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物和于阗国有什么关系?于阗国国王为什么姓李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3
转发:0
评论:0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物和于阗国有什么关系?于阗国国王为什么姓李,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洞口,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自此,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然而,这4万余件文物是从何而来的呢?

  学界有一种推测大约是这样的:景德三年(1006年),信奉教的喀喇汗王朝灭掉于阗佛教王国,这个消息很可能被从沙州寺院东逃的于阗人得知,在佛教像法灭尽思想的影响和穆斯林东进的威胁下,莫高窟的一些寺院将一些重要的经卷和佛像、幡画等集中起来,收藏在原来存放各寺剔除的经卷、外典、过时文书、旧幡画、佛像的洞窟中(今编号为第17窟),并将该窟洞口封闭起来,做了必要的掩饰。以后,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逐渐离开人世,藏经洞的情况也就不再为世人所知。

  还有一种推测是这样的:咸平五年(1002年),敦煌的执政者曹延禄的族侄曹宗寿发动兵变,曹延禄自杀,四年之后信奉教的喀喇汗王朝灭掉信奉佛教的于阗国,李圣天自杀身亡,自此西域大部分为教统治。可能是担心喀喇汗国东进,据说曹宗寿把大批经卷运至莫高窟封存,这也是藏经洞来源的推测之一,还有一种推测是藏经洞封存的都是作废的经卷,大约也是发生在曹宗寿执政时期。

  很明显地,不管是谁把经藏了起来,都无法脱离佛教传入中国的首站——于阗,而建立于阗国或者是城邦的尉迟家族,自公元前232年开始至公元1006年结束,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控制着于阗政权并与中原王朝以及敦煌保持了密切的往来。也正是这个原因,于阗王朝被称作李氏王朝、华夏孤忠,因为它的存在,教一直没有办法在新疆得到广泛的传播。

  据研究,尉迟本不是姓氏,而是最初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自第三代于阗王起,用这一头衔作为姓氏。912年,尉迟僧乌波继位为于阗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唐朝国姓李氏为姓。这位于阗国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圣天,公元912-966年在位,自他以李氏为姓后,于阗政权就被人们称为“李氏王朝”。

  然而,尉迟僧乌波为什么要给自己取汉名“李圣天”呢?这中间主要有两个历史渊源:一、唐玄宗天宝年间,于阗王尉迟胜入唐,唐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并授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安禄山起兵叛乱,尉迟胜自率兵赴中原之难,乱平后,终老长安。即于阗王是唐朝的女婿。二、在更早的时候,即尉迟家族建立于阗政权之初,其居民有一部分来源为华夏移民,这就是说,于阗原住民虽为雅利安人种的一支,使用属于印欧语系的方言和阗语,但他们身上的汉族血缘非常浓厚,汉化程度也非常高,是第一个得到丝绸外传的西域政权,也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

  李圣天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他继位时,由于于阗久陷吐蕃,又因中原唐末五代战乱,造成于阗同内地交通断绝。当时的他并不知唐朝灭亡,却按照中原朝廷的惯例,采用了内地通行的年号。同时,行政建制和职官制度也处处模仿唐朝,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认为于阗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政权。

  虽然与中原朝廷联系不上,李圣天却很快与沙州(敦煌)政权接上关系。其时,张议潮举兵打败吐蕃在敦煌建立张氏政权,受到于阗的支持和拥戴。李圣天自称“大于阗汉天子”,称沙州张氏为舅,从此双方交往十分频繁。

  后来,沙州张氏政权后继者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终于在后梁贞明六年(920),沙州实权旁落长史曹议金手中。曹氏统治敦煌期间,和于阗的关系更加密切,两地使者、僧侣来往不断。曹议金(张议潮外孙婿)把次女嫁给于阗王李圣天为后,李圣天第三女又嫁给曹议金之孙曹延禄为妻。双方由此又多出了一份“亲情”的血缘。

  正是这个原因,在敦煌莫高窟不仅有李圣天画像,还有“大朝(唐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像,以及“大朝大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受太傅曹延禄姬供养”像。一个西域国王的形象就这样被存留在了敦煌,他就是在莫高窟98窟中。李圣天画像头戴王冠,一身博带、雍容华贵的汉地装束,旁边的题记是“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这里的“大朝”也是李圣天对唐朝的称呼。

  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后,一直渴望国家统一和安定的于阗王李圣天,闻之欢呼雀跃、不胜欣喜。立即派使前往开封,向宋太祖表示祝贺和归属之意,并进贡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此后,双方使者,僧侣、商人来往频繁。李圣天还派其子多次赴朝,贡献方物,沟通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宋建隆三年(962年),喀喇汗王朝向于阗发动宗教圣战兼侵略战争,为了取得中央政府和沙州政权的支持,李氏王朝的使者不断往来于开封、敦煌和于阗之间。于阗国的三位太子也分赴沙州和开封,求得支援。然而,宋朝政府因内部事务纷扰,没能从军事上给于阗国予授助。面对如此形势,李圣天和他的儿子李从德太子都自奉中国守臣,在兵力远远逊于喀喇汗王朝的情况下,却把它打得落花流水。

  《宋史》记载:开宝四年(971年),“其国(于阗)僧吉祥以其国王书来上,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一,欲以为贡,诏许之”。这时候,在位55年的李圣天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儿孙们依旧保持了与中原王朝的友好关系。他的儿子尉迟苏拉给自己取名李从德,依然心向中原,做着西部边陲的守护者。

  于阗之所以要向宋朝报告战况并进贡大象,一方面是地方政权向中央政府应有的例行公事,另一方面是对宋朝在战争期间给予于阗的道义上的支持表示感谢。。此战后的20多年里,于阗和喀喇汗王朝的战争进入了拉锯状态,很快,战争已几乎耗尽了于阗的所有国力,直至1006年喀喇汗王朝攻陷和阗城。

  随着阗王国的灭亡,教很快在新疆取得了统治性地位。也许就在那个时候,敦煌的僧人们才将经卷藏了起来,被尘封了一千多年。虽说,藏经洞被发现后只有几年工夫,一批批价值连城、堪称国宝的绢画、麻布画、木版画、经文以及各种文字的手写本,均流失到了海外,但是,文物可以被盗,历史却永远在那儿,无论如何于阗人都站在中国敦煌文化的源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于阗
名称于阗又作于寘,可能为*Godan的对音,其完整形式为go(原意为“牛”,后用来称呼于阗人)加上伊朗语的后缀-stâna(“斯坦”,土地)组成,意为“牛国”。于阗在于阗语中的早期形式为Hvatana,晚期发展为Hvamna-/Hvana-/Hvam-的形式,汉文对音为“涣那”,元代则称之为“五端”“兀丹”“斡端”等。另外在于阗本地的佛教传说中,其民间词源附会为梵语的Gostana,意为“地乳”。领土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历史汉代以前及汉代和六朝传说中于阗国为孔雀王朝阿育王的一子地乳王所建立,建立于公元前232年。早期居民有来自南亚的印度人、汉人、人以及来自伊朗的西徐亚人。根据汉书记载,于阗在公元前125年至公元25年间,于阗有3300户,1万9千300多人口以及有240...
· 李圣天:五代、宋初的于阗国王
唐朝灭亡后,中原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状态。912年,尉迟婆跋继位为于阗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唐朝国姓李氏为姓。这位于阗国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圣天。自李圣天以李氏为姓后,于阗政权就被人们称为“李氏王朝”。李圣天是五代、宋初的于阗国王,公元912-966年在位。尉迟氏是汉唐以来执政于阗的王族,《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于阗王名“位侍”,可能就是尉迟的异译。《新唐书·西域传》记载于阗“自汉武帝以来,中国诏书符节,其王传以相授”。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建国后说:“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可知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控制着于阗政权。据研究,尉迟本不是姓氏,而是最初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自第三代于阗王起,用这一头衔作为姓氏。魏晋南北朝时期向中原王朝进贡于阗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仍向中原王朝进贡。又兼并戎卢、扜弥、渠勒、等国。西晋时,...
· 神秘消失的古国(九):于阗
第十章于阗——迷雾中的美玉之邦于阗就是和田。公元前3世纪,东土移民1万余人来到于阗河下游,不久阿育王宰辅耶舍也率领7000人越过大雪山北上来到这里,他们决定联合建国,这就是《大唐西域记》中的“瞿萨旦那国”。这里正处于中国神话中神圣的昆仑山,它就在昆仑山北麓。这是古代中国内地与印度的中转站。从于阗越过昆仑山就是印度河。于阗王国是著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美玉之邦,是驰名天下的“瑶玉之所在”。中国出产玉石的地方木少,但“凡玉,贵重者皆出于阗”。于阗还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名扬中外的“绢都”,为丝绸贸易增光添彩。于阗,曾经的西域乐园于阗古国,清代时曾被称为和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位于今天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大国,又被称为器萨巳那、涣那、屈丹、于适、豁丹等。于阗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和卡拉喀什河流经这个绿洲,河中盛产美玉,其中品质上乘者呈白色,润如羊脂,...
· 神秘消失的古国(九):于阗
于阗就是和田。公元前3世纪,东土移民1万余人来到于阗河下游,不久阿育王宰辅耶舍也率领7000人越过大雪山北上来到这里,他们决定联合建国,这就是《大唐西域记》中的“瞿萨旦那国”。这里正处于中国神话中神圣的昆仑山,它就在昆仑山北麓。这是古代中国内地与印度的中转站。从于阗越过昆仑山就是印度河。于阗王国是著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美玉之邦,是驰名天下的“瑶玉之所在”。中国出产玉石的地方木少,但“凡玉,贵重者皆出于阗”。于阗还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名扬中外的“绢都”,为丝绸贸易增光添彩。于阗古国,清代时曾被称为和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位于今天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大国,又被称为器萨巳那、涣那、屈丹、于适、豁丹等。于阗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和卡拉喀什河流经这个绿洲,河中盛产美玉,其中品质上乘者呈白色,润如羊脂,故名羊脂玉,桑蚕和丝织业也很发达。同时,这片绿洲是...
· 心向中原的于阗国王李圣天:西部边陲的守护者
李圣天是五代、宋初的于阗国王,本名尉迟僧乌波,公元912-966年在位。尉迟氏是汉唐以来执政于阗的王族,《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于阗王名“位侍”,可能就是尉迟的异译。《新唐书·西域传》记载于阗“自汉武帝以来,中国诏书符节,其王传以相授”。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建国后说:“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可知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控制着于阗政权。据研究,尉迟本不是姓氏,而是最初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自第三代于阗王起,用这一头衔作为姓氏。因李圣天“自称唐之宗属”,所以过去有人认为他是汉族血统,其实这是误解,唐代吐谷浑、奚族、沙陀等部族首领仰慕大唐声威都曾改姓为李。还有人认为他是公元840年西迁后的回鹘人,这也值得探讨,根据汉文史籍和于阗塞语文书等记载可知当时于阗佛教王国的王族和基本民众仍是塞种人。李圣天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中,行政制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