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暹罗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为啥称呼泰国为暹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54
转发:0
评论:0
暹罗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为啥称呼泰国为暹罗?,在中国历史上,泰国古称暹罗。那么,暹罗是什么意思?为啥又改名为泰国呢?泰

  在中国历史上,泰国古称暹罗。那么,暹罗是什么意思?为啥又改名为泰国呢?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国土面积是513,1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886万。中国古代,一直以暹(xian)罗来指代泰国。

  根据史料记载,1296年,周达观作为中国元朝使团一员前往真腊国,也就是今日的柬埔寨,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把真腊西边的邻邦泰国称为“暹罗”,这是中国史籍中首次用“暹罗”来称呼泰国地区的国家。 明朝时期的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泰国国王为“暹罗国王”,于是“暹罗”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称为中文语境下对泰国的称呼。

  那么,为啥称呼泰国为暹罗呢?

  暹罗实际上是梵语的汉译。在梵语中,暹罗的意思是黑色或黝黑皮肤。当时印度人就根据这句梵语,称呼泰国地区乃至中南半岛为暹罗。就这样,中国一直以暹罗,来称呼今日的泰国地区。

  实际上,泰国的土著居民中有一个很大的民族,叫做泰人,但是泰人对自己的国号观念很弱,他们一般以都城来称呼本国,如都城在素可泰时,就自称为“阿那札素可泰” ,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等时代亦然。

  曼谷王朝时期的1856年,世界上都以“暹罗”来称呼泰国。出于适应国际习惯的目的,政府决定采用外界的称呼 “暹罗”作为国号。

  在《泰语大辞典》中,“泰”有“自由人、不为奴、人、族称”四种含义。所以,国内主体民族是泰族。到了20世纪30年代,暹罗兴起了泛泰主义的思潮,他们认为“暹罗”一词系由外国语音译而来,并非泰语。 为了纪念泰族起见,应将暹罗改为泰国。这种称呼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1939年6月24日, “暹罗”正式更名为“泰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暹罗: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
暹罗,是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泰语为????(Sayam),英语为Siam。主体民族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四个时代。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沿用至今。暹罗是中国人对古代泰国的称呼。宋元时代,中国人知道泰国的土地上有“暹国”和“罗斛国”两个国家,1296年,周达观作为中国元朝使团的一员前往真腊(柬埔寨),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把真腊西边的邻邦素可泰王国称为“暹罗”,称那里的人为“暹人”。这是中国史籍中首次用“暹罗”来称呼泰国地区的国家。元末明初,南方的“罗斛国”(即阿瑜陀耶(大城)王国)征服了“暹国”(素可泰王国),由于两国已合并,中国遂以“暹罗斛”来称之。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阿瑜陀耶国王为“暹罗国王”,于是“暹罗”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称为...
· 暹罗是怎么建立的?暹罗加入过轴心国吗
公元1238年,素可泰王国建立。公元14世纪中叶,泰人首领乌通王吞并了素可泰王国疆域,建立了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为了适应领土不断扩大的形势,国王把全国划分为畿内省和畿外省进行管理,京都及其附近地区为畿内省,边远地区属畿外省,此外还有附属国。至18世纪中叶,其国土东部伸张到呵叻、尖竹汶,南至北大年,西抵丹那沙林、土瓦等地,北部兰那泰也为它所臣服。公元15世纪中叶,戴莱洛迦纳王推行行政制度改革,开始实行军务与民政分治此外还制定了萨克迪纳制,国王按全体皇族、各地方领主和大小官吏社会地位的尊卑授予不同等级的爵位;同时,又按爵位的高低分别赐予不等数量的食田,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也可获得5莱土地。阿瑜陀耶时代生产发展,物产丰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国王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专门运载土产到邻国交换货物。中国史书记载,在公元1370年―1643年之间,其使节来到中国访问和贸易达102次,中国明朝使者回...
· 暹罗国王郑信
基本简介郑信(1734年―1782年),又名郑昭(昭意为“王”,不是名字)、帕昭达信(达即达府,即今泰国北方来兴府)、披耶达(披耶为泰国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相当于侯爵)、帕昭恭吞武里(吞武里即今曼谷的吞武里区),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华裔。泰国名字叫达信(Taksin),史称“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是泰国人心目中五位伟大的“大帝”之一(兰甘亨大帝、纳黎萱大帝、达信大帝、马古大帝、朱拉隆功大帝。或者将兰甘亨、纳黎萱、那莱王、郑信、拉玛一世、拉玛五世、拉玛九世为七大帝。兰甘亨、纳黎萱、拉玛五世为三大帝。)父郑镛出身于中国澄海县(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中文叫大城)。娶暹罗女为妻,生郑信。不久郑镛去世,郑信为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暹罗人称为披耶达信。1763年,缅甸军入侵暹罗,郑信率部防卫暹都。176...
· 1909年英国-暹罗条约
相关拉玛五世
· 暹罗经历过哪些朝代?分别有着怎样的发展
素可泰王朝素可泰在巴利文里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当时,泰国还没有统一的文字,因此用“素可泰”作为第一个王朝的年号,以表明新时期的开始。素可泰王朝的君主为兰甘亨大帝,他被泰人尊称为“泰国之父”。他最大的贡献,是将高棉文改创为泰国自己的文字,这套书写字体在1292年铭刻碑文时开始启用,于是在1292年,泰文开始在全国流行。素可泰王朝建立后,国泰民安,其势力开始向湄南河盆地流域扩展。公元十四世纪初,素可泰王朝的势力已经影响到整个马来半岛和老挝一带。兰甘亨大帝极受人尊重,其原因是他团结各族,以平等方式对待泰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高棉人,马来人和华人,他崇尚佛教,并派信徒到锡兰(斯里兰卡)学习佛经,从此小乘佛教开始在泰国占了主要的地位。大城王朝兰甘亨去世后,强盛一时的王朝日渐衰退。此时,泰国东部的一股泰族势力日益壮大,并很快蔓延到中部地区。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玛铁菩提,结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