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居正“考成法”考核官吏实际效果如何?考成法改革特点解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23
转发:0
评论:0
张居正“考成法”考核官吏实际效果如何?考成法改革特点解析,何谓“考成法”?说白了,就是明朝张居正提出的一种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这

  何谓“考成法”?说白了,就是明朝张居正提出的一种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这种制度,是针对明朝原有的官吏政绩考核制的修正与完善。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均指考察)。但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者流于形式化,或成为官员们争权手段。张居正眼见了官场中的丑剧和制度变质,看到了原有制度的弊端,深切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提出执行“考成法”,即“立限责事,以事责人,务责实效”。

  “考成法”的内容,主要是两点: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这些做法,一改过去三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六年考察一次京官的规定,把考察官吏与限时办结事务、并以事务办理情况追究责任人的方法相结合,使得考察随时随地,监督无处不在,并实现行政部门与监督部门互相制约互相制衡,同时达到内阁及时了解下情,知悉官吏情况。这无疑是一种有效有益的考核措施。

  事实上,张居正自万历元年(1573年)十一月提出“考成法”以来,成效明显。如,万历三年(1575年),查出各省抚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计237件,抚按诸臣54人。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以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罚停俸三月。再如,万历四年(1576年),朝廷规定,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山东有17名,河南2名的官员,因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处分,而山东2名,河南9名官员受革职处分。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张居政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何以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呢?关键是,张居正的“考成法”,第一,由于实行了立限考成的三本帐,严格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便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第二,通过“立限考成,一目了然”。能够对不合格的无能无德官吏,加以裁革或处罚;能够广泛增添人才,提拔重用拥护改革、政绩卓越的官员,从而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实现不拘出身和资历的大胆任用人才。

  应当承认,张居正“考成法”对治理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庸官,是很有效的,也是诸多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中最有代表性的做法之一。它的特点很明显:

  一是考核内容明了确切。“考成法”规定,官员们承办的所有工作都登记在册,并订立完成期限,这些就成为考核的内容,简单明了,一看便知。这样,官员必须赶在规定期限到来之前完成任务,彻底杜绝了办事拖拉的现象,行政效率大幅提高。

  二是考核体系周密健全。“考成法”有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内阁控制六科,六科督察六部,六部督察地方藩、臬等司及抚按官,再以两司督察府州县官。除设六科之外还有专门的监察机构——都察院。实际上这类似于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与专门机构的巡视相结合。

  三是考核方法简单易行。“考成法”设置“三本账”,具体负责考核的官员根据底簿的工作明细督导工作,各科和内阁只审查关键事项,并根据考核层面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周期。这样,既保证了考核指标疏而不漏,也使考评过程简便易行,“考成法”就比较容易落到实处。

  四是考核结果实用权威。“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们对中央颁布的政令执行有结果,有一个清清楚楚的交代;官员们自己说过要做的事,究竟有无完成,朝廷通过“考成法”获得一个清清楚楚的了解。事情没完成,该降级的降级,该罚工资的罚工资。事情做得好,工作业绩佳,该升官的升官,该发奖金发奖金。官吏们要想保官升官就必须踏踏实实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

  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考成法”类似现在“目标管理责任制”,但他的做法似乎更有操作性,用“三字”概括,就是“稳、准、狠”。毕竟,对官员考核,不能仅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还要求得实在的工作绩效、事业成果和民生利益;不能仅靠走走过场、听听总结,还要查查群众口碑、百姓实惠。唯有如此,才能杜绝说一套干一套、上一套下一套、明一套暗一套等,在考核考察过程中难以发现或避免的弊病出现和蔓延。

  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只要有可取之处,古为今用未必不是我们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故笔者私以为,张居正“考成法”颇具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考成法
背景明代早期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均指考察)。但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者流于形式化,或成为官员们争权手段。张居正眼见了官场中的丑剧和制度变质,深切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执行“考成法”重要特点即所谓“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实际内容奏疏中有以下两条: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实例万历三年(1575年),查出各省抚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计2...
· 张居正传——考成法:把权力集中到内阁
?富国强兵的理想一直萦绕在张居正脑海,王吉案一尘埃落定,张居正马上执行富国的第一步:整顿吏治。一提中国王朝的吏治,“腐败透顶”是人人脱口而出的形容词。其实,“腐败”是中国政治的常态。之所以腐败,是天长日久、因循守旧的结果。对于如何整顿吏治,张居正已有了想法。不过1573年,张居正还未专制到极致,所以他找来杨博与吕调阳商量,一开口就奔主题:“现在的各个衙门都是一副场景,几个脑满肠肥的人指挥着一群面黄肌瘦的人,玩命办公。文件堆满办公桌,新纸从东门进来,出去时就满满的文字。实际上,他们整天都办不成一件事。”虽是直奔主题,可杨博和吕调阳还是听不懂。张居正循序渐进地说:“前几天翻看我帝国法典,发现太祖时期就有规定,凡是六科每日收到的各衙门奏章,奉了圣旨者,分门别类,送司礼监。还有,各衙门奏章都要附写文本,五日后,送到相应的科注销。还有,地方衙门,每年将完销过的两京六科文件,填写底本,送各科收存,以备...
· “考成法”是由谁提出来的?“考成法”内容及意义详解
张居正上疏请行在内政方面提出著名的考成法,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最后明神宗批准了他的请求。背景明代早期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均指考察)。但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者流于形式化,或成为官员们争权手段。张居正眼见了官场中的丑剧和制度变质,深切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执行“考成法”重要特点即所谓“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提出时间万历元年(1573年)十一月实际内容奏书中有以下两条:1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2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
· “考成法”改革对明朝如此有利,为何张居正死后会被废除?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很多人研究张居正及其改革,笔者在阅读熊召政的《危世沉吟-谈改革家张居正》、王华容的《救时宰相-用人之得失-对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悲剧的解读》、黄现璠[《壮族通史》、杨雯婧《张居正传》、郦波《风雨张居正》、王玉德和黄永昌的《近五年来张居正研究综述2000-2004》、冷东的《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李慕南和王福选的《历代宦官》、孙庆福的《图文中国通史-明朝卷》、徐潜的《中国通史故事-明》、蒋建平的《大明王朝之谜》、娄曾泉和颜章炮的《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史话》、张廷玉的《明史张居正传》、郭晶和李明卓合编的《中国历史速读》、王新龙的《大明王朝》、冯玉荣的《大明十五疑案》、戴逸的《简体字本二十六史・明史-张居正》、王波的《中华名人百传之十大宰相》等著述基础上,对这些著作进行梳理,主要从张居正改革提出“考成法”的角度,对张居正考成法进行分析,并从分析中得到一些感悟。一、“...
· 张居正提出的“考成法”是什么?有哪些效果和结果
中国古代史上有不少针对官员的考课制度,例如“上计”、“京察”等,这些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了官场风气、推进了政府廉洁。在明代中期的张居正改革中,有一项“考成法”曾将全国上下30%的官员进行罢黜裁汰,可见其“威力”之大,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整个鼎鼎大名的“考成法”。张居正上疏请行在内政方面提出著名的考成法,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最后明神宗批准了他的请求。实际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底层,对吏治问题十分重视。明代早期就已经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计”,这些措施都是对官员在任期间的政绩和作为进行盘点对质,良好者有机会继续晋升,不端者则会遭到相应的惩戒甚至罢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大多流于形式,实行起来无异于走过场的“面子工程”。即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