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爱斯基摩人现在还住雪屋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11
转发:0
评论:0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爱斯基摩人现在还住雪屋吗,原始生活方式爱斯基摩是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对自己有不同的称呼。

  原始生活方式

  爱斯基摩是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对自己有不同的称呼。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皮特人”,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人”。爱斯基摩人认为“人”是生命王国里至高无上的代表。

  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或者说,在北极地区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特权”。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在格陵兰北部,他们在冬夏之交猎取海豹,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9月猎捕驯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猎海豹为主,并在冬夏之交猎取驯鹿,4~5月捕鲸。

  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爱斯基摩人采用不同的方法猎取海豹。在北极居住的爱斯基摩人,把下第一场雪的日子定为新年的第一天。

  夏季,爱斯基摩猎人划着单人皮划艇,带上海豹叉或带刺梭标、网、绳子等工具来到海豹经常出没的海面寻找猎物。猎人静静地划着双桨,不停地搜索海面。爱斯基摩猎人从小练就一副好眼力,能看见100~200米远处嬉戏的海豹。一旦发现猎物,猎人便快速悄悄接近目标。等到靠近时,猎人迅速拿起鱼叉使劲投向海豹。动作要快,投掷要准确,否则海豹瞬间便会潜入水中逃之夭夭。被叉到的海豹同样也会潜入水中,甚至会把船拖翻。因为即使后面拖着条船,海豹也能游得跟平时一样快,所以猎手必须用网迅速拖住海豹,直到其最后精疲力尽。这时猎人再接近猎物,杀死它,把它拴在船边。然后全面检查一下船上设施,继续寻找下一个猎物。如果运气好,一个猎手一天能猎到二三只海豹。不走运的就只能空手而归了。

  到冬季时,海面冰封,爱斯基摩人就采用另一种方法猎海豹。海豹属于哺乳类动物,虽然生活在大海中,但却靠肺呼吸,所以必须经常不断地浮到海面呼吸空气,然后再潜入水中。海豹每吸一次气,可在水下呆7~9分钟,最长可在水中呆20分钟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它们就会窒息而死。由于北极地区冬季海面结冰,海豹无法在冰下找到换气的地方,它们就由下而上把冰层凿出一个洞,作为呼吸孔。爱斯基摩人就是通过寻找海豹呼吸孔来猎捕海豹的。

  加拿大北极地区冬季时海面封冻的时间长达几个月,这段时期是爱斯基摩人食物来源最少的艰苦日子。这里的库普爱斯基摩人却有非常高明的寻找海豹方法。他们发动全村的人都到距海岸几公里的冰面上寻找海豹呼吸孔。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找到一批呼吸孔后,若干名猎手便同时出发,在每一个呼吸孔旁守候一个人。这样,如果海豹在一个呼吸孔被吓跑,势必要到另一个呼吸孔吸气。守住一片区域的每一个呼吸孔,海豹就难逃天罗地网了。采用这种方法,总有一两个猎手每天猎到至少一只海豹。直到几星期后,这一地区附近的海豹全部消失,于是村里的人再迁往别处狩猎。

  爱斯基摩人也用拉网的办法捕海豹。找到海豹呼吸孔后,他们在呼吸孔两侧各两米处的地方打一个冰洞,把长4米、宽1米的网布设在两个洞之间的水中。网的两端用绳子拉出冰面,系在打冰洞时堆在旁边的冰块上。网的下端,每隔半米缀上石块,使之下沉保持网的垂直。网的上端要同冰面拉开一段距离,以免网被冻在冰层的底面上。这样捕捉海豹与一般用粘网捕鱼的原理是一样的。爱斯基摩猎人通常是下网后,两三天再凿开冰面收取猎物。

  每当春季的阳光开始照耀这片经历漫长寒夜的大地,白昼变得越来越长时,捕海豹的黄金季节就来到了。海豹从冰下爬到冰面上晒太阳,它们躺在呼吸孔旁边,躲在刨出的冰碴后面。晒太阳的海豹对四周环境警惕性很高,一听到动静,马上跳入水中不见踪影。海豹晒太阳的时候,每过一会儿便抬起头,四下巡视一番,看看有没有危险,如果安然无恙,便又低下头享受阳光。

  这种情况下猎人只能一点一点地慢慢接近海豹。接近海豹时,通常猎人在冰面匍匐前进,等海豹抬头时,便一动不动地躺在原地,把自己也装扮成一只睡着的海豹。或者干脆趴在冰上,也抬起头四下张望,模仿海豹的动作。幸运的是,海豹的眼力不太好,难辨真伪。由于冰面上障碍物很少,难以隐蔽,所以猎人有时用白色帆布做成挡板一样的屏障,像盾牌一样遮住自己。趁海豹酣然大睡时,猎人迅速向前跑动,而当海豹抬头观望时,猎人立即原地卧倒,停止不动,好像一堆冰雪。

  爱斯基摩人在狩猎外出时,往往建造雪屋,首先,他们取结实的陈雪、压实的雪切成大城雪砖然后用雪砖垒成半球形的雪屋,用雪封住砖间缝隙,在室内燃一把火,把表层略略融化,房屋就密封住了。再在四壁挂起毛皮,甚至在屋顶覆以海豹皮保暖。雪屋有一半在地面,门有一半在地下,门前还有雪砖造一拱型挡风墙。也有的雪屋有小小的窗户,用晒干的各种海兽肠子作窗户纸,可以透光。因为他们认为阳光是十分神圣的,所以他们的屋子一般都朝着太阳。

  文明生活方式

  “爱斯基摩‘雪屋’在哪儿?”科考队一进入伊努维克,就问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在这里也很多年没见到了。的确,记者走在这座从一个原始爱斯基摩村落发展起来的城市,随处可以看见汽车、楼房、空中电线,听到流行音乐。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爱斯基摩人已经越来越与外界融合,逐渐脱离了自己传统的游猎生活。

  爱斯基摩人也称因纽特人。据了解,世界上爱斯基摩人的总人数为8万左右,在伊努维克一带的加拿大北极圈内有1.8万爱斯基摩人。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爱斯基摩人受到现代文明影响,开始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到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有十分之七的爱斯基摩人住到固定的村庄。只有极少数爱斯基摩人仍然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依靠打猎、捕鱼维持生活,但他们也不再使用古老的器具,不再使用传统的交通工具,机动船代替了以往的皮划艇,人们骑着雪地摩托四处寻找猎物。不过爱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一部分传统习惯,第一代移居城市的爱斯基摩人还愿意吃生鱼和生肉,而他们的子女及后代却更喜欢吃烹饪过的食物。

  如今,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居住条件都有了极大改进。在伊努维克,爱斯基摩人特有的、可以在里面生火取暖的“雪屋”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安有暖气设施的房屋。下午,伊努维克天空飘起不小的雪花,记者冒雪走在街上,看见不少款式新颖的汽车在路上穿行,还有带着“TOWNCAR”标志的出租车不时停车接上送下客人。那些宽鼻梁、直黑发、黄皮肤的爱斯基摩人穿着厚厚的衣服行走匆忙,背着挎肩书包的爱斯基摩男孩女孩在雪地上嬉戏玩耍。如果不知道自己置身于爱斯基摩城市,还以为是走在中国的一个小城镇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爱斯基摩人是从亚洲迁徙过去的吗?爱斯基摩人是黄种人吗
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经历了1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因此,应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爱斯基摩人是北极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其居住地域从亚洲东海岸一直向东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岛和格陵兰岛,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陆。通常西方人把爱斯基摩人分为东部爱斯基摩人和西部爱斯基摩人。西部爱斯基摩人指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麦肯齐三...
· 捕鲸:爱斯基摩人的骄傲
北极地区海域的鲸很久以前就几乎被捕杀殆尽。目前北极地区残存的鲸只有六种,即白鲸角鲸、灰鲸、弓头鲸、座头鲸和逆戟鲸。在北极地区,鲸的数量一直都不多,可能因为北冰洋表面每年大部分时间被冰覆盖,阳光少、海底浮游生物少的原因。3.7-4.3米长的白鲸和长有长牙的角鲸是爱斯基摩人的主要猎捕对象。每年4月中旬至6月初是爱斯基摩人的捕鲸季节,此阶段非常短暂。所以猎手总是提前到达鲸群经常出没的海面,等候鲸群的到来。居住在北极海域沿岸的爱斯基摩人都进行捕鲸活动,而在内陆地区,如驯鹿爱斯基摩人并不捕鲸。捕鲸的活动对爱斯基摩人来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每年3月底,村里的捕鲸船全部整装待发,至少2/3的男人要参加捕鲸队,还有一部分妇女为捕鲸队员做饭。该地区的爱斯基摩捕鲸队将集中到鲸群经常出没的地方,选择有利地形,安营扎寨。每艘船间一般相距约200米。每个铺鲸队都有自己的狩猎范围,阿拉斯加地区的霍普角和库兹布湾...
· 爱斯基摩人有着怎样的身体特征?他们的建筑有什么风格
身体从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经格陵兰岛一带,在北极圈生活的蒙古人种的一个族群。在身体上,文化上都适应于北极地区的生活。面部宽大,颊骨显著突出,眼角皱襞发达,四肢短,躯干大,不仅有这种形态,而且生理上也适应寒冷。但是外鼻比较突出,上、下颚骨强有力地横张着,因头盖正中线像龙骨一样突起,所以面部模样呈五角形。由于克服极端的环境生活,在人类学上引起注意。极寒地区的植物极少,氧气不充足,人体内的蛋白质被利用率低影响身材高矮胖瘦。所以爱斯基摩人比普通人更加耐寒。服装爱斯基摩人的衣服都采用动物的毛皮为原料,所以能最好地抵抗北极的严寒。驯鹿皮、熊皮、狐皮、海豹皮,甚至狼皮都是做衣服鞋子的主要材料。有的地区,妇女穿的裤子和靴子连成一体。儿童的衣服多是从头到脚连成一体,只在臀部部位开一个洞,平时这部分自然闭合,不用担心冻坏孩子。爱斯基摩人的衣服十分巧妙地运用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热空气不会向下散逸的原...
· 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Eskimo)生活在北极地区,又称为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美国的联邦法律在称呼少数族裔时,不再使用“爱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视性的词汇,“爱斯基摩人”由“阿拉斯加州原住民”(AlaskaNatives)取代。爱斯基摩人这个生活在北极圈以北的民族,过去是靠在海上捕鱼和在雪地里打猎为生的,如今大多生活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地区,有6万8千人,生活已经与祖辈不同。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土著——因纽特人(Inuit)是地地道道的黄种人。因纽特人告别冬季、迎接春天到来的“春节”在3月最后一个周末。因纽特人的祖先来自西伯利亚,大约是在一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因为当时是世纪冰河时期,海峡封冻,可以直接走过去到北美洲。主要分...
· 尼尼微有着怎样的文化成就?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尼尼微是亚述帝国的都城和文化中心,以巨大的建筑著称。神庙和王宫规模雄伟。公元前606年被迦勒底人、波斯人和米底联军攻陷时,化为废墟。考古学家曾掘获其巨大的王宫废墟和亚述巴尼拔王统治时(公元前668年-625年在位)的图书馆。萨尔贡王宫建在高约130米的台基上,有二百十一间大厅和三十个庭院,饰以异兽巨石雕刻。图书馆保存有大量楔形文泥版文书,包括宗教铭文、文学作品和科学文献。在库云吉克发掘出的森纳谢里卜的王宫,宫门前有两尊带翼公牛石像,犹如两个威武的门卫。门殿门厅等地装饰有大理石浮雕,描绘了古亚述人征战、狩猎、宴饮以及建筑劳动等情景,造型生动、逼真。在库云吉克还发掘出土了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时期的图书馆和宫殿。图书馆内保存有2万多片楔形文字泥版,包括宗教铭文、文学作品、科学文献、历史记载和法令文书等。宫殿宫墙浮雕中的受伤牡狮和猎狮的场面也是亚述艺术的杰出代表。尽管很多东西都被破坏了,但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