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个吴国两个芮国,这几个国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0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个吴国两个芮国,这几个国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众所周知,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吴国与越国争霸,吴王阖闾、吴王夫差、伍子胥、孙

  众所周知,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吴国与越国争霸,吴王阖闾、吴王夫差、伍子胥、孙武,都是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至于吴国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众所周知,周人的祖先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公亶父看好三儿子季历,打算传位给他,于是,长子和次子让贤,离国而去,从陕西跑到江苏,建立了吴国,而三子季历,则继位掌管周国,后来,其子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其孙周武王,推翻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国。

  季历方面的历史没错,可是,太伯和仲雍,是跑到了江苏吗?当时,关中土地之肥沃,天下第一,而长江流域,则是荒凉落后之地,不要说长江,就是淮河一带,也很荒凉,而周人的势力,不要说在季历时期,就是在以后周王国时期,最多也就达到淮河、汉水一带,能一下子跑到长江流域吗?

  年代久远,记述发生混乱、模糊,也是可能的,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一些线索。1954年,在江苏出土了宜侯夨簋(音CE,四声,GUI,三声),宜国在哪里?在河南洛阳一带,江苏吴国怎么会出土河南宜国的文物呢?

  由此问题发端,经过一番探索,还是可以得出答案的,关于吴国,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

  太伯、仲雍,并非是一下子跑到遥远的江南的,在当时的条件下,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当时的周国位于现在陕西岐山一带,太伯让贤,于是其父亲,公亶父,将他封到了岐山以西的宝鸡一带,亦即现在的宝鸡吴山一带,建立了吴国,即西吴,另一位让贤的仲雍,则被封到了山西一带,建立了另一个吴国,即北吴。在当时,吴虞通用,吴国即虞国。

  两个吴国,一东一西,这在周人,并不少见,后来他们还封了两个虢国,也是一东一西,一个在宝鸡,一个在洛阳以东的虎牢关一带。

  由两个吴国,又带出来两个芮国,东边的芮国,在现在的陕西韩城一带,2004年出土了大量芮国文物,其国以夫人芮姜和国君芮伯万的争斗而闻名;西边的芮国,则在现在宝鸡一带,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芮姞簋(音JIE,二声,GUI,三声),是一个很有力的线索,这是与西边的芮国的夫人芮姞有关的青铜器文物。

  周文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虞芮争田而讼”的事件,这一组虞芮,就是宝鸡一带的吴国和芮国,如果是东边的那一组,则不合情理,东边的虞国和芮国,一个在山西,一个在关中,隔着黄河,风马牛不相及,有何可争呢?

  总结一下,分别有两组吴国、芮国、虢国,其中,西边的一组吴国、芮国、虢国,皆位于宝鸡一带,而东边的一组吴国、芮国、虢国,则分别位于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河南中部。

  宝鸡一带的吴国和芮国,延续到春秋时期,都被秦国吞并。

  而宝鸡一带的虢国,则在周平王东迁时,随之迁徙到今河南三门峡一带,后来,与仲雍一系封于山西的虞国搅合在一起,唇亡齿寒,春秋时期都被晋国吞并。

  关于第三个吴国亦即南吴,是这样的,早年间,仲雍系的虞国亦即北吴立国期间,分出一支,自山西南下河南,建立宜国,具体位置在现在河南宜阳一带,因他们是姬姓王族,因此得以在王室领地封得采邑。

  春秋初期,周王室混乱,宜国消亡,宜人继续南下,突破了周人通常达到的范围,亦即越过了淮河流域,逃到长江流域,建立吴国,是为南吴,他们将他们在宜国的器物带到了吴国,这就是在吴国故地出土了宜国青铜器文物的原因。

  三个吴国的事迹,就说到这里,而两个芮国,还有些要说的,西边的那个芮国,已经说过了,不多说了,此处再说说东边的芮国,东边的芮国,以前史书上屡屡明确记载位于现在陕西大荔,可是2004年在陕西韩城出土的大量文物,却无可辩驳地证明芮国在韩城,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芮国发生了迁徙,这在先秦时期也是屡见不鲜的。

  还有一个问题,山西芮城是怎么回事?关于山西的芮城县,实际上与芮国无关,西周时,封王族于此,建立魏国,后来魏国被晋国所灭,晋国将其地封给大夫毕万,于是毕万的后代建立了又一个魏国,是为战国七雄之一。之所以这里成为芮城,始于南北朝时期北周在此建立芮城县。古汉语中,魏、芮两字读音接近,此即山西芮城的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出现过几个申国?都是怎样的存在
大约五千年前,黄帝同盟起于陕北,姜姓炎帝同盟起于关中西部宝鸡一带。炎黄合并后,不少姜姓东迁,但仍然有不少姜姓继续生活于关中,至商周时期,关中一带完全华夏化的姜姓建立了申国,爵位为侯爵,关中一带尚未开化的姜姓则为申戎。申国与申戎皆位于关中西部。此申国历史上称为西申。周王国八百年,包括三个阶段,西周,春秋,战国。在西周后期,周宣王为了加强国境南方的力量,抗击楚国,遂将关中一些诸侯国的人力南调,在河南南阳地区建立了一批新的诸侯国,其中,申国的一部分人被调动南下,在南阳一带建立了新的申国,爵位为伯爵。此国历史上称为南申。两个申国皆与周王室关系很好,世代联姻,不过,申戎则是游牧民族,与周王室经常冲突,申戎又称为姜氏戎,就在周宣王时期,周军与申戎发生千亩之战,周军大败。周宣王之子周幽王,先是娶了姒姓褒国的褒姒,生长子伯服,又娶了申侯之女,生子宜咎。申国位尊,宜咎不服伯服,逃往申国,周幽王大怒,出兵征讨...
· 吴破楚入郢之战的经过是什么?楚国强于吴国,为什么会被吴国打败?
吴破楚入郢之战的经过是什么?楚国强于吴国,为什么会被吴国打败?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前506年,吴攻打楚时,此役楚军大败,吴军一举打进楚国都城,楚昭王四处逃亡。楚国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秦国拒之申包胥痛哭秦庭,感动秦王,发兵相救,帮助楚国复国。楚王为复仇进攻吴,遭接连兵败,不得已迁都。历史上此事件称为吴破楚入郢之战。首先,我们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开始介绍,公元前506年,春秋时期中原十八个国的诸侯汇集于召陵,由晋国为盟主准备攻打楚国。联盟军内部意见不一,孙武觉得楚国已被孤立,实力不大如前,之后并定下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战略方针,吴国和楚国打响了决战,吴国的联合军队柏举大败楚国的主力军队后,乘胜追击,仅仅只用了短短的10天时间便达到了楚国的城都郢城。其次,了解一下两国的战争过程。公元前519年,吴联军与楚军的战争开始爆发,在鸡父大决战吴国大败楚君后,楚国在战略进入了被动局面。公...
· 芮国
芮国君主列表芮伯良夫(周武王、成王时)芮伯良夫(周厉王时)芮伯多父(《芮伯多父簋》)芮伯万(见《左传》桓公三年)参见芮姓春秋时期周朝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参考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ISBN71010026252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ISBN7101051448
· 吴国
概论在春秋时代,吴国与其临近的越国,两国风俗、语言相同,同样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但吴国与中原的关系较为紧密。由季札出使的记录,显示吴国贵族娴熟于中原传统文化修养。吴国的早期起源不详,在春秋时代首次进入历史文献中。《春秋》在鲁成公7年(前584年)首次记载吴国。《左传》首次提及吴、越两国,是在鲁宣公8年(前601年),当时吴、越两国是楚国的附庸。在吴王寿梦时代,晋国为了与楚国争霸,派巫臣出使吴国,刻意扶植起吴国的势力。吴国壮大后,开始与中原诸国交通,自称为王,不臣属于周王室。楚国与晋国长年争霸,使国力下降,吴国趁机而起,多次击败楚国,使楚国几近于亡国状况。在吴王阖闾与夫差时代,吴国势力甚至进入中原,与晋国争霸。吴国最终灭亡于临近的越国之手,退出历史。与中原民族关系《春秋》中称吴国国君为吴子,视其为蛮夷,只能称子。卫出公曾学习说吴语,被《左传》批评。《公羊传》与《穀梁传》也将吴国视为夷狄。但在...
· 这|ヽ、乭、I三个姓氏都认识目前还没出现过哦!
按(《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姓氏渊源略考》)一书的调查,中国三小姓另有所属,它们分别为:“ヽ氏”、“乭氏”和“ㄧ氏”。相信大家第一反应是:啊?这是姓?咋都不认识?这姓啥意思?读什么?做梦都没有遇到过啊!可是这三个小姓珍贵程度,简直等同于国宝级别啊,别说是看过、遇到过,就是读音恐怕都难道绝大多数人。不信的话,发到朋友圈试一下,看看有多少人中招。1、丨氏倒数第三位的“丨氏”,在姓氏中,“丨”读gùn(棍),也读作xìn(信)或guāng(光)。人口百余人,主要分布在河南信阳市息县一带。在古代,“丨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源于上古帝王椲丨氏;源于出自“三皇五帝”颛顼帝后裔;源于蒙古族蒙棍氏,亦称莽果氏,但大部分“丨氏”族人已改白姓、莫姓了。2、乭氏倒数第二位的:“乭”,读音shí(石),一说法为韩文,不知道知识渊博朋友们有没有线索找到,欢迎补充完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