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丹阳之战中楚国为什么要妥协谈判 楚国和秦国讲和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6
转发:0
评论:0
丹阳之战中楚国为什么要妥协谈判楚国和秦国讲和的原因是什么,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进行了许多的变革,一下子成为七国之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尤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进行了许多的变革,一下子成为七国之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尤其是在实行军工授爵之后,秦兵一到战场上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杀敌不但意味着胜利,而且与每个士兵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杀敌多的,立功大的不但能得到丰厚奖赏,甚至可以摆脱贱籍封为大将侯爵,一道战场上,这群秦兵就像饿狼一般杀敌杀到眼红,令各国军队闻风丧胆。

  张仪剧照

  在取得了对东方诸国的战略优势后,秦国将势力向南发展,吞并了富饶的巴蜀地区。占领巴蜀使秦国的统治腹地向西延伸了不少,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秦国攻楚提供了便利,对秦国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巴蜀地区位于楚国西面,历来是楚国的西部屏障,秦国占领巴蜀就为自已从侧翼迂回攻楚创造了有利条件。

  楚国幅员辽阔,自西周中期以来,一直雄踞南方,是秦国向东南方向扩张的一大障碍。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使楚国的国势更加强盛,成为仅次于秦、齐两国的诸侯强国。在齐、秦两国东西对峙的格局形成后,楚国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楚国是秦国东进吞并三晋之地继而与齐国争霸中原的最大威胁。岸门之战后,韩、魏两国屈从了秦国。为了与秦对抗,齐与楚结为盟国,并对秦韩魏联盟展开了全面进攻。这使秦国担心自己实力被削弱,于是着力于破坏齐楚联盟。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了,吴起的新法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不得不废除,楚国国势也日渐衰落。到楚怀王在位的时候,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张仪的楚国人到处鼓吹“连横之说”,规劝楚王跟齐国断绝关系往来,依附于秦国,并且口头承诺说:“如果楚王答应了,秦国愿意割让600里的土地给楚国作为回报,以示友好。”

  秦昭襄王嬴驷

  楚怀王被眼前的口头利益蒙蔽了双眼,竟然相信了张仪的鬼话,答应和齐国断交,他不但给了张仪丰厚的馈赠,而且还把楚国的相印授给了他,并马上对外宣布跟齐国定的盟约一律作废不算数,从此和齐国不再有任何往来。之后,楚怀王派人跟随张仪一起去了秦国,讨要之前秦国承诺给他的600里土地。没想到跟随张仪到了秦国之后,张仪死不承认这件事,说双方商定的土地是6里,而不是600里。

  楚怀王芈槐

  这时,楚怀王的人明知对方耍赖,却已无可奈何,只得归报楚怀王。楚怀王正迷醉于扩大疆土600里的美梦中,听说派去的人啥也没捞到空着手回来了,原来自己被张仪给戏耍了,气的不得了,恨不能立刻踏平秦国,将张仪碎尸万段。楚怀王在盛怒之下,已失去理智,根本听不进身边人的劝阻,命大将屈句率领楚国的10万精锐部队,向秦国发起声势浩大的进攻。

  楚怀王芈槐和郑袖

  前312年,楚、秦两国交战于丹阳。两国刚一交战,齐国便趁机从侧翼向楚国发动猛攻。面对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楚国腹背受敌,支撑不住。这场战争楚国付出了死伤八万多人的惨痛代价,甚至连大将屈句都被敌国抓住了,秦国趁火打劫夺取了丹阳、汉中等地。后来,楚怀王对这次的失败心有不甘,不惜举倾国之师,与秦军复战于蓝田,结果又被打败。韩、魏两国也趁机南袭楚国。楚国连遭重创,已无力再战,只好以割让两个城邑为妥协条件,忍气吞声地与秦国讲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救楚之战:吴国破楚国,秦国为什么要救楚国?
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可以一己之力抵挡其他大诸侯合纵连横。远交和近攻,是相辅相成的手段。秦国在春秋时代,先是与晋国结为秦晋之好,后又与楚国结为秦楚之好,两段寻找朋友的过程,秦国也受益匪浅。秦晋之好,是秦穆公时期,从晋惠公断断续续的十多年,到晋文公短暂的几年,又到晋襄公反反复复的几年,结盟时间总计不到三十年。秦晋之好的过程中,晋国利用秦国,讨伐东周的叛乱,得到东周河内肥沃的土地。在秦国没有背后动兵的情况下,又从卫国等诸侯抢到不少土地。而秦国在晋国的眼皮底下,占据河西。后来又在晋国不干预的情况下,征服许多西戎部落。总的来看秦晋之好虽然短暂,也算是各取所需,各自都有回报。自崤之战以后,秦晋之好实际上已经破裂,秦晋在河西各据一半土地,地缘冲突凸显,秦晋之间再回到原来甜蜜的时光,哪怕是短暂的,都已经不可能了。对秦国而言,寻找一个新的战略伙伴,来牵制晋国,将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秦康公后期...
· 楚国为什么被秦国所灭,楚国被秦国灭的原因
楚国在众多历史古籍和现代的影像资料中,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在其鼎盛时期,是当时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多,军队最强的国家,堪称世界"第一大国"!如此强悍打过为何会折在秦人手里。关于鼎盛期的楚国,当年的纵横家苏秦曾作过如此描述:"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今山东半岛南部),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今陕西旬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战国策楚》)。《淮南子兵略训》则赞美:"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郯淮。颖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山高寻云,谷肆无景,地形便利,士卒勇敢"。把当年楚国地域的辽阔,经济的富饶,军力的强盛,形容得淋漓尽致。《左传僖公...
· 章邯为什么要放弃楚国而去攻打赵国?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章邯为什么放弃楚国转而攻打赵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朝将军章邯打败项梁后不乘胜追击,反而又去攻打赵国,这是因为当时项羽的名气并没有后来大,章邯也不知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当时赵国对秦的威胁,又远远大于楚。我们可以从史料里面看到当时的情形。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先后攻下大泽乡、陈地等地,短短几个月,起义军就发展数万人,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随后,陈胜命吴广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伐赵地,命邓宗南征九江,命周市北攻魏地,可谓东击西讨,南征北战。后来又命周文西征,周文一路攻城,一路招兵,义军人数发展到数十万,直逼函谷关,威胁秦朝命脉咸阳。随后,秦朝开始组织反击战,而领头的就是章邯。秦二世胡亥任命章邯为大将军,章邯没有其他正规军,只好在郦山刑徒中精选身强力壮者数十万,然后,就凭这些刑徒组成的军队,痛击周文,不但消灭了周文的军队,最后还...
· 魏国和楚国的变法,为什么不如秦国有效?
魏国和楚国的变法,为什么不如秦国有效?秦国启动商鞅变法,此后国力逐渐强盛,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成了唯一的强国,由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六国的伟业。实际上秦国的崛起之路走得很冒险,当时魏国和楚国都是强国,而且他们也有进行变法改革,不过从结局来看,魏国和楚国的变法为什么就不如秦国来的奏效呢?其实变法只是崛起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能够坚持,前后君王要有继承,秦国能够完成一统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奋六世之余烈。春秋时期,东周大约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随着连绵不尽兼并战争,进入战国以后,只剩下以齐、楚、燕、韩、赵、魏、秦等“战国七雄”为首的十余个诸侯国了。经年累月的兼并战争,让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们倍感生存压力,纷纷寻求富国强兵方法。与此同时,“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教训,也使得诸侯王们对过去的“世卿世禄”产生动摇,为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采用更加集权的统治方式。于是,在那个充满铁血的战国时代,兴起了一场又一...
· 长平之战时楚国为什么不秦国空虚攻打它?
这个问题也算千古谜团了。其实,在秦赵在长平打得最惨烈的时候,楚国如果倾其所有,是完全有机会趁火打劫的,即使打不残秦国,肯定也会让秦半死。实际上,当时的秦并非没有担心这个问题。在和赵国苦战的时候,秦重点防备的两个国家。一个是魏国一个就是楚国,秦楚边界从始至终都保持想当的军事力量。另外一个很搞笑的是,秦赵激战长平是因为韩国而起。韩国是被秦国欺负的一方。可当赵国冲上去的时候,韩国反而成为秦国的小跟班。秦国防备魏楚,一步重要的棋就是韩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制约。也许,这正是楚国忌惮而不敢动手的原因之一。网络配图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楚国统治集团集体的昏庸软弱,首先缺乏战略眼光,有一种隔岸观火的心态,等着秦赵两败俱伤,没意识到当时列国互相制衡的重要性。其次,楚国也好魏国也罢,确实被打怕了,整个楚国从上至下从文臣到武将都弥漫着对秦的恐惧。直到长平之后,身为重臣的黄歇才意识到秦的可怕,推动了楚魏练手支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