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他是战国三杰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2
转发:0
评论:0
他是战国三杰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历史上,而战国三杰,则指商鞅、肥义、屈原。这三人在战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而战国三杰,则指商鞅、肥义、屈原。这三人在战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共同特性都是忠臣,才能特殊,故流芳百世。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变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经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有强大的国度,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变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残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带领秦军收复了河西。秦孝公逝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害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处以车裂后示众。商鞅死后秦国仍然尊崇“商君之法”,因而被后世不少变革家所推崇。

  肥义:(?~前295),邯郸人。思想开通豁达,任赵相,竭力劝说赵武灵王推行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变革措施,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范畴停止了一次大变革,使赵国消弭了团结的内在隐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优化配置。尔后又精心辅佐幼主赵何。在赵国存亡之际,他决然选择,放弃忠君,选择爱国,沙丘宫变时,本应废掉赵惠文王。最后为了长治久安,决然选择赴死救国,用本人的性命,维护赵惠文王,从而招致赵武灵王饿死。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他竭心尽力的劝谏楚王,变法图强,后秦军攻克楚国都城,投江自杀。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巨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呈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期。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战争理事会经过决议肯定屈原为当年岁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历史评价:商鞅忠君无二心,肥义爱国无二志。屈原忠君爱国,既无二心更无二志。同时也被后世之人所推崇。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三杰”曾经被广为传颂。但是,相比其他两人,肥义却逐步名气不显,可能和他不遵守忠君有关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父亲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他是“哈佛三杰”之一
国学大师陈寅恪出身名门,父亲乃“清末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而祖父官至巡抚。青年时,便先后在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留学。在此期间,其与吴宓、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在民国这个大师辈出的时代,陈寅恪无疑是一颗闪亮的星。他身上的那种率真与可爱,对理想的执着,让人敬佩。身于官宦世家的陈寅恪,陈寅恪先生的风骨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对学生们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陈寅恪的书法也是自成一派,书法之所以动人,其根源常在书法之外。过去写信,有句话叫“见字如面”,真的,我们见到一幅书法,首先是欣赏字,再通过字辨别人,然后联想这个人的故事,气节,风骨——于是这幅书法就厚重起来了。直到2003年才与夫人合葬于江西庐山植物园,是为陈寅恪墓,墓碑旁一大石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镌刻陈...
· 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
聂政(?―公元前397年),战国时侠客,韩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I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I,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其姊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一说因悲伤过度,暴死于聂政尸前)。其事迹见《史记・刺客列传》。郭沫若曾据此写历史剧《棠棣之花》,歌颂聂政的侠义精神。在河南禹州市市区西北有纪念他的聂政台。人物生平仲子厚待聂政是轵县深井里的人,因杀人避仇,与母亲、姐姐到齐国来,以屠宰为职业。过了好久,濮阳严仲子侍奉韩哀侯为臣,因与韩相侠累之间...
· 余三胜:老生三鼎甲之一,也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
余三胜,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人,(1802-1866)本名开龙,字启云,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余三胜所擅长的剧目,以唱、做并重者为多,如《定军山》、《秦琼卖马》等。余三胜(1802-1866),原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省罗田县天堂寨七娘山村上余湾人。幼学汉戏,工老生,后改唱京剧。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春台班",至道光中期,蜚声梨园,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余精文墨,善口才,文武兼长,富于创新。在徽调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首将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相结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点,创作皮簧唱腔;又揉西皮、二簧、"花腔"为一体,创制二簧反调。在念白上,将汉调基本语音与京、徽语音相结合。善于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把青衣小腔溶于老生唱腔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为后辈所仿效。《都门杂咏》有诗云:"时尚黄腔似喊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倚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天津第...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最后是自杀的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纵观李牧的一生,他的确有太多遗憾了,又有太多的光辉,爱国惜民,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了,他是率领二十万赵军击退强秦的将军,也是在军中与士兵一同吃喝的普通将领,更是抚恤边民、爱民如子的一代名将。只可惜,一切都定格在李牧自刎的画面,让他不得不做出这个抉择的是竟是他挚爱的祖国。历史上,可能像李牧这样,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历史,史家称“李牧在,赵国强,李牧死,赵国亡”。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在赵国被秦国侵犯后,特别是白起时期,秦国对赵国的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的降卒四十多万,给赵国带来了几乎是灭国的重创,这一战之后,赵国休养了几十年,才逐渐缓过气来,不过,就算是再怎么恢复,赵国的国力也始终式微。赵国在赵武灵王之后,能够拿得上台面的君主实在是太少,在赵武灵王之后赵国的国君基本都很废柴,没有什么远见,瞎指挥军队,导致赵国越来越弱。而赵国凭借昏庸的君主也让很多名将...
· 北畠具教:日本战国三国司之一
家督继承1528年(享禄元年),北畠具教诞生,其父为伊势北畠家的第七代当主北畠晴具,母亲是细川高国的女儿。为了将来接替其父成为国司,自幼具教就接受文武两道的严格训练。然而不同于他的文人父亲,具教以其剑术达人流传后世。1536年(天文五年),北畠具教之父北畠晴具出家,作为公卿出身的名门北畠家嫡男,10岁的具教叙爵。1552年(天文二十一年),具教任从四位下。次年,晴具将国司之位让给具教,具教正式成为伊势北畠家第八代家督。1554年(天文二十三年),具教任从三位权中纳言。1557年(弘治三年),任正三位。官运一帆风顺的具教开始将南伊势北畠家的势力向外延伸。降服长野氏1555年(弘治元年),北畠具教出兵攻打中伊势的国人长野氏,遭到了长野氏的顽强抵抗。1558年(弘治四年)由于长野氏当主长野藤定没有子嗣,北畠具教命二子长野具藤入嗣长野家,与长野家达成和睦,长野氏归入北畠氏,北畠家的势力从南伊势5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