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何心学不受待见?各路大臣频繁阻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8
转发:0
评论:0
为何心学不受待见?各路大臣频繁阻挠,社会的进步往往会带来思想上的飞跃,这也是历史必然的发展规律,在很多时候,如果

  社会的进步往往会带来思想上的飞跃,这也是历史必然的发展规律,在很多时候,如果一个王朝能够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处理得十分恰当,必然会带来思想上的极大进步,进而推动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中国历史上那些极富见识的皇帝,都无一例外地预见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思想这一块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一般来说,一个新思想的诞生是有着一定的外部条件的,不仅仅需要一个人来将它发扬光大,良好社会环境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百姓们也需要对这种新思想给予极大的认可,经过层层筛选,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思想学派能脱颖而出的并不多。

  王阳明在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人物。纵观他传奇的一生,以创造心学最为突出。在明朝那个时期,此学说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在人民群众里有着极大的传播度。不过很可惜的是,他的学说并未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他也因为这一学说受到了官场上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当时,明朝统治者还是尊奉儒术的。王的学说与儒学有着很大的冲突。

  那些条条框框都被王阳明无情的拿掉了,这在很多老一辈官员眼里看来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并且当时的皇帝也是儒家的忠诚推崇者,王阳明的心学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兴趣。其次就是那些掌权者的担忧,在明朝很多时候皇帝是不问政事的,当时的首辅助杨一清就是掌管大权的人,他是一个极其精明的政治家,对于事情的发展方向有着极为精准的判断力,当时的心学已经在明朝掀起了一股风浪,王阳明门下有着众多的弟子,并且在人民群众中也有着良好的口碑,他清楚的认识到一旦重用王阳明,那么他的势力有可能会无限增大,甚至有朝一日会盖过自己的风头。

  对于高高在上的他来说,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发生的,他很多时候让王阳明去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像剿匪这种苦差事,也让他这么一个大文人去做,当然王明用他的才智一次次把事情办好,令他无话可说。最后就是一些暗中人士的阻挠,在朱熹的门徒看来,王阳明的学说是对他们祖先的一种亵渎,因为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分歧。因此他们也无声无息的对王阳明做了一些诋毁。但很不幸的是,王明这个人真的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政治生涯,都毫无黑点可言。

  当然王明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不希望引起太多的争斗,因此他也没有想获得高官,因为他知道,这势必会引起这么大的冲突。他的乐趣完全沉浸在给弟子讲学的气氛中,无论他去哪个地方,都会和当地的弟子进行深刻交流,并且与他们一起探讨学说,正因如此,王明会被后人看作是达到是圣贤高度的人。一个强大的人必然有着一个强大的内心,王阳明无可争议的就是这样一个典例,他虽然是一个外表看似瘦,弱不禁风的老头儿。但实则他早已看透一切,能够用自己的心去感知世间万物,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他的学说至今仍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想必里面也有着它无穷无尽的智慧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身为帝王之师的翁同酥为何不受待见?
翁同酥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是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老师,担任过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等重要职位。此外,翁同酥在书法上成就很高,被誉为同治、光绪年间书法家第一。翁同酥公报私仇甲午战前,翁某居然是坚定的主战派,为的却是报私仇。翁同龢的哥哥曾经被李鸿章弹劾罢官,翁父一气去世,父兄之仇翁同龢一直记着。明知胜率甚小,非要让李去打。清人王伯恭笔记记录拜访翁的情景,“翁同龢说:‘我正想让他到战场上试一试,看他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了!’”(《蜷庐随笔》)翁同龢旧照光绪二十年,甲午,李的海陆军相继战败后,翁同龢还在那里清谈,一会促成光绪责罚李氏,一会说不能让李联俄抗日,一会拒绝英法调停,一会说要“调东三省兵,建大粮台,派大员大将”,一会说这个和约不能签,一会说不能割地。完全空谈!是谁划掉了北洋的开花炮弹、速射炮、高速舰?是谁干掉了帝国最精锐的北洋?是谁干掉了大清最优秀的海陆军将领?又是谁...
· 赵普位高权重为何不受大臣们待见?有何隐情
“臣有《论语》一部,半部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说出这句惊人之话的,竟然曾经是一个读书不多的小官吏,他就是后来的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这话,正是他对宋太宗所言。赵普的出身并不显赫,他原本只是滁州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公元前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为了争夺淮南江北地区,率领大军与南唐守军在滁州打了一场恶战,机缘巧合之下,赵普帮助了赵匡胤,使得赵匡胤大获全胜,为他将来的霸业打下了基础,赵匡胤感念赵普的恩情,就把他带在身边,视为心腹,跟着他一步一步打下江山。网络配图宋朝建立后,赵普还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又辅助宋太祖统一了南中国,后来因为功劳大而被封为韩王。但是,就算赵普位高为韩王,他依然不受大臣们待见,这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出身问题。赵普之前并不是一个多有学问的人,他只是地方上一个小官吏,对于学术并无太多研究。而宋朝初建之后,众大臣觉得,如果想保住江山长久不倒,就必须兴文教...
· 多尔衮为何未称帝:从小不受努尔哈赤待见
想当却当不成皇帝的多尔衮多尔衮是自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成就大清一统。他的后半生,一直处在皇权中心,也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他若想夺取皇位,易如反掌,可他却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那么,是他不想当皇帝呢?还是根本就当不成皇帝?年少时被弟弟压了一头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天还没亮,在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的汗房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有个大他七岁的哥哥,叫阿济格。两年后,母亲又生下弟弟多铎。由于母亲阿巴亥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多尔衮兄弟三人又是努尔哈赤的幼子,所以他们应该获得父汗努尔哈赤的特别宠爱。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多尔衮年少时并没得到努尔哈赤的特别宠爱,至少不及他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自幼好...
· 多尔衮为何未能称帝:只因从小不受努尔哈赤待见
导读:多尔衮是自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成就大清一统。他的后半生,一直处在皇权中心,也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他若想夺取皇位,易如反掌,可他却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那么,是他不想当皇帝呢?还是根本就当不成皇帝?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天还没亮,在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的汗房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有个大他七岁的哥哥,叫阿济格。两年后,母亲又生下弟弟多铎。由于母亲阿巴亥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多尔衮兄弟三人又是努尔哈赤的幼子,所以他们应该获得父汗努尔哈赤的特别宠爱。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多尔衮年少时并没得到努尔哈赤的特别宠爱,至少不及他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自幼好学、聪明机智、喜善骑射的多尔衮,怎么不...
· 诸葛亮那么厉害却不受关羽的待见是为何?
三国中,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的上是一号人物了。蜀汉内部文武百官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但是唯独关羽始终对诸葛亮不屑一顾,一点都不待见他,那究竟是为何?我们来说说。不在圈子里关羽平时最亲近的人是谁?无非两类,一是自己的兄弟,如张飞,刘备,这可是结拜的,在关二爷心里这是自己人:第二类,自己的儿子和下属,如周仓,廖化这些人对关羽是无比的佩服,关羽把他们当做自己人,而关平,关兴那都是自己的儿子,义子,自然不在话下。因此,从骨子里,诸葛亮压根不在关羽认为的核心圈子。赵云勉强能被关羽称为自家兄弟。不在圈子的诸葛亮,自然始终被关羽看做外人,这一点在刘备去东吴成亲的时候,关羽直接跟刘备说,不能把荆州交给一个外人。从这就可以看出,关羽骨子里就把诸葛亮不当自己人!内心的高傲还有一点这跟关羽的性格有关,关羽作为一代猛将,曾经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功绩,威震华夏,自命不凡,很清高。在他眼里能看的上的也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