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吴末期两桩大案——暨艳案和吕壹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18
转发:0
评论:0
东吴末期两桩大案——暨艳案和吕壹案,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有关于东吴,那么,究竟是什么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因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有关于东吴,那么,究竟是什么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因为平定了辽东地区,魏国的实力又有所增长。蜀汉在蒋碗的治理下,暂时不发兵北伐,专注内政,平稳地过渡到了后诸葛亮时代。相比之下,东吴却在持续走下坡路,逐渐日薄西山。就在公孙氏灭亡的同一年,吴国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一一校事吕壹终于被大帝孙权给处死了。

  孙权时代,东吴出过两桩震动朝野的大案,一是暨艳案,一是吕壹案。先说说暨艳案,发生在24年,也就是孙权称帝的五年前,选曹尚书暨艳、选曹郎徐被自杀,牵连到太子太傅张温,张温也罢职丢官,被贬为庶所谓选曹,乃是负资品评青年郎官、选优黜劣的部门,当时东吴的青年郎官有很多都是宗室、勋贵的子弟,暨艳、徐皰认为他们不学无术,缺乏当官应有的修养,都从中央赶到地方上从军去了,为此得罪了很多人。事情最终闹到孙权驾前,孙权不禁拍案大怒。

  这件事儿究其实质,暨、徐两人站在儒学士族的立场上,瞧不大起那些寒门出身的小年轻,可他们没考虑到孙权本人也是寒门出身,表面上拉拢世家大族,骨子里却轻儒学、重刑法,所以才会大光其火一怎么的我给你们点儿好脸色看,你们就敢蹬鼻子上脸,想要变天吗?!孙权当即逼令暨艳、徐彪自杀,因为暨艳是重臣张温推荐的,所以他顺便把张温也逮捕下狱,打算严惩。张温表面上的里名是“勾结望角,结党营私”,实际上孙权早就对这位张大名士不满了,暨艳案只是他拿来整人的一个借口而已。

  寒门出身的孙权,不重儒学,崇尚严刑峻法,尤其喜欢搞特务活动,喜欢瞧见大臣们整天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人人自危,自然谁都不敢了,更没空想谋反的事儿。魏文帝曹丕也是这么干的,所以从孙权的贯言谈举止来看,他在政治上是挺佩服曹丕的—一如前所述,曹魏的特务政治、恐怖气氛,搞得很多官僚不敢专注实际事务,都谈玄学去了,而东吴的情况只有更加糟糕。张温张大名士站在世家大族的立场上,当然对于这种恐怖统治很看不惯,他曾经多次出使蜀汉,回来就到处宣扬,说诸葛亮治蜀,政治如何如何地清明,法度如何如何地公正—一诸葛亮身上也有寒门气息,他也不买世家大族的账,他也同样主张严刑峻法,但好歹他不搞特务政治不是?正因如此,孙权才会痛恨张温,终于借着暨艳案把他给逮捕下狱了。顾雍、张昭、骆统等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谏孙权帮张温说好话,这才好不容易保住了他的小命,最终被免官了事。

  暨艳案14年以后,又发生了吕壹案,两者一脉相承,都跟孙权的治政理念相关,不过结果正好相反。前面说了,孙权大搞特务政治,这个校事吕壹就是他手下第一大特务,专门负责探查百官的隐私,定时向孙权汇报。吕壹一朝权在手,就对朝臣们大肆打击报复,陆逊、顾雍、步等名臣先后多次遭到他的弹劫,最后他甚至还咬上了孙权的女婿左将军朱据。恶狗放出去是咬别人的,怎敢翻过头来咬自己人呢?朱据案最终宣告了吕壹末日的到来一一孙权一表露对吕壹不满的态度,朝臣们鉴貌辨色,立刻对这个小人群起而攻之。

  孙权见这种情况,不禁大吃一惊,这才发觉自己跟大臣之间的裂隙太深了,要是再容忍吕壹继续搞下去,非闹得众叛亲离不可。于是他赶紧下旨处死吕壹,然后颁发罪己诏向臣子们道歉,并且还派使者就国政问题向大家征询意见。这不征询意见还则罢了,一征询之下,问题的严重性彻底浮出水面。孙权先派人问诸葛瑾、吕岱、布骘、朱然,但这些大臣都推说忙着训练军队,准备打仗,平常不管民政,搞不大懂,把皮球直接踢给了陆逊和潘溶。更可怕的是,陆逊、潘溶见到孙权派来的使者后竟然哭了,一副害怕遭打击报复的怂样,什么问题都不敢回答。

  孙权这才知道自己这些年有多失人心了,搞得大臣们都不敢说实话了可是知道归知道,他的行为在吕壹被杀后收敛了一小段时间,很快却又故态复萌一一吕壹只是一条恶狗,叫他咬谁就咬谁,只要主人不放心大臣们主人一心要搞特务政治,宰了一条恶狗,还能再招别的恶狗…东吴的政治,就在孙权这种指导思想下,日益沉沦下去。

  吕壹案发生三年以后(241年)。孙权为了转嫁内部矛盾,再次发兵北伐。这回他动用了不少兵马,摆出了豪华的阵容,派全琮进攻准南,诸葛恪攻打六安,朱然围困樊城,诸葛瑾攻击相中(今天湖北省南漳县西)四路并进,想要一举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可惜吴军来势汹汹,最终却退如山崩。首先曹魏征东将军王凌和扬州刺史孙礼率军在芍陂地区打退了全琮,继而荆州刺史胡质率兵进入樊城,挡住了朱然的攻势。这时候司马懿已经“高升”太傅了,但还没有退体,当此危局,他主动跑去找曹爽,请求亲自领兵去救援樊城和相中。孙权是在当年四月份全面发兵的,司马懿六月就到了前线,吓得吴军全线溃退,司马懿从后追赶,先后杀敌一万多人。

  就这么着,战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东吴再次劳而无功,孙权想要转嫁内部矛盾的计划也就此破产,反倒更增强了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的威望。似乎吴人防御战或者防守反击战都打得不错,但自从周瑜、鲁肃、吕蒙先后去世后,进攻战就从来没能打赢过。此战过后没多久,那位诸葛亮的兄长、马马虎虎算半个帅才的诸葛瑾也病死了,从此江东名将凋零—勉强还剩下了一个不再管打仗,而流着眼泪、哆哆嗦嗦专心搞民政的陆逊陆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宫廷移宫案:明朝统治末期的一桩奇案
移宫案背景复杂。移宫案这一案件在《明史》等相关史料都有相关记载,它是明朝宫廷内部的产物,与万历朝的梃击案、泰昌朝的红丸案并称为三大悬案。移宫案发生在乾清宫,乾清宫乃内廷正殿,是皇帝寝宫,此地点是皇室立储,皇位更迭的关键地点。图片来源于网络移宫案背景与明熹宗朱由校,西李等人有关。西李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宠妃,初为选侍,地位较低下。西李因善于撒娇献媚而深得当时身为太子的光宗宠爱,她恃宠而骄,太子妃郭氏病逝后,完全不把当时地位尊贵于自己的王才人放在眼里,经常欺凌王才人母子。王才人是太子的长子朱由校的生母。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王才人经常受到西李凌辱,最后不堪殴打致死,朱由校虽然心怀怨恨,但从小备受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整日哭泣,养成惧怕西李的软弱性格,为后来西李摆布他提供了有利条件。王才人致死一事,西李并没有获罪受罚,她反而夺得抚养太子长子的资格。因此,西李成为朱由校的养母。而朱由校,由于他...
· 明初四大案
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指洪武帝诛杀宰相胡惟庸事件,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此案牵连甚广。胡惟庸被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譬如,浙江青田人刘基(字伯温),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翌年,刘基告老还乡。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故而...
· 胡蓝大案:朱元璋借两案进行场明初官场的大
胡惟庸谋反全家被诛杀后,朱元璋并没有放下屠刀,“胡惟庸案”也没有就此了结。五年之后,“胡惟庸案”又起,有毛响糖者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以及李存义的儿子李佑与胡惟庸“通谋”,朱元璋如获至宝,先把此二人流放到崇明岛安置。又五年,即洪武二十三年(1390),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李善长的一个亲戚丁斌因别的罪名被捕,供出了当年胡惟庸谋反,曾派李存义、李佑向李善长游说。李善长知情不报,因此也是个“胡党”。朱元璋早就想挖掉这根“淮西帮”的台柱子,借题发挥,以“(李)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同时问斩。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的李善长,也在皇帝恩赐的一条绳索下,结束了他七十七年艰难的行程。与此同时,吉安侯陆仲亨的家奴也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爷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一场“肃清逆党”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而来。受此牵连的还有杨璟...
· 胡蓝大案:朱元璋借两案进行场明初官场的大
胡惟庸谋反全家被诛杀后,朱元璋并没有放下屠刀,“胡惟庸案”也没有就此了结。五年之后,“胡惟庸案”又起,有毛响糖者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以及李存义的儿子李佑与胡惟庸“通谋”,朱元璋如获至宝,先把此二人流放到崇明岛安置。又五年,即洪武二十三年(1390),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李善长的一个亲戚丁斌因别的罪名被捕,供出了当年胡惟庸谋反,曾派李存义、李佑向李善长游说。李善长知情不报,因此也是个“胡党”。朱元璋早就想挖掉这根“淮西帮”的台柱子,借题发挥,以“(李)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同时问斩。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的李善长,也在皇帝恩赐的一条绳索下,结束了他七十七年艰难的行程。网络配图与此同时,吉安侯陆仲亨的家奴也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爷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一场“肃清逆党”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而来。受此牵连的...
· 晚清第一大案——戊午科场案
当社会目睹违法行为麻木不仁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些违法行为就会逐渐变成社会的潜规则,甚至进一步变成显规则,结果必然是有法不依,黑白是非不分,公平公正荡然无存。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为干支纪年的戊午年,这一年正逢首都顺天府(北京)的乡试(考中者为举人),主考官是协办大学士(从一品)、军机大臣蒙古正蓝旗人柏葰,副主考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和左副都御史程庭桂。八月初八日乡试一开场,即谣传在考场所在的贡院大堂发现了大头鬼,据传贡院中的大头鬼不轻易出现,出现一定有大案将要发生。九月十六日发榜,前十名中赫然见旗人平龄,他是一位著名的京剧票友,经常登台演出,因而引起大哗,质疑优伶居然能高中举人。十月初七日,御史孟传金上奏咸丰皇帝,参劾此次乡试有舞弊行为,特意指出“平龄朱墨不符”。为了防止考官认出考生笔迹从中舞弊,清代科举考试规定考生亲笔所写的试卷用墨笔,然后指定人员用朱笔照抄呈送考官批改,“朱墨不符”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