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蜀汉最终覆灭,这位才是头号罪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1
转发:0
评论:0
蜀汉最终覆灭,这位才是头号罪人!,众所周知,诸葛瞻是蜀汉名臣诸葛亮的独子,在蜀汉最后生死存亡之战中表现出了高尚

  众所周知,诸葛瞻是蜀汉名臣诸葛亮的独子,在蜀汉最后生死存亡之战中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严正拒绝了邓艾的招降并斩其来使,与其子诸葛尚在绵竹双双阵亡。三代荩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氏的千古美名。

  然而,只要仔细推敲历史,就不难发现,蜀汉最终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诸葛瞻这位名臣之子!虽然《三国演义》将其父诸葛孔明吹上了天,简直是中国军事史上神一般的存在,然而诸葛瞻本人在蜀汉战争中,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战术素养都低得令人发指!

  诸葛瞻自出生起便一帆风顺,步步高升。诸葛亮去世后,他成了当朝驸马;公元261年,又升为行都护、卫将军,统帅诸将,成为蜀汉中央的决策大员之一。

  《三国志》载:“(诸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也就是说诸葛瞻在蜀汉政坛其实属于啃老族,本身并没有那么出色,只是因为父亲的贤名,收获了很多不应属于他的赞美;再加上岳父刘禅的“拔苗助长”式的过度培养,得到了本不该属于他的职权。

  公元263年,历史给了诸葛瞻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年,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魏军主力钟会率部攻占汉中,直逼剑阁天险,邓艾一部则威胁到蜀汉的腹地绵竹。这时,刘禅派诸葛瞻统率蜀汉留守兵团迎击邓艾。从全局来看,强大的魏国对偏居一隅的蜀汉具有压倒性优势,蜀汉灭亡确实是早晚的事情。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时的蜀汉还远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首先,敌方内部矛盾重重,伐蜀的两位魏国主将钟会、邓艾互不统属,各怀异心,且与司马昭有一定的离心倾向;而此时的东吴,虽然与蜀汉关系没有以前那么融洽,但也不得不担心唇亡齿寒,不可能完全坐视不理。其次,蜀汉在三国之中虽然国力最弱,但在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过程中也打过不少局部性的胜仗,全军士气并非一蹶不振;而魏国大臣只有钟会支持伐蜀,其余大臣包括邓艾等对一举灭蜀并没有必胜信心。因此,决定蜀汉存亡的就是这场绵竹之战,而久负盛名的诸葛瞻此时就成了决定国家存亡的关键人物。

  诸葛瞻临危受命之际,曾对刘禅表示:“愿陛下尽发成都之兵,与臣领去决一死战”。从这句话就不仅看出来,他一开始的战略眼光、指导方针就有问题,皇帝要他领兵消灭邓艾、救国救民,他却理解为要为国家死战。他根本不明白此时国家最缺的不是所谓的“忠臣”,而是能够保家卫国的“能臣”。在选任先锋时,诸葛瞻又犯了任人唯亲的毛病,让自己纸上谈兵的儿子诸葛尚贸然担此重任。其后的战局表明,诸葛尚也完全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草包。

  诸葛瞻带领蜀军最后的一点家底到达涪县后,就莫明其妙地开始松懈下来,并下令军队就地宿营,不再继续前进。手下多次劝说他快速占领险要地势,防止敌军进入平原,诸葛瞻却置之不理,并大骂手下。此时蜀军尚有四五万人马,数量上超过邓艾;邓艾刚刚跨过了重山绝路,尚未缓过神来,如果此时的诸葛瞻听取黄崇的建议采取行动,很有可能会给邓艾造成沉重打击。然而诸葛瞻刚愎自用,错失了大好时机,导致“艾遂长驱而前,击破瞻前锋,瞻退往绵竹”,战略主动权转移到邓艾手中。

  按说,体会到邓艾虎狼之师的厉害之后,诸葛瞻应该赶紧加固城池,等待外援了。可是这位白面书生侥幸取得小胜后,就飘飘然起来,主动向邓艾求战,结果中了邓艾的伏兵之计,导致蜀兵大败,退入绵竹。

  此时,邓艾军队的质量和数量都超过了诸葛瞻的军队,蜀汉形势日益恶化。诸葛瞻本可以节节抗击,拖延时间,等待援兵或全军退回成都,保存有生力量,在首都城下与魏军决战。然而他坚持留儿子诸葛尚等人守城,自己领军大开城门杀出。结果再次中了埋伏,赔上了自家性命。“草包二代”诸葛尚根本不懂兵法,只凭血气之勇,愚蠢地策马杀出,结果也死于城下。之后,邓艾拿下绵竹城,没多久便进犯成都,刘禅投降,蜀汉政权就此灭亡。

  诸葛瞻凭借父亲的余威,得到了朝政大权,却一再拒绝正确建议,导致全军覆没,葬送了蜀汉。他既是草包式的主帅,又是加速蜀汉灭亡的罪人,至于他勇于战死的忠义,不过是顺应统治者的需要而刻意宣传的,他的忠义报答不了朝廷给他的厚恩,也挽救不了蜀汉的败亡。

  蜀汉之亡,有人归罪于皇帝刘禅的昏庸无能,有人归罪于主帅姜维的穷兵黩武,有人归罪于宦官黄皓的奸佞弄权……但在老王看来,导致蜀汉政权最终覆来的头号罪人应该是诸葛瞻!正是他一手造成蜀汉军队最后一支有生力量被轻而易举地消灭,从而丧失了延缓战事、起死回生的最后希望。

  “聪慧”、“早成”的诸葛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的才能仅仅是“工书画,强识念”罢了,没在基层锻炼过,没经实战检验过,根本不可能担当国之栋梁。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本身能力不够、蜀汉人才制度不合理以及民众的无脑吹捧等等,但归根结底,为人自视过高、刚愎自用,打仗缺乏战略眼光与战术素养才是他自寻死路也导致蜀汉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激烈?蜀汉为何会走向覆灭
导读:蜀国为何会走向灭亡?有人说是姜维的战略失误,有人说是邓艾围困成都,刘禅不能坚守,也有人说诸葛亮应该占主要责任。那么蜀国灭亡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1、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年的历史还是深入人心的,汉献帝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旗帜,曹操抓住了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刘备就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口号而起兵,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网络配图2、关羽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从此蜀汉政权由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等人...
· 元朝最终覆灭这个外籍太监立了大功!
元朝曾经很强盛。在元朝与高丽王国的交往历史上,高丽王国向元朝献纳本国女子是两国间存在长达百年之久的固定制度。先后有大批高丽女子被进献到元朝。其中,许多人进入皇宫,成为元帝后宫中的宫女、嫔娥乃至后妃。一些高丽的权贵为了讨好元朝的皇帝,在贡献女子的同时,也阉割了一些男子让其入宫侍奉皇帝。朴不花就是这样成为元朝的太监的。朴不花生于元朝文宗时代。他七岁时被净身,进宫做些斟茶倒水、扫地擦桌的杂务。他儿时的玩伴,一个叫奇洛的高丽小姑娘也与他同时进宫,在宫里做些针线活儿,两个小孩常在一起说说话,相互关怀,相互照应,结下深厚的友情。网络配图几年之后,出落得娇美可爱的奇洛被元明宗的儿子妥欢帖睦尔收入府里,不久十三岁的妥欢帖睦尔登基称帝,是为元顺帝,奇洛被封为二皇后。奇洛没有忘记同乡朴不花,遂把他调到自己的兴圣宫,并迁升为荣禄大夫,加资政院使。资政院是元朝专门管理全国财政的部门,朴不花从中大肆贪占财物,并不断...
· 隋末瓦岗军为什么覆灭的那么快?竟是这位名将故意“放水”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三征高丽与修大运河带来的繁重徭役和赋税,让中原地区的农民率先揭竿而起,当时最有名、甚至可以说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就是瓦岗军。当时的瓦岗军汇聚了后世可知的诸多名将,如徐茂公、程咬金、单雄信等人,同时占领了大运河附近重要的粮仓黎阳仓和洛口仓,聚集大军三十余万。但是古人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本最有希望夺取天下的瓦岗军短短数年有消亡了。首先,公元618年,瓦岗军内部发生了极其严重的。由于李密率军击败了当时隋朝名将张须陀,使得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威信大增,原瓦岗军首领翟让原本交权于李密,却又不甘居于人下,使得李密动了杀心,最终翟让被杀,李密夺取了瓦岗军的领导权,却使得瓦岗军内部矛盾更加激烈,也为日后消亡埋下了隐患。其次,同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带领隋朝禁卫军“骁果军”北还,必然要经过瓦岗军的地盘,于是瓦岗军予以阻击,当时的骁果大军是隋朝最精锐的部队,虽然人数上可能不低瓦岗...
· 隋炀帝做了很多正确决定最终为何却成千古罪人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有两个二世为王的大一统王朝,一个是大秦帝国,还有一个就是隋朝。虽说这两个朝代非常短暂,但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非常重要的印记。秦朝和隋朝在历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秦二世和隋二世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突破了帝国的下限,一个突破了帝国的上限,但最后却将自己父亲奋斗一生的帝国付之一炬。隋炀帝在历史上一直被带着暴君的帽子,说他荒淫无度说他穷奢极欲,说正是他的残暴无度才最终将大隋帝国打入深渊。网络配图但是其实认真研究一下历史会发现,隋炀帝并不是人们想的那么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他只是没有把皇帝这个位置摆正确而已。有这样一句诗来评价隋炀帝还是挺中肯的“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其实他只是做了“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功过始终都要分开来说。隋炀帝还是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的,比如说延续了他爹开创的科举制度,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举制度完善了起来,因为隋炀帝开创了进士科,这个就比单...
· 原来这位皇帝才是治国理政的第一高手?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网络配图中国古代几千年几百个皇帝,历代王朝都要面临着国家治理问题,宋真宗是治理国家的第一高手。996年,北宋财政2224万,户口451万,1021年,北宋财政150885万,户口为867万7千。短短25年,真宗把北宋户口增加了416万户,财富增加了近6倍。户口发展超过了唐朝贞观23年的4倍。财富的发展,前超过唐朝颠峰的3倍,后超越乾隆时期的3倍。无论是户口的发展,还是财富的发展,乃至的成效。宋真宗都当值无愧的成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