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介子推当初为何归隐?文公最后将他误烧至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0
转发:0
评论:0
介子推当初为何归隐?文公最后将他误烧至死,春秋时期,有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名字叫介子推。最初的时候,他跟着晋文公一路逃亡

  春秋时期,有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名字叫介子推。最初的时候,他跟着晋文公一路逃亡,受了很多的苦。虽然没有听说他为文公出过什么计策,可是有一次在关键时刻,他却舍身救主,割掉自己的腿肉救活了因为饥饿而濒临死亡的主公。即便是这一个功劳,也是很了不起的了,更何况文公在外流亡近二十年,他都一直不离不弃地跟随左右呢。

  然而当文公回国之后,却不知为何,没有对他进行封赏。但从后来文公的表现可以知道,当时没有封赏此人,极有可能就是因为文公自己忘记了。不过话说回来,介子推于他,那可是救命的恩情,这恐怕真不是轻易能忘掉的吧。本来国君忘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介子推也可以主动去求赏的,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这么做了。

  可是介子推不愿意这么干,他觉得这是件丢脸的事。后来他在晋都城待了一段时间,仍然没得到国君的召见,于是心灰意冷,作了一首诗,就此隐居。不久之后,这首诗传到了宫里,被晋文公看到了。他大惊之下,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位大恩人没得到封赏呢。于是立刻就派人去请介子推到宫里来。可是这一去打听才知道,此人已经不知去向很久了。

  晋文公这时候非常悔恨,他每每想起介子推的大恩,于是便发动全晋国的力量,去寻找这个人。在经过一番找寻之后,终于有人送来了线索,根据此人之言,有人在绵山一带发现过他的痕迹。知道介子推踪迹之后,文公大喜,立刻就带着几位重臣亲自去绵山找他,想要将其带回国都,并且要给他大加封赏。可是他们在绵山找了很久,也没能找到这个人。

  这时候文公底下的一位小臣就结他说:“绵山太大了,咱们就这么点人,这么找下去,就算找几年,恐怕也找不到他吧。不如放一把火,把这山给烧掉,介子推见到火起,一定会从山里逃出来的。”晋文公求见恩人心切,一时之间,也没有细细考虑,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就这样,手下的人点了一把火,将整座绵山给烧成了炭山。可就在火势越来越烈的时候,文公一行人却始终见不到介子推下山的迹象。他不由地也心急起来,这时候的文公,恐怕心里已经有些不好的预感了。

  等到火灭了之后,他就急忙带着人进去查看。这一次,他们终于找到了介子推,可惜的是,找到的却是一个死人。不,应该说是两个死人,因为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两个人抱在一株大树上,活活地被烧死了。文公见此场景,又是悔恨,又是伤心。他捡起了一小段烧焦的木头,将其带回了宫里,并且令人做成木屐,以此来纪念介子推。文公的这个做法,还衍生出了一个词,那就是足下。以后大家看到这个词,应该就能想到这位大贤人介子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三杰之介子推:晋文公为何大火烧死介子推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骊姬用计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翟,随行贤士多人,重耳从皇子变为四处流窜的流浪汉,介子推以为重耳有德,是以追随其左右,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犨”之说。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屡屡受到诸国王公大臣调戏。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
· 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介子推隐居在哪里
介子推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属臣。介子推早年跟随重耳流亡他国19年,历尽艰辛,忠心侍奉左右。可是当晋文公重返晋国登位称王后,介子推却跑到深山隐居起来拒不出仕,最后被大火活活烧死。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是什么,介子推隐居在哪里呢?介子推被烧死的原因话说晋文公执掌晋国大位后,分封“从龙”之臣,却忘掉了割肉救他的介子推。介子推也因此看透人情冷暖,知道世人大多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于是带着母亲隐居深山不出。晋文公对此毫无所知,直到有良臣以诗进谏于他:“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晋文公看过之后,终于想起了与他共患难,对他曾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晋文公羞愧的亲赴深山去寻找介子推,请他出来共享荣华富贵。介子推却已看透世事,只愿深山隐居因此避而不见。介子推被烧死图(网络图)晋文公多次寻找不见介子推其人,这时有个臣属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
· 介子推和晋文公什么关系介子推写过血书吗
春分后十五日,这个时间是清明节,此时万物洁齐而清明,是一个适合踏青,出外游玩的好日子,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唐代以前,历朝历代对寒食尤为重视,而非清明节。后二者“合二为一”,到了今天就形成了我们的清明节。介子推,出生年月不详,又名介之推,后人又称其为介子,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他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关于他的出身、地位等相关的信息,史书上并不多见,也对其生平记载得特别少,但是他的一些事迹却一直流传到今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古人对一个君子、大丈夫下的定义,不管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初衷,正是这种精神孕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贤者,才造就了我们今日伟大的历史,在介之推的身上,也有这种精神,并且他用他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就介之推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忠义、鲠直,还有一个人的存在,帮助他成就了光辉的一生,那人便是晋公子重耳。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
· 介子推简介介子推不言禄
介子推简介:介子推与寒食节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清明前一二日。寒食期间禁止烟火。介子推(约?——公元前636年)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介休)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由于介子推的忠心耿耿和淡泊名利,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极力推崇的的高尚品质,所以介子推在历朝历代都得到了很多的赞誉。民间修建了许多祠堂庙宇,以慰籍介子推的在天之灵。宋天禧元年(1017年),宋真宗诏封介子推为洁惠侯。介子推是否被晋文公烧死,尚待进一步考证。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忠义之士;多少文人墨客、达官显宦,登临题咏,寓兴抒怀,抒发对介子的怀恋思慕之情。晋文公重耳为公子时,...
· 晋文公为什么要烧死自己的救命恩人介子推?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骊姬用计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翟,随行贤士多人,重耳从皇子变为四处流窜的流浪汉,介子推以为重耳有德,是以追随其左右,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犨”之说。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屡屡受到诸国王公大臣调戏。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