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为什么冯忌初次见赵王就赢得赵王的信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9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为什么冯忌初次见赵王就赢得赵王的信任?,冯忌是战国时期人,他与赵平原君和赵孝成王的弟弟庐陵君的关心非常好。在长平之战

  冯忌是战国时期人,他与赵平原君和赵孝成王的弟弟庐陵君的关心非常好。在长平之战后,冯忌曾陈述利害,力劝平原君不要进攻燕国,得到燕王的同意。

  冯忌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辩士,他能在见了一面的情况之下,就能取得赵王的赏识和信任,这足以说明冯忌的胆识和博学。

  冯忌求见赵王,有些毛遂自荐的性质,说明来意以后,负责传达的人,便引领他去见赵王。但当冯忌见了赵王以后,冯忌却拱手低头,表现出一副想说话又不敢说话的模样。

  赵王见了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不免的有些失望。赵王心想,既然有勇气来自荐,他肚子里一定是有点儿墨水的,但是,当他看到冯忌的表现,与自己的想法相去甚远。不由得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这一切冯忌都看在眼里。其实冯忌既然敢来见赵王,他已经是筹划得很圆满了。

  赵王为了礼貌,还是应付地问了一下冯忌说:“您为什么这个样子呀?”

  冯忌铿锵有力地说:“我有个朋友,介绍一个人给服子,不久他就问服子,那个人犯了什么错误,以至于你有些怒色呢?”

  服子对我这个朋友说:“你的客人犯了三个错误:望着我发笑,这是轻慢的表现,这是其一;

  第二个错误是:说话中不称老师,这是违背师道的表现;

  第三个错误是:交情很浅而进行深交,这是违背礼节的表现。

  我的这个朋友微微一笑说:“不对。望着人笑,这是和气的表现;而谈话中不称老师,这是因为是平常的谈话;交情浅而深谈,这是忠实的表现。”

  冯忌把最后的一句话说得力量比以前的话语更强了些。

  冯忌顿了顿,接着说:“从前尧在荒野中见到了舜,与舜坐在树底下交谈,树影刚刚移动之间,就把天下交给了舜;

  伊尹拿着煮饭的鼎和切肉的板去见汤,他的姓名还没为人所知,就做了掌握军政大权的三公。

  假如因为交情浅薄而不能进行深入交谈的话,那么天下就不会传给舜,三公就不会授给伊尹了。”

  当冯忌的话刚刚落地,赵王信服地点了点头,对冯忌说:“您说的很有道理。”

  冯忌见时机一道,马上接口说:“如今我这个外来的臣子,是和大王交情很浅薄的,现在是否可以赐予我一个机会,和大王进行深谈一番呢?”

  赵王见冯忌引经据典,说话是有理有据,谈吐不凡,赵王和悦地点点了头,表示认可。

  于是冯忌这才和赵王推心置腹地进行了交谈。

  冯忌和赵王相见,一见之下,便取得了赵王的信任,是很困难的。但是冯忌却将交浅言深的意思发挥到了极致,把本来是官场交往的大忌,变成了取得赵王信任的敲门砖,不得不佩服冯忌的机智和才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虞卿只见了赵王两次,为什么就直接被封高官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虞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战国历史,众说纷纭,君德浅薄,诈伪并起。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经衰落成为十足的小国,对于主导华夏大地上的政治制度,早已有心无力,那些曾被周王室分封的用来维护自己统治的诸侯,也成为了一把彻底摧毁周王室统治的利剑。诸侯各自为政,上无强主治理,中原大地彻底开启了战争的模式。但此时的战争早已不是排兵列阵然后开打的方式,春秋时期宋襄公的“仁义”也成为了诸侯中的笑柄,兵者,诡道也,才是对战争最为准确地描述。说起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一场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视,这场战役就是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为何不得不说长平之战呢?这是因为此战决定了整个战国局势的走向,战国末期最有能力和秦国一决雌雄的赵国,经此一役,彻底丧失了元气,战国也打破了诸侯相互制约,而迎来了秦国独强诸侯方弱的格局。长平之战打响之后,其实赵国已经面临了必败的结局,只因秦国是骨子里的强大,而赵国只是表面...
· 韩广的生平擒纵赵王
武臣便欲侵燕,亲率张耳陈余诸人,出驻燕赵交界的地方。早有探马报知韩广,韩广恐赵兵入境,急令边境,增兵防守。张耳陈余,觇知燕境有备,拟请武臣南归,徐作后图。偏武臣志在得燕,未肯空回,耳余也无可如何,只好随着武臣,仍然驻扎。惟彼此分立营帐,除有事会议外,各守各营,未尝同住。武臣独发生异想,竟思潜入燕界,窥探虚实,只恐耳余二人谏阻,不愿与议,自己放大了胆,改装易服,扮做平民模样,挈了仆从数名,竟出营门,偷入燕境。燕人日夕巡逻,遇有闲人出入,都要盘查底细,方才放过。冒冒失失的赵王武臣,不管甚么好歹,闯将进去,即被燕人拦住,向他究诘。武臣言语支吾,已为燕人所疑,就中还有韩广亲卒,奉令助守,明明认得武臣,大声叫道:“这就是赵王。快快拿住!”道言未绝,守兵都想争功,七手八脚,来缚武臣,武臣还想分辩,那铁链已套上头颈,好似凤阳人戏猢狲,随手牵去。咎由自取。余外仆从,多半被拘,有两三个较为刁猾,转身就走,奔...
· 刘邦之子赵王刘友有几个儿子?赵王刘友的儿子简介
刘友(?―公元前181年),汉高祖刘邦第六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西汉诸侯王。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受封淮阳王。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吕后派人毒杀赵隐王刘如意,改封刘友为赵王。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刘友的王后(吕氏之女,可能是吕后的侄女)因刘友宠爱其他姬妾,心生妒忌,便向吕后诬告刘友想反叛。吕后大怒,于是召刘友进京,将他起来,并断绝粮食,刘友饿死在之所,以平民礼节下葬,谥号幽王。儿子赵王刘遂,刘友长子。刘遂是汉高祖刘邦之孙,赵幽王刘友之子。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刘友去世,吕后将侄子吕禄封为赵王。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大臣们诛杀吕禄等所有吕氏,于是将刘遂封为赵王。河间文王刘辟强,刘遂弟。孙子河间哀王刘福,刘辟强之子。
· 赵王杨杲深得隋炀帝的宠爱,但在赵王杨杲十二岁时,竟被他所杀?
隋炀帝宣华夫人宣华夫人本为隋炀帝之父隋文帝的姬妾,南北朝时期陈国公主,陈被隋朝击败后进入隋掖庭做宫女,后被隋文帝宠幸成为文帝嫔妃后又因被隋文帝看上二度入宫,不久后香消玉殒。宣华夫人像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废先太子立杨广后不久,独孤去世,隋文帝为排解心中思念和烦扰,开始宠幸宫中貌美的一些姬妾,其中就有宣华夫人。然而文帝在独孤皇后死后郁郁寡欢,杨广被立太子的第四年,文帝病倒长时间卧床休养。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照顾左右,杨广也在仁寿殿伺候。据传,某天宣华夫人出去更衣,杨广便跟去预行不轨,挣扎之下其衣衫不整的回到寝殿,神色慌张被文帝看出来,逼问下才知是儿子杨广心生邪念。文帝大怒欲废太子,不料被杨素先一步告知杨广,杨广便矫昭囚禁兵部尚书等人,控制皇宫,不久后传出皇帝驾崩的消息。宣华夫人对此感到恐惧,奈何无可作为,又加之隋炀帝喜欢他让人送礼,宣华夫人便在这种压力和半推半就的情况下与隋炀帝发生了关系。文帝去世后...
· 自古赵王多薄命!盘点历史上死于非命的赵王爷
今天我们来聊聊死亡率最高的王爵——赵王。在历史上,获封“赵王”的,基本能够善终的没有几人。赵雍,赵武灵王,是赵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增强了赵国军事力量,陆续攻灭中山、林胡、楼烦等国。赵武灵王正当盛年时候,便传位庶子赵何,自号为“主父”,全力攻击匈奴,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让赵国成为仅次于秦、齐的军事强国。赵雍嫡长子叫赵章,赵武灵王废长立庶,赵章很是不满。某日,赵雍率领全体皇族和高级官员前往沙丘度假,不甘失败的赵章和大臣田不礼乘机作乱,结果鹬蚌相争,两败俱伤,赵章和田不礼被杀,赵武灵王被叛军包围达3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饥饿难耐,就掏雀窝捉幼雀生食充饥,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网络配图赵迁,赵幽缪王,赵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在位前期任用大将李牧,但信谗言,杀害了李牧,导致赵国再无良将,最终被秦国所灭,赵王迁本人也被俘虏,赵国灭亡。秦王将赵王迁流放房陵。赵王晚年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