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平叛葛尔丹, 灭国战争怎么就变成平定叛乱了
康熙平叛葛尔丹,灭国战争怎么就变成平定叛乱了,我们的历史课本上提到康熙的历史功绩,会提到:平定葛尔丹“叛乱”。这一说,
我们的历史课本上提到康熙的历史功绩,会提到:平定葛尔丹“叛乱”。
这一说,听起来貌似历史上葛尔丹仿佛就是个地方割据势力。问题是,那是一个建立了自己的军工生产体系,能够生产火枪火炮。
历史上巅峰时期疆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制霸中亚,威压俄罗斯,兵锋最东逼近到离北京只有400公里(今赤峰市乌兰布统地区)的大帝国啊……
而且,这场战争开始于历史上康熙二十九年,最终结束于乾隆二十二年,是一场历经三朝,持续68年的漫长的灭国之战,最终结果是准噶尔蒙古被实施了彻底的种族灭绝。
准噶尔只剩下一个地理名词——这是历史上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最后一次成功而彻底的种族灭绝,可见这仇恨之深,忌惮之重。
也正因为人都死光了,所以历史上这场浩大的灭国战争就变成了轻描淡写的“平定叛乱”,不过,这也不是孤例,在中华传统历史观中,凡我中华够得着打得到的地方,都是“叛乱”,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
附:历史上准格尔汗国极盛时期疆域图:
几乎全有新疆,,大半个青海,四川的一部分,哈萨克的一部分。
以及:历史上康熙大帝阵败葛尔丹的乌兰布通战役示意图
你以为一个满族一个蒙古族,应该是骑射对决吗?不,历史上是排队枪毙。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战争:康熙皇帝一举平定噶尔丹叛乱!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其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其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以及和硕部的牧地。噶尔丹执政时,准噶尔部势力更强。随着准噶尔势力不断膨胀,噶尔丹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此时,沙皇俄国也正疯狂扩张,为了侵国西北而不断唆使噶尔丹叛乱。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噶尔丹终于率兵进攻喀尔喀蒙古。1688年,噶尔丹亲自率兵攻占喀尔喀地区。喀尔喀三部首领仓皇逃往漠南,向清廷求援。康熙将他们安置在科尔沁(今内蒙古科尔沁旗)放牧,又勒令噶尔丹停止战争。噶尔丹不但不听反而率军南下侵入乌珠穆沁境内。面对噶尔丹猖狂南下,康熙下令征集兵马,准备北上。1690年六月,康熙亲征,分两路出击:左路军从古北口(今河北滦平南)、右路军从喜峰口(今河北宽城西南)迂回北进,准备在乌珠穆沁地区消灭噶尔丹。康熙,并命令塞外地区将领率各部协同作...
· 栗平定叛乱
永兴二年(410年),当时关东各地盗贼纷纷起事,西河反叛。同年二月初一日,明元帝拓跋嗣派遣于栗率领骑兵一万人前往征伐,所到之处全部平定。明元帝于是下诏命令于栗率领骑兵、步兵一万镇守平阳。改任镇远将军、河内镇将,赐封爵位为新城男。于栗安抚刚刚平定的地区,很有政绩。
· 朱寘鐇叛乱:正德皇帝时期平定了安化王叛乱
安化王叛乱,又称朱寘鐇叛乱,是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在安化(今甘肃庆阳县)发动的叛乱。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帝派大理少卿周东度在宁夏屯田,其因谄媚刘瑾,敛财巨多,为戍边士兵所愤。当时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屡次侮辱士兵妻子,部队将领十分愤怒。后朱寘鐇知道众怒,命孙景文召开宴会,其间用语言刺激,诸位武臣多愿意跟从朱寘鐇。后朱寘鐇设大宴邀请巡抚各位官员,当时周东度、安惟学两人没有赴宴。后朱派兵直入,杀死姜汉、李增、邓广等人,并派遣部队在公署杀周东度、安惟学。此後焚烧官府,释放囚徒,撤离黄河渡船。并派人招杨英、仇钺,并擅自分封官职,命孙景文以讨伐刘瑾为名起草檄文。当时陕西总兵曹雄听到叛变,派遣指挥使黄正镇守灵州,其他各部则纷纷派遣部队。当时杨英、仇钺派兵杀死周昂,并派亲兵进入,逮捕朱寘鐇,其馀数人接获。朱寘鐇被赐死,削爵位。
· 为何春秋时期的战争不灭国到了战国就变化了?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春秋战国的历史得以开启。对于春秋和战国这两个历史阶段,不仅体现在诸侯国数量上的不同,更在于战争性质上的不同。就春秋时期来说,大部分战争不是以灭国为宗旨,以齐桓公等春秋五霸来说,战争的目的主要是称霸诸侯。而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目的就是为了占领土地和人口,乃至于秦始皇时期的统一战争。那么,为什么两个阶段的战争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呢?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根据战争的政治目的,可以将其分为有限战争和无限战争。在春秋时期,贵族是各国军队的主要构成,每次战争的交战数量大多在几千人,时间不过几日。由此,战争的目的主要不是消灭敌人,而是削弱和消耗敌人。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征兵制度的形成,战争具有了总体性。以当时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为例,战争与平民之间的冲突消失,进入到战时全民皆兵的状态。在战国时期,因为大量的平民取代贵族成为军队的主力,促使战争的成本下降了。于是,春秋时期的尽量避免战争,...
· 唐朝温造借球赛平叛乱
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打马球图》唐朝中期的官吏温造是一名能吏,也是一名有胆有识的将军,对稳定唐朝的统治,维护唐帝国的统一,做了很大的贡献。温造可谓名门之后,其祖先温大雅是唐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曾经和弟弟文彦博,跟李渊一起在太原起事。李渊感叹说,我能起事,也是因为有你们兄弟俩相助。到温造的时候,已是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国家动荡。温造是一介书生,但是颇有武略。当时范阳节度使刘济向朝廷效忠,但朝廷不敢派使者去,怕刘济半途生变。这时候,大臣张建封向唐德宗推荐了温造,温造也欣然受命,前往范阳,结果三言两语就说动了刘济。刘济当即热泪盈眶地表示向朝廷效忠。唐德宗为此特意单独召见温造,对其委以重任。到唐宪宗的时候,边塞发生叛乱,朝廷四处征兵,结果在征召士兵的过程中发生了新的叛乱。当时在南梁地区征召士兵五千人,前往边关平叛,没想到这五千人临时鼓噪谋反,不听朝廷命令,赶走主帅,拥兵自重。唐王朝为此很伤脑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