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孔子这位圣人有多好学?孔子学琴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5
转发:0
评论:0
孔子这位圣人有多好学?孔子学琴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孔子这位圣人在历史上不仅留下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儒家学说,在他不朽的一生中,孔

  孔子这位圣人在历史上不仅留下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儒家学说,在他不朽的一生中,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期间也留下了很多轶闻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流传甚广传诵至今,为后人津津乐道,其中就有孔子学琴及孔子相师的故事。这两则故事具体是讲述了什么?

  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学习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识的精髓深意才能满意。有一次,孔子向鲁国的著名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孔子一连十天练习同一首音律仍然没有要求开始学习新的乐谱曲子。一日,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孔子反对道:“我虽然熟悉了弹琴的形式。但是还没有掌握演奏优美音律的方法啊。”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建议孔子:“你现在已经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孔子继续反对说:“我还要掌握如何领会演奏音律时的意境啊。”

  这样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催促说:“你已经领会到这首音律的意境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孔子则肃穆地回答:“不,我还没有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然后又过了段时日,不待师襄子催促,孔子恍然大悟的说:“我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了,雄姿英发,帝王之相,古时的圣贤之王啊。这只能是周文王的乐曲吧。”

  师襄子闻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赞赏道:“您说的很对,这首乐曲就是周文王的《文王操》啊。”

  由此可见孔子的求学严谨,一定要理解通透才罢休,下面来看看孔子好学的另外一个故事。

  孔子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日,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路过一处地方,孔子见到有一个孩子在路中间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把自己围在里面。孔子很好奇,于是询问小孩:“你为什么要在路中间玩耍,不躲开马车呢?”

  那孩子则伶俐的反问道:“从来只有马车躲避城池的,哪有人说城池要给马车让路的。这个国家的人们都说孔老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知天文,明地理,是整个天下最有学问的人。今天看来实在是名不副实,传言夸大啊。”

  孔子被讽刺地不知言语,于是问其姓名,那孩子回答自己叫做项橐。之后,孔子晃过神来,决定为难一下那小孩,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结果孔子提出了一堆难题都被项橐一一解答。

  孔子冷静下来后,调整好心态对项橐俯子心服口服道:“有志不在年高,达者为先,我应该拜你为师。”孔子觉得项橐年纪小小就有渊博的知识,并且能言善辩,连自己也要甘拜下风。于是之后对弟子们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治学当不矜不傲,对自己不如的人应该不耻下问。”这就是孔子相师,感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宋代的应麟编写《三字经》记载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学琴和孔子相师这两则故事,充分地说明孔子求学,好学,苦学,精学的为学精神。这也是后来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为我们后世之人留下的传统求学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子的好学精神
孔子向以博学著称,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众弟子更是服膺和崇敬有加:颜回谓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罕》);子贡谓之如日月“无得而逾焉”(《子张》),所谓“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下之不可阶而升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孟子评价其为“出类拔萃,
· 论孔子的好学精神
内容提要:孔子向以博学著称,然孔子的博学实是以他的好学为前提的,故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一般人“不如丘之好学也”而已。孔子的“好学”:㈠有强烈的求知、寻道欲,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㈡与其“有教无类”相呼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无常师,择善而从;㈢学无常法,以“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为法,举一反三,博而有要,约以施博;㈣学贵躬行而非夸夸其谈、言过其行,躬行又贵在“有恒”和“无倦”;㈤学问之道以世事
· 关于孔子的故事:揭孔子的办学经费从哪里来?
都知道孔子是民间教育的鼻祖,好多人都想孔子的办学经费是从哪里来的。众所周知,孔子的家境也不富裕,父亲去世的早,而且孔子的母亲又是父亲的小老婆,如此,孔子的办学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其一,官员赞助的。孔子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孔子靠着自己的辛苦付出,学习很勤奋,因此孔子的名气很大,至少在鲁国国都曲阜,大家都知道孔子,连国君都知道,孔子很不一般。孔子很有名气,一些官员便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孔子那里,刚开始孔子还不好意思,给人家点拨点拨,怎好意思收人家的好处,后来人员多了,大家都觉得孔子不收学费,不如送他点好处,比如购物卡代购券,久而久之,赞助就成了习惯。网络配图其二,学生交学费。孔子的学校是民办的,属于私营,专门教育贵族子弟。这些贵族有的是真金白银,还有比较贫穷的,大致也要交学费。孔子自己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矣”意思是只要你按时交学费,我就会很认真的教育你。传统的解释束是一束,十条。修是干肉,...
·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李长之所著书籍)《孔子的故事》是2008年10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长之。目录1内容简介2作品目录3作者简介4编辑推荐孔子的故事内容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孔子的故事作品目录引子1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2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3在挫折中前进4教育事业的开端5孔子和老子的会见6走向成熟的道路7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8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9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孔子10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11从中都宰到司寇12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13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14孔子终于出走15在卫国受到监视...
· 圣人孔子的艳史:孔子为何会见艳名在外的美女?
[人物小传]:南子,春秋时卫国国君夫人,行为,曾经慕名召见过圣人孔子,为历史上著名的“子见南子”。[君子心语]:一个在堕落中的女人,一个道德模范的圣人。她需要他光明的救赎(秩序、道德),可惜他只是个世俗的男人而已,在世俗的冷眼下,他逃之夭夭,剩下她,无奈堕落于黑暗之中。1、荡妇的执著她是一名真正的荡妇。作为宋国美丽的公主,未出阁前便艳名远播,与著名的美男子公子朝——自己同族的弟弟乱伦私通,后来嫁给卫灵公,又跟灵公内宠大臣弥子瑕通奸。灵公为了取悦她,竟把公子朝从宋国接了过来玩四人游戏。她安之若素游离于丈夫与各个帅哥情人之间。你很难想象灵公作为一个男人的心态,也很难想象灵公与南子之间的夫妻关系。某种程度上也许要龌龊地揣测两个人某些方面的“不和谐”,使得灵公作为一个男人的本性越发衰落下去,最后连同男人的尊严都不要了,头顶着几只绿油油的大帽子把自己的情敌接到家里来。但也有可能灵公属于心胸过度开阔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