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古代真正有名的中医大都隐居在民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4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古代真正有名的中医大都隐居在民间?,我们看古代的那些传说故事,某个富贵人家的贵公子贵小姐生病了,实在治不好的时候

  我们看古代的那些传说故事,某个富贵人家的贵公子贵小姐生病了,实在治不好的时候,都会去寻找那些隐居的名中医,希望能够带来希望。

  或者皇帝想要长生不老,想要寻找不死仙药,他们也都会去民间寻找,去一些仙山海岛之类的地方寻找。比如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多次派方士去海外寻找。他们觉得中医高手,都会在那些地方隐居。反而对自己皇宫太医院的医生,不太相信。

  那么,为什么古代有名的中医,都会隐藏在民间,而不是去闹市里悬壶济世呢?

  我觉得要研究这个问题,需要谈一下中医的一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中医赖以存在的基础,和西医是不一样的。西医的基础是实验科学,是解剖学,是化学和分子物理学。而中医存在的基础不是这样的,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尤其是“天人合一”的哲学。

  这里“天人合一”中的“天”,准确地说,应该是指大自然。也就是说,人的生长规律,生理规律,都是与大自然一致的。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时节气,人也有这样的节气。在春天的时候萌发,在夏天的时候生长,在秋天的时候衰败,在冬天的时候枯藏,人也是这样的。

  人要不想生病,那就得顺应这个季节。春天萌发你也萌发;夏天生长你也生长;到了秋天就得收敛心性;到了冬天,你就不要到处乱窜,你就应该躲在家里,像蛇冬眠一样,蜷着藏着。

  同时,人还要做到阴阳调和。阴阳调和,就是不要悖逆了季节。

  比如春天是萌发的季节,人本来也在萌发,那就不能再增加一些萌发的东西。椿芽长得快,要是吃多了,你也就萌发得太快,是不适合的。所以椿芽这样的东西,就被称为“发物”。到了秋天的时候,万物衰败下去了,人也跟着衰败下去,这时候人就要进补。

  中医因为有这样一个哲学基础,因而在处方的时候,也是按照“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方式来进行的。

  这样,对处方的医生,也相应有了特别的要求。

  准确地说,最有名的中医,都应该是哲学家。他们都要能够对自然规律,对自然与人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解读。中医给病人讲病理,其实也就是在和病人讲哲学。病人懂得了这样的哲学以后,他就能够把自己的身体和大自然进行协调对应。对应好以后,他的病自然也就好了。

  既然著名中医都是哲学家,因此,他要能给别人讲哲学,他自己首先要懂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而要懂“天人合一”的哲学,他就必须要能够顺应大自然,把自己的生物钟和大自然的时间调整到一致。并且通过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来理解人体疾病的道理,并由此找出解决这些疾病的办法。

  因此,著名中医,显然是不适合在闹市里呆的,是不适合在灯红酒绿的富贵人家里生活的。因为那样一来,你这个中医就脱离了泥土,就不接地气。不接地气,你自然感受不到自然规律,医术也就会下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国粹中医在唐朝的民间是如何大放异彩的?
大家都知道唐朝时有个大医学家叫做孙思邈,他写了一本有关医学的专著叫做《千金方》,此书是综合性临床医著,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孙思邈堪称当时最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在唐朝,中医技艺发展很快,不独有孙思邈这样的“药王”,民间也诞生了不少技艺精湛的神医,这些民间神医的妙手回春以及奇闻轶事散佚在各种版本的野史之中,让今人读来回味无穷,中医无愧于中华老字号中一朵怒放的奇葩。宋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有着多处记载。医者意也,可通神灵幽冥,古代神医有着不经过切脉而知道病因的高超技艺,因而可以用特殊的方法治愈患者,此当然是集多年成医之经验。今人若遇见“悟本堂”那样的养生之道和“李一道长”那样的信口开河,即使想做善男,最终也不过只能证明自己的愚昧而已。养生之道,诚如孙思邈所言,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病愈亦可复发也。比如下面记载的这则故事,唐...
· 龙门古镇,隐居在大山里的三国孙权后裔
在杭州市富阳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美丽的富春江,元代画家黄公望以此为蓝本画下了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在富春江旁,有郁达夫故居,而不为人知的是,在富阳龙门古镇,拥有着三国时代,东吴孙权的后人。龙兴之地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自董卓进京之后,就乱作一团。而江东猛虎孙坚,小霸王孙策就是出生在这里。孙坚随袁术袁绍十八路诸侯攻打董卓,得传国玉玺,在返回荆州时被刘表部下黄祖伏击,孙策继承父志,以传国玉玺为抵押,跟袁术借兵3千回江东创业,开创了吴国的基业,后传孙权,孙权听从鲁肃,诸葛亮的建议,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大军。后孙权在曹丕篡汉后,建立吴国,称帝。后三家归晋,吴国被灭,自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孙权后人孙忠从东梓关迁居到龙门镇,而自宋朝以来,孙权后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一千多年。龙门古镇不是很大,步行大概1到2个小时就可以逛完全貌,门口是剡溪,龙门溪,依山傍水,峰峦叠翠,仿...
· 唐朝在边疆设置的六大都护府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王朝建业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都护府。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回纥、H、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都护府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里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分为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大都护从二品,上都护正三品。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都护府的出现,是唐初边疆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许多部落自武德起就主动内附。自太宗同年间起,唐朝先后平定了、薛延陀等部,更多的边疆部族纷纷降附。唐王朝面临着如何处置众多归附民族的课题。由于数百年民族联系的不断加强,友好往来的不断增长以及...
· 中医文化―真正的中医基础!自学必看
中医基础近来我在应付考试,美其名曰【闭关】。好久不见,很想念大家。昨日出关,神清气爽,恰逢学医七月期满,略有感慨。现在复论中医基础,吐血自荐!我已经在《儒释道学医》《大医国手》以及诸多和网友的交流帖中,透露了一点――中医需要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支持,就像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大家都知道国粹是京剧,实际上,关联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并非京剧而是中医!中医才是真正的国粹。中医人,就是国粹人!愿意为之奋斗一身者,必须以弘扬国粹为己任,需以传统文化之精髓为基石。中医从巫术起家,从心理安慰起家,到心理治疗,到身心治疗――这些都是上古中古时代个别人的本领。直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彰其道,(佛学是外来的东西,那时候还没有,是纯粹的传统文化)中医才有了“主心骨”,才大发展起来。有一种说法,《神农本草经》得以流传是因为始皇帝陛下对然焚书坑儒,但是“医、易之书不废,故《易经》《本经》得以流传”...
· 中医文化―中医药在客家
本人早过不惑之年,既非医生护士,也非营养学家,似无资格奢谈什么中医中药。然而,凭着自己这副硬朗的身子骨和这把年纪所经历与听说的医事药闻,自信将若干感受、传闻记录下来,对人们运用中医药来养生防病,定有裨益。我的家乡粤东梅县,是著名的“华侨、文化、足球之乡”。这里昔日虽也是山清水秀,草木葱郁,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许是“新旧三乡”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运用源远流长,不少的祖传秘方对防治疑难杂症很是有效。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类似双料喉风散、八宝惊风散、七厘散、六神丸、卫生丸这些传统的中成药,不但当地家喻户晓,连海外侨胞尤其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也不陌生,在返乡寻根问祖时常指名索要这些中药带走。我童年时身体孱弱,从记事起到21岁步入军营,大凡有病都服中药。母亲是远近有名的理家好手,在务农持家中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