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古代状元不为人知那些事,状元是怎么炼成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3
转发:0
评论:0
揭秘:古代状元不为人知那些事,状元是怎么炼成的,高考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论老幼胖瘦都是一条道,每年各省也会相继出台各自

  高考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论老幼胖瘦都是一条道,每年各省也会相继出台各自的“状元”。这其实是科举制度的一种延伸,无非是将选举范围缩小至各省。那你知道古代科举制下的状元是如何炼成的吗?

  状元的炼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你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天赋(比如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比如出口成章的文采),同时还需寒窗苦读的毅力(每天面对孔孟之道,朱子释注没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是很难做到的),还要有能够将所学所记发挥出来抗压能力(读了数十年的儒家经典,一上考场就紧张得手脚乱颤;苦等多年熬过笔试,却因为殿试上的一个哆嗦而导致了状元之位的旁落),更要有对科举如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信心,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好了,有了这些软实力,再加上一丢丢运气,你就可以开始你的考试生涯了。

  现在你是中国无数考生中的一员了,也是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你们拥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童生(相信以你的实力过了县试和府试还是不难的),无论你是正值青春年华,还是人之壮年甚至是须发皆白的老者,都只能叫童生。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

  二十岁还年轻,三十岁不算大,四十岁还能忍,五十岁再坚持,六十岁放弃吧——除非你自信有范进式的好运气,当然也有广东百岁童生参加院试的记载,不得不让人佩服……童生参加的考取生员资格的考试一律称为童试,参加并通过其中最高一级的院试(三年举行两次)后你就是可以摆脱童生的称号。(要知道这可不是容易的事)现在你就是俗称的秀才了,“别拿秀才不当官”好歹也有免除徭役的特权,好歹也是个特权阶级了。

  接下来你就得到省城去参加考试了,前提是每三年一次,所以说那些一辈子都是秀才的也许只是刚好那几天运气太背,就又得等上三年,不像今天高考一年一次,机会大多了。能力达标的,恭喜你成为举人,还可以有机会向更高一级的会试发起冲刺。

  当然,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考试,你大可以向吏部报个名,等着什么时候公务员岗位有空缺,也许能碰运气当个小官了。当然你也就失去了成为状元的机会了。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也是连中三元中的第一元。

  好了,参加完乡试,准备准备继续参加会试吧!一般是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而且是前往帝都,所以处于边缘地区的考生一般都是得到消息就得收拾收拾向帝都进发了,否则又得等上三年。(谁叫我大帝国幅员辽阔呢?)所以这也是考验财力的时候,一般人家哪有钱穿越大半个国家,跋山涉水几千公里地参加考试的。(不过对于参加会试的举人而言,这点钱应该不算什么,毕竟地方乡绅会前赴后继地想拉拢关系。就像范进中举之后,既送真金白银又送豪宅丫鬟的人比比皆是。)参加会试的可都是来自各个省的考试能手,另外还加上国子监监生这种类似于特招生一般的角色(国子监一般是最高端的教育机构,想想看,能进这种地方学习的也不可能是简单的人物,不是名门望族也得是天资卓越),所以和这些人竞争就不要想着能像通过乡试一样简单了。最致命的是,会试只选300个人,想想看这可是天下读书人中的前300强啊。会试的头名叫会元,如果你依旧力压群儒,成为会元,(这就是三元中的第二元)那么你已经超越了无数的读书人,而且有很大的机会创纪录了。

  最后一关就是皇帝老子亲自考核的殿试,这得要求考生有多强的心理素质啊!考你的可是天下之主的皇帝啊,多少人可是连想见一面都不敢奢求的,估计即使殿试失利,还乡之后也能吹吹牛皮,说说殿试的时候皇帝对自己是什么样的看法,自己是多么的从容,估计当时吓得都快尿裤子了。会试三百人,最终根据皇帝的意见议定甲第。

  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称号。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连中三元中的第三元也是最能光宗耀祖的一元诞生了。其他的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虽然也算是人中龙凤,但此时也只是前三甲的陪衬,毕竟这可是一科中全国范围内的最会考试,最有才学,最能变通的三个人。即使以后的仕途会有不同,但是这一刻状元才是主角。如果你在殿试中得到了皇帝老子的赏识,并成功晋为状元,那么恭喜你可以载录史册了,毕竟在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的1000多年,出现了如此多的才子奇士,连中三元的也是屈指可数。当然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今天的“高考状元”完全不能与之相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状元趣事:康熙“饽饽状元”(图)
在北京孔庙内,至今仍保存着元、明、清三代的198座进士题名碑,上刻有51624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在每座题名碑的旁边,还有一块解释牌,讲述本座题名碑上的科考趣事和状元故事。其中很多,读来都让人忍俊不禁。饽饽状元。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吃馒头。开考那天,别人都交卷了,他还没答完,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写到四更天。一天三顿吃馒头,不仅是一种心志,而且是一种能力。难怪康熙皇帝听说以后,会其为状元。鸭蛋状元。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黄士俊,家里很穷。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去借路费。岳父见他衣衫褴褛,连客厅都没让他进,只给了他两个鸭蛋。岳父家的仆人可怜他,偷偷给了他一点钱。没想到,这个黄士俊竟然高中状元。后来他以“鸭蛋”为题,写了一篇文章,送给岳父。其中很多名言警句,广为流传。和《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岳父...
· 宦状元的故事
保康人素来喜欢开玩笑,拿别人祖上的名讳骂人,比如骂姓宦的叫“宦状元”,骂姓屈的叫“屈大馍”,骂姓赵的叫“赵摸鱼”,骂姓邓的叫“邓斑鸠”。殊不知这些骂人的称呼都有一个典故,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记载着这个家族的兴盛衰替。只是,骂姓宦的实在说不上骂人,宦状元是宦氏一门光宗耀祖的事。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随小编一起往下一探究竟。丰邑坪位于昭君故里兴山县香溪河上游古夫河中段,又名封侯坪,为古高阳城。春秋时,为楚封地。屈原《楚辞》:“帝高阳之苗裔也,朕皇考曰伯庸。”《方舆论要》载:“高阳城在兴山县西,今丰邑坪其故地也。”据同治版《兴山县志》载,汉景帝以三弟文才武略深得朝野敬重,随视为患,封侯于此,故名封侯坪,又名丰邑坪。此坪四周是连绵起伏的高山,似九条活跳的蛟龙,朝迎着坪正中心兀起的大土包,呈九龙戏珠之象。通向外界唯有东西南北四个山口,曰:古洞口、书洞口、寒溪口、麦仓口。有风水先生断定:这里
· 古代武状元是如何考试的?考取武状元有哪些要求?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是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而状元又被分为文状元和武状元,文状元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主要就是以文化考试为主,录取的人数也会更多一点,适用的范围也比较广,而武状元就不一样了,那么古代武状元是如何考试的?考取武状元有哪些要求?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武举创立于唐代,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当时的科举制度分为武举和文举,在那个时候规定:“天下诸州,宜教武艺,每年准明经、进士贡举例送,试长垛、马枪、翘关、擎重,以为等第之上下,为之升黜”。也就是说,当时唐朝武科考试的项目主要有六个项目,分别是长垛、马枪、平射、步射、翘关、擎重。其中的长垛是指射箭的技术;马枪是考察在马上使用兵器格斗的本领;翘关是指抬起或者举起城门的大木栓,而这些项目大致上就是为了考察考生的体力和耐力。另外唐朝对于参加武举的考生还会有“才貌之选”的要求,一般身材魁梧、伟岸、强健、壮实的考生优先获得好名次。在武...
· 古代梁姓状元录
01、五代十国-梁嵩梁嵩,龚州(今广西平南)人。字子高,又字仲邱。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汉白龙元年(925)状元。梁嵩自幼勤奋好学,善诗文。南汉刘帝效法唐制,开乙酉进士科考于广州。梁嵩在殿试时作《赋荔枝诗》:“露湿胭脂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生。桔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被皇帝赞赏,点其为状元,恩授翰林学士。后获恩准,离任回乡,侍奉老母。梁嵩谢绝皇帝赐宝物,上奏请免其家乡龚州人丁税赋一年。以体恤民情,慰藉乡望。梁嵩甚得民心。回乡时,“急于见亲,野渡无舟,乘白马过河”,人马淹没而死。州人感德,岁祀不绝。浔州有“白马庙”,为乡人祭祀之遗迹。《全唐文》第八百九十二卷第四千一百三十页中收有梁嵩的《代母作倚门望子赋》一文。02、北宋-梁颢梁颢,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字太素。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
· “状元桥”趣事
清朝,江西大廋有个戴衢亭,自幼勤奋好学,很有才华。只因县官有眼无珠,他虽然参加了数十次考试,一直考到三十方尽,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上。一年又逢县考,戴衢亨仍是榜上无名。众童生出于义愤损助他买了个秀才,才使他取得了乡试的资格。在八十天时间里,他从乡试到京试,从京试到殿试,连中三元,皇帝亲自召见,钦点头名状元,衣锦还乡。戴衢亨有感于自己赴考的不平道路,警告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员,在家乡的一座祠堂上题写了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戴衢亨中了状元,影响很大。那个县官自知失职有罪,暗中挂印逃走了。后来,人们在南昌为戴衢亨造了一座状元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