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皇帝将60岁的老妇赐给臣子,臣子不怒反喜高呼万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6
转发:0
评论:0
皇帝将60岁的老妇赐给臣子,臣子不怒反喜高呼万岁,在封建社会能得到皇帝的赐婚,那是一个家族莫大的荣耀,如果皇帝能将自己的公主或

  在封建社会能得到皇帝的赐婚,那是一个家族莫大的荣耀,如果皇帝能将自己的公主或者是姐妹赐给臣子做妻子,那么这个臣子的家族从此也就登上了王公贵族的行列。只要王朝不倒,他们的荣华富贵也就不失去。而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宰相相当奇葩,皇帝给他赐婚,他在洞房花烛夜才发现,这位“美女”是60岁的老妇。令人震惊的是,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欣喜若狂,这个人就是窦怀贞,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唐中宗时期,窦怀贞官居宰相之职,他出身高贵,但是他是一个攀炎附势之人,为了升官发财毫无脸面。尤其是对宦官,那更是敬重的很,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在皇帝面前多给自己美言几句,对自己将来的仕途有帮助。在这些宦官面前,他是一点脸面都不要,根本就不像一个官员的样子,对他们是言听计从。

  当时唐中宗的皇后在个人生活上不太检点,甚至当着皇帝的面都丝毫没有顾忌,窦怀贞看到了机会,就极力谄媚逢迎,与韦皇后眉来眼去,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不仅如此,窦怀贞为了表达对韦皇后的“专情”,还把名字改为“从一”,也就是从一而终的意思,这种厚颜无耻之事,受到当时很多大臣的鄙视,但窦怀贞却丝毫不在乎他人的眼光,甚至引以为傲。

  两年后,窦怀贞的正妻去世,唐中宗听说此事后,为了不让他再与韦皇后来往,就主动赐婚给他。一年的除夕之夜,唐中宗在宫里设宴请满朝文武,就在大家吃的兴起的时候,唐中宗看到窦怀贞在专心致志的吃喝,他突然觉得窦怀贞这幅样子十分可笑,于是便想拿他寻开心。唐中宗说:“窦爱卿啊,朕听说你的夫人过世好久了,不如今天朕就给你赐婚吧,赏你一个漂亮的新娘,不知窦爱卿意下如何啊?”皇帝赐婚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啊,窦怀贞听了之后连忙跪下表示自己的接受,并感谢皇帝还惦记着他的家事。

  而等到新婚之夜,掀开新娘的盖头时,窦从一傻眼了,盖头下的新娘,哪里是什么如花似玉的美娇娘呢?分明是个60多岁的老婆子。但是,窦从一又认出来了,这个新娘是韦皇后的乳母王氏,自己不正是要讨好韦皇后,和她攀关系吗?这就是一个好机会啊,于是,窦从一欣然接受,还很甘之如饴。

  节操什么的,在窦怀贞眼里根本不存在的。凭着这股死不要脸的精神,窦怀贞成功地抱紧了韦皇后的大腿,自己官至宰相。按照这个节奏稳住自己的位置,至少下半辈子不愁吃喝了。但是谁知道意外居然先来到,后来发生了“唐隆政变”,太平公主跟李隆基联手铲除了韦后集团。

  窦怀贞知道韦皇后死了,自己的靠山没了,开始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为了与韦皇后划清界限,立马将韦皇后奶妈杀死,拿着首级去请罪。同时将名字改回窦怀贞。命虽保住了,但也被唐玄宗贬出中央到了濠州。

  这一事件躲过一劫,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转而费尽心机向太平公主阿谀奉承,成为太平公主心腹。原本想着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下可以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了。谁料想713年7月,太平公主发兵作乱,结果被唐玄宗诛杀。作为党羽的窦怀贞没了上一次的好运气,同样难逃一死。不仅如此,窦怀贞生前所为深受唐玄宗厌恶,将其一族改姓“毒”。

  窦怀贞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最终连姓氏都没了,也是悲惨。真是应了那句“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雍正皇帝为什么不喜欢听臣子拍马屁,如何怒斥拍马臣子
大家都知道,阿谀拍马和隐瞒实情是中国古代官场中的两大恶性。这两大恶性都根深蒂固,而且又是相辅相成。其道理不难明白:阿谀拍马不仅可以讨好上司,还可以蒙混上司。倘若上司头脑不够清醒,必定被这种阿谀拍马催哄得昏昏入睡,不再关心实情到底如何;而吹捧者也因而得以蒙混过关,为所欲为,甚至飞黄腾达,从而应了老子的名言:“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对于八旗勋贵、朝廷重臣、方面大员、封疆大吏等担任高级职务的官员们的密奏中的那些阿谀拍马之语,他一一予以痛斥。这种密奏和皇帝在密奏上的批示都是不公开的,除了上奏者和批示者外,他人无法看到。因此雍正的这些批示,绝非假撇清,做样子,以示清高。下面,让我们看看。在对李兰奏折的朱批中,雍正明确地表达了他对臣下奏折中的阿谀虚文深为厌恶。该折中有“皇上之洪福”的字样,本是最普通的套语,即使比起“、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等常见套语来,也算不上肉麻。但雍正在批示中却明白地警告李...
· 萧何干坏事,刘邦为什么不怒反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萧何高调干坏事,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怒反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本就是一个疑心病比较重的人,他对谁都是选择不相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亲自来平叛英布等乱军了,其实这也是刘邦的无奈之举。他不来平叛,还有谁能打败英布,这种猛将呢?虽然后来英布等叛军基本上被剿灭了,但是,他时时的都在疑惑,为什么在他身边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相信的呢?他深知自己是怎么得到皇帝之位的,所以,他很怕别人惦记上这个至高无上的宝座。到目前为止他把能威胁到自己的诸侯王都已经消灭了,但是,这令他还不是太很满意,因为朝中还有个重臣萧何,这个人在百姓中的威望,甚至比他刘邦自己都高。其实早在刘邦离开都城,来平叛英布的时候,他就惦记上了萧何。在他和英布对战当中,刘邦曾三番五次的派人去打听萧何的情况。刘邦又搞这一套老把戏,萧何心里当然明白,可能自己又要大难临头了。这时候他的谋士又给萧何出了一个主意。谋士对萧何说道:“...
· 喜怒不形于色
【成语】喜怒不形于色【成语】喜怒不形于色【拼音】xǐnùbùxíngyúsè【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论语公治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相关成语使功不如使过发昏章第十一风牛马不相及鞭长不及马腹矮子里拔将军入宝山而空回敢怒而不敢言一蟹不如一蟹明人不做暗事过五关,斩六将乌头白马生角天机不可泄漏东风压倒西风成败在此一举不费吹灰之力
· 明臣子袁赋诚
袁赋诚(1617―1680),字一倩,一字与参,号楚雄,小字东居。明书画鉴赏家袁枢长子,兵部尚书袁可立孙。崇祯十七年(1644)拔贡,授融县知县。明弘光元年(1645)任吴县教谕,丁父丧去官。清顺治六年(1649)补确山县教谕,顺治十七年(1660)升广西南宁府新宁州知州,康熙二年(1671)补云南楚雄府通判。康熙十二年1681),袁赋诚进京师朝觐,值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于云南。袁赋诚因是前明大臣子,终为清庭所不容,遂投牒归里睢州。承父业,居家“论古今,商诗文或品评书画”。著有《袁赋诚诗集》。奉训大夫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墓志铭(清)田兰芳公姓袁氏,讳赋诚,字与参,世睢阳卫百户。祖可立,前万历已丑进士,历官兵部尚书。父枢以户部正郎榷浒关。佥谓才可御乱,特授本省布政司参政,分守大梁道。母任淑人。公生有异征,十三乌程潘昭度校士归德,爱公文拨置胶庠。十四宾兴于乡,十八饩于三十人。壬午州陷于寇,时公年...
· 唐臣子明崇俨
简要介绍:明崇俨,洛州偃师人,唐高宗时期的政治人物,其祖先是平原士族,世代在南朝为官,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五世孙。父亲明恪,豫州刺史。其人容貌俊秀,风姿神异,出身士族,却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年少时,父明恪任安喜县令,县吏有个会召鬼神法术的,明崇俨学会了他的法术。入仕途后,最初担任县丞一职,唐高宗时代,皇帝总犯头疼病,明崇俨竟真的看好了皇帝的病,由此深得唐高宗和武则天喜爱。仪凤四年(679年)五月初三,被盗贼杀死。唐高宗追赠他为侍中。谥号庄。人物简介明崇俨年少时,父明恪任安喜县令,县吏有个会召鬼神法术的,明崇俨学会了他的法术。乾封(666年―668年)初年,明崇俨应封泰山之举,授黄安县丞。会刺史有女病重,明崇俨用偏方殊物治疗,治愈了她。唐高宗听闻其名,召见面谈。高宗大悦,擢授冀王府文学。试验他为窟室,使宫人在里面奏乐,召明崇俨问:“何祥邪?为我止之。”明崇俨画桃木为二符,挂在屋上,音乐即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