“内箐深屈曲,仅容单马”,“定国筑栅数道,左右设伏,大营屯山后四十里橄榄坡,炊食饷伏,令毋见烟火”。李定国估计吴三桂必无戒备,便以窦民望为初伏,高文贵为二伏,王国玺为三伏,清军进入三伏,“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但因叛徒泄密功败垂成,经此一战,南明的军队再也无力对抗吴三桂的大军。但李定国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顽强果敢的斗志,使清军再不敢骄横穷追。李定国在兵势已如强弩之末时,仍然能够组织和指挥这样一场勇猛的阻击战,证明他不愧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影响

  磨盘山战役是李定国统率明军给予占有明显优势的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清廷因损兵折将,大为恼怒,经诸王、大臣会议后于顺治十七年六月惩罚统兵将领;多罗信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多罗平郡王罗可铎罚银四千两,多罗贝勒杜兰罚银二千两,都统济席哈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并所加级,副都统莽古图、傅喀、克星格也受到处分,征南将军赵布泰革职为民。 [8] 从清廷对三军主帅的处分情况来看,磨盘山之役战斗十分激烈,清军的伤亡肯定相当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血战磨盘山——明清战史上陆军精锐最后一次血拼
南明永历十三年,即公元1659年2月21日,爆发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场较量,更堪称是整个十七世纪人类战争史上,装备与技术含量顶尖的经典一战。但在叹为观止的过程后,最终的结局,却在惊叹之后,不由一声叹息:赢得了过程,输尽了结局!这场巅峰大战,正是南明永历王朝与清王朝的决死较量:云南腾冲磨盘山大血战!一:命悬一线,永历王朝虽然在眼花缭乱的清宫戏里,清王朝平定南明小朝廷,简直是摧枯拉朽般酣畅。所谓继承大明朝法统的各个南明政权,轻松就被揍的满地爬。但这个永历王朝,却是个绝对的例外!自从南明永历六年,且战且退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与大西农民军捐弃前嫌,扛起抗清大旗后,立刻成了满血复活的斗士,尤其是永历王朝大英雄李定国,先在桂林灭了清军大汉奸孔有德,又在衡阳逆天一击,痛击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八旗精锐,阵斩清朝敬谨亲王尼堪。遇魔杀魔的战斗力,惊得清朝上下丧胆,好些清朝官员,听说要去南方前线,都吓得哭爹喊妈。当时...
· 明清终极战役——磨盘山血战,李定国VS吴三桂,吴三桂差点挂掉!
公元1658年,因孙可望投降清廷,向清廷献上了西南地图并详细透露了李定国军的情况,直接导致了李定国盘江大战大败。盘江大战后,永历帝决定南逃缅甸,李定国则留下阻击追来的清军。公元1659年二月二十一日,李定国与追击的吴三桂先后渡过潞江,进入磨盘山。李定国根据磨盘山“径隘箐深,屈曲仅容单骑”的地理优势,设伏三道,待清军进入三伏后,山顶发炮为信,三伏并发,首尾相击,天衣无缝,进入伏击圈的清军必无一生还。吴三桂一路追杀几百里,没有任何守军阻挡,认为李定国肯定跑远了,所以当他进入磨盘山也没太在意。就在吴三桂要进入埋伏圈时,南明降将卢桂生告诉吴三桂有埋伏,而此时清军前排部队已经进入二伏,吴大惊,命令精甲兵搜杀伏兵,一道伏兵队长窦名望见伏兵被识破不得已发炮参战,随后二道伏兵也发炮响应救援。顿时短兵相接,喊杀声、大炮声响震山林。此时上山的清军已有一万两千人,因为只有两声炮响,在山顶的六千伏兵不敢贸然杀出,...
· 齐相鲍叔牙墓——磨盘山的传说
河北省河间市束城村北面有一个方土台,周长140米,高4米,上面杂草丛生,荆棘茂密,当地人称磨盘山。根据《河间府志》及《束州志》载:公元前644年齐国相鲍叔牙病故于临淄,齐桓公照其遗愿,将灵柩移葬于他的封地束城北郊。并于次年在墓前约50米处建鲍叔牙祠堂一座。因年代久远,祠堂已荡然无存。原来的鲍叔牙墓高大,呈圆方形,分上中下三层,形成三块大小不同的磨盘上下罗列,故名磨盘山。鲍叔牙墓为立土,坚而有韧性,虽然久经风雨,从未坍塌,冲刷不见壕沟。我老鲍家在此地繁衍生息几十代,对磨盘山祖墓很有感情,我从记事时起就曾听到好多关于磨盘山的传说。传说古时有一田姓和金姓青年男女青梅竹马,女家嫌男家贫穷不肯应婚,遂提出一个让田家做不到的事,借此刁难拆散姻缘:要求田家要一周内置办齐一套家具,他家就允许立刻成婚,田家穷的家徒四壁,到哪里去办家具,他们全家来到磨盘山烧香上供,请叔牙公在天之灵主持公道,予以援助,结果次日...
· 盘山
盘山风景
· 有关河间束城磨盘山叔牙墓文两则及图
有关河间束城磨盘山叔牙墓文两则及图磨盘山遗韵古镇束城西偶,有丘凸兀,《寰宇记》云,奉安鲍叔。历几千年风雨剥蚀,承载历史衍替沧桑。沐日月之光辉,矗立昂扬。享雨露之泽,彰显一方。秉人杰地灵之利,衍黎庶永昌,似史牒,尽录秦风汉俗,如泰碑,镌刻古贤今人辉煌。昔易水绕北,东汇滹沱,奔腾入海。高河环南,碧波涟漪,微风簇浪。著莪箐:蒹葭苍苍。野花镶锦,雁飞鹭翔。舟舸云集,商贾奔忙,樯橹交映,波韵宫商。稻黍离离,土膏芬芳,如诗如画,旖旎风光。束城古郡,人文历史,源远流长。燕赵慷慨悲壮之风,豪侠义气之举,传承激荡。荆轲涉易图秦。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呵气成云,凄凉悲壮。高渐离击筑,成千古绝唱,豪迈气概,溶入易水,渊源我邦。鲍叔举荐管子之功,辅齐桓公终成霸业,诸侯九和,天下一匡。幕束州士民殷富,民风淳朴,得封地于在兹,欲百世而独飨,试人政于斯,得后世赞赏,啬夫鲍宣视民如子,为政清廉,吏民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