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成立近300年,为何既无亲王造反,也无宦官乱政?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会出现大臣们谋权的现象,或者是一些宦官权倾朝野,高高在上的皇帝几乎成为了摆设,任人摆布,但是在中国的清朝时期却是个例外,竟然没有一个亲王敢于去争夺那个位子,更没有一个太监敢在朝堂之上放肆,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亲王和郡王的设定。自从晋朝以来,亲王郡王都是分设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字的王号被成为亲王,如果是两个字号的王便成为郡王。亲王其实早在汉朝时起就已经出现了,亲王几乎都是有皇室血统的,不过郡王随着发展慢慢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大臣。
直到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叫作王,他所占领的封地叫“国”,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所以他们手上几乎都握有重兵,毕竟是称王了,所以他们还有自己的金印,到了清朝时期,亲王的名字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和硕亲王。
历朝历代,朝廷瓦解的原因几乎都是关于内部的问题,很多亲王举兵造反的例子层出不穷,而且还时常会出现一些宦官专政的局面,也是让每一代的皇帝有些郁闷,自己家老是出岔子,这可不行,所以皇帝们都有自己处理亲王太监的手段,但是这种局面直到清朝才彻底断掉。
难道,清朝的大臣们都不想坐皇帝的位子吗?难道他们就不想要至高无上的权力吗?
当然想,当时有些权力的大臣哪个不想,但是他们没有机会啊,他们也不是傻子,如果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家人都会因此连累,所以你就算心里再怎么发牢骚,也只能当一个亲王结束自己的一生了。不过做亲王有做亲王的逍遥,做皇帝有做皇帝的无奈。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清朝的亲王没机会造反?其实,没有机会的原因其实在于统治者的政策。统治者规定,所有的亲王必须都住在天子的脚下,一旦超出了京城六十公里,便会被判定谋反的罪名,直接就把你给处决了。这样严厉的处罚力度,还有谁敢放肆?
几乎每个亲王在清朝都是被监控着的,生怕你干出点什么“大事”,所以如果有一个亲王的实力敢越做越大,那么就抱歉了,你可能随时会被“铲除”掉,皇帝最看不惯的就是你实力过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但只要你低调行事,不结党,安分守己,安心当一个亲王,那么你性命自然是能保得住的。
早在明朝朱棣的时候,其实也有关于监控亲王的做法,不过朱棣却把范围划到了全国上下,如此大的圈子,哪能细致监察,皇帝是不可能把爪牙扩展到全国的,但是清朝的皇帝就很聪明了,直接划到自己眼皮底下,哪个敢动一下,嘿嘿,那就不客气了。
除此之外,清朝的亲王还不是我们熟悉的世袭制,规定只要传一代就要降一代,意思就是你的家里根本不可能出现官五代、官六代,因为如果五六代人这样传下来,其地位几乎就成了普通人了,和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区别的,大多都变成了在家种地的农民。
如果你认为当上亲王就能一直做下去,那么你就想错了,清朝的统治者还真能想办法,他规定只要你在亲王的位置上没有立下战功,就会被“注销”,这样一来,不仅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还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很多亲王都忙着打仗呢,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想着怎么起兵造反。
最重要的一点是,皇帝明确禁止亲王和大臣们私下沟通,如果发现必死无疑,所以亲王关于朝政之事大多都不知晓,没有了大臣们的支持,就算你怎么浪,也就是一个小浪花而已。
亲王说完了,我们来说一下历史上的宦官,也就是太监。为什么在清朝没有出现宦官干政的局面?
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朝建立了非常复杂的等级制度,如果你想往上爬,就必须自己一步步去努力,他们都在想破头怎么去升官,根本没有心思去结党营私了。
另一方面是统治者故意贬低了太监的地位,把他们回归原本的位置,也就是奴隶,只负责传话干一些苦力活,除此之外,皇帝还禁止宦官和外界发生联系,只能在宫里卑微的过完自己一生。
而且,清朝的太监数量还非常少,竟然只有一千人左右,就算他们想结合起来,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皇帝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
但是清朝到最后还是灭亡了,怪就怪在统治者那一双被蒙蔽的双眼,和自以为是的态度,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