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孙资、刘放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竟然能更换大将军人选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8
转发:0
评论:0
孙资、刘放的权力到底有多大竟然能更换大将军人选,在《虎啸龙吟》当中,资历甚浅的曹爽之所以能够取代燕王曹宇出任大将军,缘于中书

  在《虎啸龙吟》当中,资历甚浅的曹爽之所以能够取代燕王曹宇出任大将军,缘于中书省两位长官孙资、刘放二人的运作。此外,司马懿能成为辅臣,同样缘于二人的推荐。那么这两位在之前不“显山露水”的人物究竟是何背景?他们为何敢于介入明帝曹叡的托孤重事,改易大将军人选呢?

  孙资、刘放同为中书省长官,权势极大

  据正史记载,孙资是汉末太原人,少时便因博学多才得到老乡、司徒王允的推荐。曹操执政后,孙资在好友贾逵的推荐下出任丞相参军事,因智识深远、娴于谋略,备受尚书令荀彧及曹操的赏识。刘放与刘备都是涿郡人,同为宗室子孙,初因避乱依附于渔阳军阀王松。在曹操平定河北期间,刘放因说服王松降操有功,被曹操征辟为官,历任参军事、主簿记室,同孙资一起掌管枢机重事,很受曹操信用。

  曹操进位为魏公后,孙资、刘放被寄以心腹之任,共同担任秘书郎的职务,掌管朝廷机要文书,开始向尚书台分权。曹操进爵为魏王后,二人分任尚书左、右丞,负责尚书省的日常事务,依旧执掌文书事务。此时,尽管孙刘二人品秩不高,但权力却很大。

  曹操执政后期,孙资、刘放开始得到重用

  因为帮助曹丕代汉建魏有大功,孙资、刘放在文帝朝的权势获得进一步提升。黄初元年(220年),文帝改秘书省为中书省,负责诏令文书的起草工作,并任命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同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的品秩虽低于尚书令、仆射,但就跟皇帝的亲近程度而言,要超过前者。此时,尚书台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国家中枢机关,但中书监、令在实际上已行使起宰相的职权。

  自曹操担任魏公(213年),至魏帝曹芳正始七年(246年),孙资与刘放执掌魏国、魏朝机要工作长达33年时间,是名副其实的幕后实权人物。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朝廷日常政务、行军作战等大小适宜,全由孙刘二人执掌,朝廷每有大事需要裁决,也需要向二人询问意见,然后才能做决定。中书省的权力如此之大,令各级官员畏之如虎,一旦听闻命令出自中书省,几乎无人敢于违抗。

  明帝驾崩前,曾想任用曹宇为大将军

  景初二年(238年),明帝曹叡大限将至,为曹氏江山稳固计,便想起用叔父、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以领军将军夏侯献(夏侯惇族人)、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为辅,凭借宗亲的力量,共同辅佐幼主曹芳。在这些人中,夏侯献、曹肇对孙资、刘放长期专权心怀不满,曾威胁二人,若他们上台执政,必将有所动作。

  孙资、刘放闻听后,内心非常恐惧,为求自保,在明帝面前极力阻止曹宇等人上台。但考虑到明帝想重用宗亲的心思,二人便将与自己关系尚可的曹爽捧上台,建议让他做大将军,并提议征召司马懿共同辅政。明帝起初同意这个提议,但没多久就变了卦。原来明帝深知曹爽素无才学、软弱易制,而司马懿心机似海、阴狠刚戾,这种组合风险性很大,便下令停止先前所议之事,再召曹宇辅政。

  曹爽能成为大将军,孙资、刘放功不可没

  孙资、刘放获悉明帝改变主意,于是再次觐见,并力主维持原议。此时明帝心力俱疲,便再一次答应二人所请。孙刘担心夜长梦多,便请求皇帝立刻下诏,但被明帝以疲乏不能书写为由拒绝。刘放见此也顾不得君臣礼节,竟然抓住明帝的手让他勉强写下诏书,并马上出宫昭告天下,不仅罢免曹宇等人的官职,并将他们立刻驱逐出宫。因此,曹爽、司马懿之所以能上台,孙刘二人之功不可没。

  司马懿执政后,刘放、孙资相继病死

  魏帝曹芳在位前期,大将军曹爽专权自恣,国家政事一己决断,毫不把中书省、尚书台放在眼里,渐渐地让孙资、刘放萌生去意。正始七年(246年),孙资、刘放以年老的名义让位,仅在每月朔望之日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高平陵之变后,孙资在司马懿的请求下一度官复原职,但次年(250年)便再次逊位,同年刘放薨逝。嘉平三年(251年),孙资与司马懿在同一年薨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时期的胡椒到底有多贵竟然能拿来当工资呢
明朝的胡椒到底有多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胡椒这种东西,现在是非常常见的了,或许每个家庭的厨房里都会放着胡椒,做菜的时候会用上,而且价格也是很便宜的,也就是说,胡椒已经成为一种人人都可以消费得起的低价的香料。然而在几百年之前的明朝时期,胡椒是非常珍贵的,珍贵到了什么程度呢?朝廷会把胡椒作为官员的工资发放,究竟当时的胡椒有多值钱,竟然会当成工资?“奴这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梅》第十六回以前看《梅》都是一路翻页,直奔主题,后来渐渐被其“博大精深”所折服,看得就更加细致了。比如上面这段就很有意思,讲当时李瓶儿琢磨着改嫁,想给男朋友西门大官人买房子。以前看觉得太胡扯了,一个女子在床后面屯了80斤胡椒,是准备吃到天荒地老吗?而且她那随身空间般的黑科技茶叶箱里居然...
· 刑部尚书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能直接断人生死吗
在中国古达社会,中央机构中包括吏户礼兵刑工6个部门。这六个部门基本上管辖了所有的事物,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出现了,在六部之中,刑部的地位比较低。那么,刑部尚书都多少权力,如果想救一个人,需要多少过程。其实,在古代的框架下,想只手遮天非常的困难。首先讲一下六部的档次,在六部中,吏部属于第一梯队。吏部负责管理官员的升级和评估,吏部尚书有能力与内阁大学士对抗。因此,那些中低级官员见到吏部尚书,一般都是跪拜,然后喊一声:天官老爷。第二梯队就是户部和礼部,这两个部门各有优势,所以谁也不服谁。刑部、兵部和工部则是第三梯队,从权力上说,刑部尚书明显不如吏部和户部。当然,刑部再水,也是古代全国最高的司法机关。刑部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审核各地汇报上来的案卷。如果有问题,发回去重新审理。如果没有问题,批准执行下去。第二就是管理京师地区的重大案件,没错,按照规矩来说,京师归顺天府衙门管理。但是在实际上,顺...
· 户部尚书权力到底有多大?每年能挣多少银子
在中国古代官场上,户部尚书的权力很大,俗称为大司徒。那么,高高在上的户部尚书,每年到底能够收入多少钱。认真地说,户部尚书的地位很高,每年最少能够收入几十万两银子。如果是那些强势的尚书,估计能超过100万两。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央的机构中分为六部。在名义上,礼部的地位最高,但是在实际排名的,吏部才是真正的第一。吏部尚书有能力对抗内阁大学士,而其他尚书做不到。至于第二名则争议很大,礼部是清流领袖,但户部最为实在。因此,这两个部门经常争夺第二的位置。户部的权力很大,而且涉及的方面很宽。从农业、商业到盐税的征收,都在户部的管理范围之内。至于其他开支,就更多了。户部对各省的收入都会进行监控,所以说想忽悠朝廷很难。在征收赋税的时候,经常出现多余的部门。请注意,这些部分就是户部的额外收入,作为户部尚书自然拿的最多。还有就是支出的问题,例如说皇帝命令向一个省份拨款20万两,但这个省份能...
· 清朝举人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为什么范进能疯掉呢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范进中举,当是我就有个疑惑,仅仅中了一个举人,又不是进士,虽然岁数大了些中举不容易,但怎么就疯了呢?下面来介绍一下清代举人的权力,你就知道他为啥疯了。在清代,通过乡试的考生称为“举人”,乡试可不是在乡下举行的考试,乡试的考试地点都是各省的省城,乡试第一名考生叫“解元”。通过乡试后的举人们,必须在第二年到京城参加会试,这就是考进士了。乡试为什么难,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乡试是三年一考,所以别看范进是个大龄考生,但是实际也没考几次,三年,对一个人的考验是非常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范进的老丈人瞧不起他的原因,考举人简直就是浪费大好时光啊。可是没办法,若想进入仕途,就得参加科举。中了举人后,就有做官的资格了,但是这个官的品级比较低,一般都是八九品的小官。虽然有做官的资格,但是能做官的概率也很低,因为需要等缺。而且在当时的官场,都很看重进士,假如一个举人和一个进士同样都是知县,同等...
· 吏部尚书权力到底有多大?为什么能左右官员的前途
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中,有一个部门非常特殊,那就是吏部。按照当时的规矩,京官见到自己的上级是不用下跪请安的。但是如果遇到了内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则必须下跪请安,否则后果很严重。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何见到其他尚书不用请安,遇到吏部尚书则情况完全不同呢?其实关键在与吏部的工作范围,吏部决定了大多数官员的前途。在古代官场中,本来是宰相们决定大事,六部就是具体执行的。但是在明朝建立的初期,朱元璋非常了丞相制度,同时提高了六部尚书的地位。在这一阶段,六部尚书的权力确实很大。但是由于政务太多,皇帝自己根本无力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设立了内阁大学士。起初,内阁大学士仅仅是五品官,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但由于皇帝们长期怠工,内阁大学士们逐步掌握了实际权力,在明朝中期形成内阁制度。内阁制度形成以后,开始逐步侵蚀原来属于六部的权力。比如说兵部,没有内阁的同意,兵部尚书甚至都无法调兵。言而总之,除了吏部以外,剩余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