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北伐能成功,而诸葛亮做不到?
四川盆地就像一座中国古典的城池,四周环绕的高山深谷就像一面超级大城墙,将四川盆地牢牢地包裹在大陆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四川盆地在两千多年里一次次在王朝危难之际扮演了王朝避难地和反攻基地。然而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上演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军事大戏,同为汉中王的蜀汉集团就只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为何诸葛亮难以复制刘邦的成功?
首先,刘邦集团与刘备集团面对的局势完全不同。
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义帝“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首先攻入关中的刘邦被封为汉王,辖汉中、巴、蜀一带,建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关中故秦之地三分,封三位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以遏制刘邦。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裁军,东归彭城。
在项伯的进言下,项羽考虑刘邦进了交通闭塞的巴蜀,把汉中也划为刘邦所任的汉王辖区,刘邦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不过对于项羽的背约刘邦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刘邦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刘邦依计而行。
项羽分封后数个月,其所确定的新秩序基本上被打破,齐国相田荣、赵国旧大将军陈馀、义军首领彭越、故燕王韩广等起兵,齐赵之反,使得楚国受到威胁,形势陷入一片混乱。可以说,项羽在自称称西楚霸王后,未能改变秦末那种与战国没有根本性差别的经济文化格局,继续继续保持着多元化、多中心的态势。因此,刘邦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封国,而非一个统一的政权。
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便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结果张良派人遗书项羽,称“汉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同时,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项羽果然引兵攻齐,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巩固势力争取了时间,也为刘邦最终取得天下奠定了基础。
蜀汉集团面对的局势则完全不同。待诸葛亮领兵北伐时,曹丕虽然篡汉,然而曹魏推出九品中正制以迎合士族利益,在北方魏国统治区域,皇权与士家和解,士族对于新的秩序基本满意,魏国是一个占据优势且内部团结统一的国家。诸葛亮在《隆中对》也曾说过,北伐克复中原要三个先决条件:益州、荆州、天下有变,蜀汉只得其一,这是诸葛亮北伐难以成功的根本条件。
其次,物资补给问题一直困扰着北伐大军,但在刘邦时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公元前186年,武都大地震造成今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山体发生滑坡,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导致古汉水上游与中下游水路交通从此中断。韩信曾经大规模有效使用过的汉水水道至诸葛亮北伐时已经不复存在。蜀军只能用木牛流马一类粗笨的交通工具在崎岖的山道上艰难行走运输,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因为粮草后勤供应不足而退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