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皇室中哪些人拥有亲王爵位?亲王到底是什么级别?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7
转发:0
评论:0
清朝皇室中哪些人拥有亲王爵位?亲王到底是什么级别?,过去的王朝时代,能被冠以亲王封号,都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当然,不同朝代也有不

  过去的王朝时代,能被冠以亲王封号,都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当然,不同朝代也有不同。有的亲王加封为地方藩王,掌握实权。有的得到财富、土地,却没有实权。

  清朝的做法,跟其他朝代有很大不同。亲王们可以掌握实权,镇守地方,却没有直接的封地。

  除了那些蒙古亲王可能会回到本地,其余基本都住在北京。而且,清朝的亲王不只是封号,还是爵位。它的全称是和硕亲王。这是满语汉译后的称呼。

  最早起源于皇太极称帝时期。皇太极在关外称帝后,将宗室定为九等。“和硕亲王”位于第一。

  皇太极的做法,极大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惯例。努尔哈赤时期,最高的爵位是贝勒。贝勒极为极高,仅次于大汗。可以左右大汗的决定。这种做法,极大程度提高了皇帝的地位。

  在当时,被加封为亲王爵位的,都是立下功劳的宗室。皇太极时期,创建基业基本还是要依靠爱新觉罗氏的力量。加封他们为亲王。可以鼓励他们奋勇向前,敢于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对于军队战斗力,有极大的提升。

  而且,这种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对于宗室内部来说,吸引力极大。把爵位划分为不同等级,也可以方便皇帝定下严格的规矩,让他们听从号令。

  因为分封爵位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如果办事不力,就不会得到爵位。通过这种办法,清朝提到了宗室的凝聚力。

  清朝亲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种立下功勋被加封的。他们的范围,也都是局限在宗室内部。有一些,甚至得到了世袭罔替的权力。

  皇太极定下的这套宗室封爵的制度,其实仍有漏洞。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修改,直到乾隆时,才趋向完整。

  也是在那段时期,出现了“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他们的爵位可以世代传袭。而且,拥有极高的俸禄。亲王每年俸禄一万两白银,五千石白米。

  这是明面上的收入。暗地里又有不可知的贿赂。晚清时的庆亲王奕劻仅在银行的存款,就有712.5万英镑。其余财产又不知有多少。

  在亲王去世后,还会得到谥号。这是过去一种极高的待遇。一般大臣都得不到。谥号会根据亲王一生的评价,各有不同。

  当然,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弊端。如果这种分封爵位的权力落在其他人手中,就极为考验宗室的忠诚度了。这种忠诚度,往往经不起考验。宗室内部为了争夺地位,常常不择手段。

  顺治时期,皇帝跟多尔衮争权。多尔衮时,王公大臣对皇帝的遭遇,大多默然不语。宗室内部中的尼勘、博洛,甚至投靠多尔衮,换取亲王的地位。

  同样的,因为亲王极高的地位和特权,让他们完全无法得到约束。除非是他们愿意顾及自己的名声。否则,即便亲王为非作歹,也不会受到太多惩罚。最多是皇帝的斥责。

  比如前面提到的庆亲王,他收受贿赂的事情,已经是朝野公开的秘密。可是,慈禧认为“看来看去,还是他贴心”,庆亲王长期稳坐军机大臣的位置。即便有人弹劾,也安然无事。

  除了那些因为功劳加封的亲王,还有皇帝的兄弟、儿子、女儿,也都是和硕亲王等级的爵位。这些人享有同等的权利。而且,因为跟皇帝的关系特殊。所以地位也可能会更高一些。

  晚清恭亲王訢,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兄弟。在咸丰朝崭露头角,到同治、光绪时期掌握大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郡王、亲王傻傻分不清楚?哪些人可以被封亲王?
郡王、亲王傻傻分不清楚?哪些人可以被封亲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清朝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听到郡王或者亲王,虽然听起来都很厉害,都属于清朝的最高爵位,但是其中的地位和待遇都有很大区别。首先亲王和郡王都是清朝时期高级爵位,其中亲王是第一等爵位,在宗室中只有元朝或清朝皇帝的子嗣和兄弟、贵族才能获得的爵位。无论在蒙古还是在清朝时期,亲王都是仅次于皇帝的爵位,在早期如果没有大功是无法被封这个爵位,而且作为亲王的子嗣也没办法随意继承这个爵位,一般来说都是要削爵。顺治时期的规定是:被封了亲王的人,最大的儿子是世子,其他的儿子就要被封为贝勒。而当时的皇子可以通过恩封的方式来获得爵位,一般皇子满十五岁后,就可以去宗人府申请爵位,宗人府再向皇上启奏,但是如果皇上没有同意,那就需要等五年再来申请,反复如此,直到获得为止。在清朝亲王的俸禄是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可以穿着的龙服: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
· 亲王
中国的亲王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唐朝还有一种特别的嗣王。故又名一字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某王(如秦王、晋王),其封地称国(秦国、晋国等),王玺称“某国之宝”。皇帝之子,除太子外,一律封亲王。南明时亦有外姓亲王。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通称王妃(如秦王妃)。亲王的嫡长子(无嫡子时则为长子)年十岁,封世子(如秦世子),以后承袭王位;其余诸子封郡王。嘉靖以后...
· 清朝服饰之:清代亲王补子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图为亲王补服上的补子(团龙)
· 完亲王
生平其父高宗15岁时大婚,王妃是长其一岁的闵妃。但高宗对闵妃敬而远之,迷恋尚宫李顺娥,李尚宫于同治七年(1868年)首先生子李墡。闵妃先后怀孕三次,流产一次,夭折两次,因此高宗生父云岘君对闵妃的生育能力产生怀疑,主张立永宝堂李氏(李尚宫)之子完和君李墡为王世子。闵妃联合自己家族的闵升镐、闵谦镐及其他反云岘君势力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一月发动兵变,闵妃集团掌握实权,云岘君被迫离京,隐居庆尚道三溪洞。李坧出生后,闵妃要求立刻将刚出生的李坧封为世子。神贞王后不满闵妃掌权,主张立李墡为世子。高宗支持闵妃,闵妃花重金贿赂清朝,获得清朝支持。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初一,高宗册封不满周岁的李坧为王世子,李坧成为朝鲜王朝五百年来受封年龄最小的世子。光绪二年(1876年)正月,清朝派前盛京户部侍郎吉和、内阁学士乌拉喜崇阿为正副敕使前往朝鲜,正式册封李坧为王世子。李坧的“竞争对手”李墡,则在世子册封...
· 法亲王
起源与变迁平安时代中期,出家的亲王有入道亲王、法师亲王、禅师亲王等称呼,后来白河法皇第二皇子觉行出家为僧,后受亲王宣下,称为“觉行法亲王”,以后男皇族出家后受亲王宣下就以此称呼。由于后来受亲王宣下皇族十分少,故出家(入道)的亲王也更少了,而入道亲王此称呼则渐渐消失。结果,法亲王变成了称呼是僧人的亲王。还俗的法亲王或入道亲王只限于本人是皇族,其后裔将会是臣籍,不能世袭法亲王或入道亲王衔头。称法亲王的皇族守觉法亲王觉行法亲王尊觉法亲王觉惠法亲王公辨法亲王真寂法亲王性圆法亲王尊圆法亲王觉云法亲王慈道法亲王守澄法亲王澄觉法亲王尊朝法亲王觉法法亲王慈胤法亲王尧延法亲王最云法亲王觉深法亲王觉快法亲王静惠法亲王圣云法亲王尧恕法亲王尊性法亲王圆惠法亲王道法法亲王尊纯法亲王道觉法亲王承觉法亲王尧然法亲王承胤法亲王尊实法亲王静尊法亲王行圆法亲王尊助法亲王圣惠法亲王尧胤法亲王道光法亲王法仁法亲王净助法亲王尊惠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