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朝均田制大发展和瓦解,为什么瓦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2
转发:0
评论:0
唐朝均田制大发展和瓦解,为什么瓦解?,唐高祖李渊以唐代隋之初,基本上仍沿用前朝的均田制。直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唐高祖李渊以唐代隋之初,基本上仍沿用前朝的均田制。直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基本统一全国,局势稳定后,才重新颁布均田令。此后又根据形势变化,唐玄宗先后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和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对原均田令作了两次补充和修订。唐朝均田制包括的内容大致如下:

  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和丁男(成年男子)每人受田100亩,其中包括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老男(60岁以上)、笃疾和废疾受口分田40亩,寡妻妾受口分田30亩;如果没有丁男,以老男、笃疾(重病、不治之病)和废疾为户主的,每人另受永业田20亩;杂户受田同于百姓;“若狭乡新受者,减宽乡口分之半”,即狭乡新受田的人,所受口分田数额为宽乡的一半。

  道士、和尚授口分田30亩,女冠、尼姑授口分田20亩;工商业者,在地多人少的宽乡,永业田、口分田各减一半授,即永业田10亩、口分田40亩,在地少人多的狭乡,则不受田;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一般妇女、部曲、奴婢、耕牛不再列入受田范围。

  自王公以下,凡官员都授给永业田;对于京师内外各官,还按官品高低将官田分配作为职分田,京师内外各级官府还设有公廨田。

  唐代取消了寡妻妾以外的一般妇人、官户以外的一般奴婢、部曲及耕牛的受田,增加了僧、尼、道士、女冠和工商业者的受田。通过减少授田对象,可以解决均田不足的问题。南北朝以来寺院经济发展、寺观普遍占有土地,因此唐代的田制承认了僧、尼、道士的受田地位。唐代的官吏永业田拥有产权,可以任意出卖、典押、租赁;土地买卖放松,使得官僚地主更容易通过兼并不断扩大自己拥有的土地,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推行的背景

  唐代的均田制的重新确定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很大一部分公私土地成为无主荒田;经过农民战争的冲击,大地主的势力被削弱、兼并力量也在不断萎缩,推行均田制的阻碍因素较少,因此均田制仍然具备实行的条件。亟须进一步发展农业、稳定政权是实行均田制的必要条件;存在大量的无主荒地为均田制的实行提供了物质支持;强大的皇权为均田制的实行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保证。

  正是因为均田法令的存在,使兼并土地的行为要受到严厉的制裁,抑制了豪强兼并土地。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第一,农民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所要求缴纳的租调、所要求服的力役被固定下来,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

  第二,对农民来说,实际收益的较规定的要少,分得的实际土地数量与规定的有偏差:土地的质量即肥力、地理位置等等也有所不同。

  唐朝均田制在北魏均田制的基础上,在扩大耕地面积、将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起来、恢复农业生产方面起积极推动作用,使得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经济空前繁荣,长期、普遍实行均田制还为隋唐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在籍的农户不断增加,使得国家能够掌握更多的劳动力,财政税收得到充分的保证:唐代均田制虽然不能够完全限制权贵豪强对土地的兼并,但多少起了一点抑制作用。

  均田制的瓦解

  唐代政府的屯田、营田和牧地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壤肥沃且水利条件好;而地主阶级的土地也不可能用来均田,即便是官田荒地还可以被用来赏赐权贵功臣,因此实际上,唐代用来均田的土地是极其有限的。能够用来授给的只有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十分有限,加上实际上口分田能还官的很少,用来均田的数量实在不足。加上人口增值,税收负担较重,农民遇到自然灾害就变卖田地,官僚地主兼并土地必然要发生,但是,唐代确实实行过均田制:京畿人户过多,唐太宗考虑将其“移之于宽乡”;开元七年、开元二十五年两次颁布均田令、天宝十一载下诏严禁兼并,都体现了封建国家希望维持均田制的愿望。

  唐代均田制衰亡的原因应该归结为土地无限制自由买卖导致官僚地主、权贵豪强不断兼并土地,荒地数量有限导致均田不足,使均田制无法继续实行,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后唐朝、服役加重、农民到处流亡给均田制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最终均田制废止。

  综上,商品交换的发展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打破自然经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土地的私有化和商品化;新的官僚贵族和地主商人兼并土地的强烈愿望迫使加速了均田制的灭亡;由于唐代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榨取租调,一旦出现社会动荡、农民逃亡,均田制的重要作用便随之消失;在分散的劳动和小私有者的前提下,如果土地是公有或国有,那么其财产关系就是隶属与奴役关系,这也决定了均田制必然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分化瓦解
分化瓦解分化瓦解分化瓦解的意思分化瓦解是什么意思分化瓦解什么意思分化瓦解的近义词分化瓦解的反义词分化瓦解的拼音【成语意思】:瓦解:制瓦时先用陶土制成圆筒形;再分部为四片;即成瓦。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用法分析】:分化瓦解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成语来源】:秦牧《湘阴热浪记》:“则以政策攻心,分化瓦解,迫使他们投降。”【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当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ēnhuàwǎjiě【英语翻译】:divideanddisintegrate【成语声母】:FHWJ【分化瓦解的近义词】:土崩瓦解、分崩离析【分化瓦解的反义词】:精诚团结、戮力同心【近似成语】:解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解囊相助:囊:口袋。解开口袋拿出财物来帮助...
· 瓦解星飞
【成语】瓦解星飞【成语】瓦解星飞【读音】wǎjiěxīngfēi【解释】像瓦片那样碎裂,像星星那样飞散。比喻人群离散,各奔东西。【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正青春似水,娇儿幼女成家计,无忧虑,少萦系;平地起风波二千尺,一家儿瓦解星飞!”
· 冰消瓦解
冰消瓦解【成语意思】: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用法分析】:冰消瓦解联合式;作谓语;用于误会、矛盾迅速消除。【成语来源】: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bīngxiāowǎjiě【英语翻译】:bethoroughlyremoved【成语声母】:BXWJ【成语分辨】:冰消瓦解和“涣然冰释”;都有“嫌怨、误会等完全消除”的意思。但冰消瓦解还可以表示疑难的消除;“涣然冰释”还可表示事物的崩溃或疾病的消除。【冰消瓦解的近义词】: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冰消瓦解的反义词】:重起炉灶、东山再起【近似成语】:解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
· 讲历史——洛阳的动乱和瓦解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是宦官权力向外扩张的具体体现。曹嵩继承了曹腾的爵位,而曹操也被举为孝廉,被朝廷征召为议郎,后来当上骑都尉。凭借这个官位,他带领军队攻打黄巾军。董卓占据洛阳之后,他便以讨伐过黄巾军的资历加入了反对董卓的联军。董卓之乱以何进试图诛杀宦官为其端,宦官的养子之后曹操站在董卓势力的对立面是理所当然。那个时候,没有人能想到,最终势力最大的,竟然是这位出身背景与别人都不一样的家伙。八股不同来源的势力要进行联合军事行动,也没那么容易。但光是他们的声势,就对董卓产生了极大的压力,迫使董卓决定离开洛阳,以避开东边的威胁,回到靠近自己势力基础的西边。董卓不仅自己带着军队走,还以武力挟持了献帝和整个朝廷都跟他走。他还以武力挟持大量洛阳人口跟他一起到长安。史书记载有多达两百万的人口被迫西行,这个数字很可能是夸大的,但这显然是一场在董卓军队的胁迫下出现的流亡大潮。走在流亡人群最前面的...
·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井田制什么时候瓦解的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由于关于井田制的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有学者却认为,井田制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这种制度可能从未得到严格的实施。井田制什么时候瓦解的?井田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瓦解的。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