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鱼差点被吃绝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0
转发:0
评论:0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鱼差点被吃绝种?,中国人吃鱼肉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诗经》“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说的是

  中国人吃鱼肉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诗经》“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说的是在周宣王时代的事情,周人军队大胜猃狁,主将尹吉甫宴请功臣友人,其中就有炰鳖和脍鲤。炰鳖就是红烧甲鱼,脍鲤就是生鲤鱼片。如此可见,中国人至少在西周之时,就已开始吃生鱼片了。

  《礼记》中有“脍,春用葱,秋用芥”,什么意思呢?这是周人吃鱼片的方式,跟今人的生鱼片吃法区别不大,也是用葱、芥之酱用以调味。

  《周礼》“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周人饮食的高等级食物,主要就是这六畜、六兽、六禽。六畜是猪、牛、羊、马、鸡、狗;六兽是麋、鹿、熊、麕、野豕、兔。六禽是雁﹑鹑﹑鷃﹑雉﹑鸠﹑鸽。那么,鱼类显然并未列入周人的高等级食物序列中。

  可是,然而这并不影响人们对鱼类饮食的喜欢。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有不少喜欢吃鱼的,比如吴王僚就是个酷爱吃鱼的君主,公子光还就借此机会,请吴王僚吃全鱼宴,请刺客专诸将利刃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成功,公子光因此成为吴国君主。能将利刃隐藏而不被发现,这鱼的吃法,极可能是未尽切割。也就是说,周人吃鱼,还有整鱼蒸煮的方法。

  楚国《大招》里有“煎鲼月臃雀”,“煎鰿”就是煎煮鲫鱼,可见在楚国宫室之中,鱼肉也是王宫贵族们的热爱。春秋战国这种自国君以下的对吃鱼的爱好,也便影响到民间,就连崇尚礼乐的鲁国人孔子,也对吃鱼热爱非常,认为鱼肉是好东西,甚至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孔鲤,孔子可能也喜欢吃“脍鲤”。

  古人说“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鱼卖也”,说的是古人依靠养鱼致富的故事,有市场就有生产,道理自古已然,民间甚至不惜大量捕杀鱼类,不分季节,一年四季,皆为人们提供鱼肉买卖,这直接导致孟子对此非常不满,在梁国的时候就对梁国国君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明显梁国老百姓爱吃鱼肉吃得有点过了,都快把梁国鱼类吃绝种了。

  孟子也是喜欢吃鱼肉的,他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如此看来,孟子劝谏梁惠王的言辞,亦是从自身喜好作为出发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咸鱼,吃还是不吃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率很低的癌症。在欧美国家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但是,它却分外偏爱华南地区的人们。数据显示,华南地区男性中它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十到二十之间,女性中也有十万分之五到十。在广东的某些地区甚至高达十万分之五十。1970年,有学者提出这一现象可能是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基因不同、过早感染EBV病毒和食用咸鱼。EBV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病毒,并非华南独有,也就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至于基因,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华南地区的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之后,还保持着鼻咽癌的高发生率;但是他们的后代,发生率就开始下降了。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些移民后代逐渐放弃了祖辈的生活方式所致。所以,基因因素也就不那么引人关注。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咸鱼身上。不过膳食对于癌症的影响,研究起来并不容易——起码,不能拿人做对照实验。多数的研究都是“病例-对照”调查。做得比较完善的是1986年发表的针对香港青年的调查...
·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竟然被攻陷了三次?
在春秋战国时期,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而战国七雄之间同样兼并战争频繁。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基本上各个国家的都城都被攻陷过。当然,在秦始皇剪灭六国之前,国都被破不代表国家就灭亡了,比如魏国和齐国。不过,对于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存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虽然地广兵多,但是其国都居然被攻破了三次。首先,这个国家就是一度占据天下半壁江山、带甲之士百万的楚国。在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持续了百年以上。在春秋末期,晋国实力式微,于是开始支持楚国旁边的吴国,希望通过吴国来牵制楚国这个老对手。约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励精图治,重用了伍子胥、孙武等人,并派遣伍子胥、孙武率领大军攻打楚国。因为楚国国君的不得人心,其都城郢都一度被吴国军队攻陷。不过,在申包胥等忠臣义士的努力下,加上秦国的出兵,最终秦楚联军击退了吴国军队,避免楚国走向灭亡。其次,到了战国中期,庞大的楚国一直是秦国的心腹大患。不过,在争夺巴蜀之地的过程...
·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真实的蔡国
春气战国时期国家林立,大小国家不尽相同。今天你灭,明天我亡。真正体现了大自然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准则。今天我们来聊聊蔡国,蔡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叔度的封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他的弟弟叔度封到蔡,建立蔡国,叔度的后人以国为姓,于是就有了蔡姓。蔡姓得姓于蔡国,但却发展于济阳,所以蔡姓人大多以济阳为郡望,济阳蔡氏成为蔡氏族中最兴盛显赫的望族。著名的史学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朱绍侯研究发现,济阳蔡氏是由陈留蔡氏发展而来的,两者同根同系,实为同一个支派。陈留蔡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推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书法家、经学家蔡邕,蔡邕的故里就在开封市境内。如今,蔡姓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44大姓,蔡姓子孙已遍布海内外。后来因为叔度参与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的叛乱,被周公流放,周成王时期又改立叔度的儿子胡于蔡国,春秋时期,蔡国是小国,处在吴国和楚国之间,经常受到楚国的胁迫。在公元前447年终于...
· 鹅不吃鱼的由来
鸭子、大雁、鸳鸯等很多鸟都吃鱼,很多人不知道,鹅是不吃鱼虾的。如果喂的食里有荤腥,鹅就不会吃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传说,商朝末年,姜子牙辅佐周文王拯救天下苍生,率领大军去讨伐昏庸无道的商纣王。仁义之师,得道多助,沿途百姓和一些懂法术的僧道异人也纷纷加入其中,周朝军队连战连胜。军队到了新郑一带,离商朝国都朝歌只有五百余里。姜子牙算了算,照现在的速度,没几天就能打到朝歌了。但没想到天降暴雨,行到梨河时,河水泛滥,冲垮了桥梁。浊浪滔天,十来天不见太阳,天气阴冷无比,兵士们都躲在帐篷里烤火取暖。姜子牙忧心忡忡,兵贵神速,这样耽误下去,等醉生梦死的纣王回过神来,增兵防备,周兵就失去优势了。于是,他派人四处张贴告示,悬赏重金,寻找能工巧匠,砍树造桥。梨河对面山上有个妙玄观,观里有个空明道长,一世修行,法力高深。空明道长有一个叫悟真的小徒弟,颇得空明道长的喜爱,学到了许多法术。这天,空明道长要外出云游,为...
· 鲨鱼吃什么?
多数的大型鲨主要吃的是鱼,但是饮食习惯也有可能会随年龄而变化,因为它们食肉成性,凶猛异常,所以就连“海中之王”鲸鱼见了它们也得绕道而行。不少人对鲨鱼的食性捉摸不透,其实鲨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主要以微小的浮游生物和中小型的鱼类为主要食物。其次还吃些海鸟、海龟等小型海洋哺乳动物。甚至还有人从捕获的鲨鱼胃中掏出了铁皮桶和汽车牌照,可见它的食性真的很杂。至于说到吃人,我们对鲨鱼的危险可有些夸大。据统计,每年去海滨度假途中死于车祸的人比被鲨鱼咬死的人多多啦!全世界350多种鲨中,也就只有30多种足够对人类造成伤害,像大白鲨、马可鲨、虎鲨、雄鲨等。还有几种少数鲨鱼:大青鲨、双髻鲨、锥齿鲨和噬人鲨,还是在它们非常饥饿的情况下,并闻到了血腥味的时候才有攻击人的现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