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京剧老生"余派"创始人:余叔岩的生平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03
转发:0
评论:0
京剧老生"余派"创始人:余叔岩的生平简介,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艺名小小余三胜,京剧老生。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鑫培)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诞辰:1890年11月28日,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六日;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方虚心求教。姚增禄、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桐秋、陈德霖、鲍吉祥等人,都是他请益的良师。王荣山、贯大元等人,都是他交流艺术的益友。业余谭派老生研究家王君直和陈彦衡,在唱念方面对他帮助最大,王君直曾介绍李佩卿做他的琴师。

  余叔岩幼时用"小小余三胜"艺名出演于天津下天仙戏院,红极一时,变声后回北京休养,后因病倒仓回京,得其岳父陈德霖之助,向钱金福、王长林等学把子和武功,由姚增禄授其昆曲戏《石秀探庄》等。同时向陈彦衡、爱新觉罗·溥侗(红豆馆主)、王君直等人学谭派唱腔。在此期间他用心观摩谭鑫培的演出,凡与谭氏合作过的鼓师、琴师乃至检场人、龙套,他都一一虚心请教,技艺大进。并参加春阳友会票社,多方学习,用功不懈。1918年后,嗓音恢复,以叔岩之名重返舞台。他充分发挥其学谭心得和本身特长,上演大量老生剧目,文武昆乱不挡,一举成名,与杨小楼、梅兰芳在当时京剧界鼎立而三,并称"三大贤",代表了20世纪20至30年代老生、武生、旦角的最高艺术水平。

  1923年8月22日,在紫禁城内漱芳斋,京剧名流汇聚一堂,登台演出16个剧目。其中《定军山》余叔岩。他除不断演出于北京之外,曾数次去汉口、上海、天津各地演唱,誉满全国。1928年后由于身体多病,除义务、堂会戏外,不再演营业戏。余叔岩舞台生活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在京剧老生界留下了久远的影响。十年所演的剧目之中很多都成为后学的典范。《琼林宴》、《八大锤》、《捉放宿店》、《盗宗卷》、《定军山》等谭派标准剧目,经他演唱,出神入化、才调秀出,最能见赏知音。他对每一剧目无不精益求精,普通一戏经其润色便能离世异俗,《搜孤救孤》等戏经他演出,石破天惊,成为传世之作。《法场换子》虽未曾在舞台上演过,只是平时吊嗓唱,但其[反二黄]唱腔极富创造性,已成为典范之作。

  余叔岩公演期间,虽与杨、梅各树一帜,但合作从未间断。他们的合作对京剧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典范作用。1920年,余叔岩开始与杨小楼合作,与杨合组中兴社。他们合作的剧目有《八大锤》、《定军山·阳平关》、《连营寨》等,皆为功力悉敌、珠联璧合之佳作。梅、余之《游龙戏凤》、《打渔杀家》,余、杨、梅之《摘缨会》均为旷代绝唱,后世法程。

  艺术活动

  理论研究和社会活动

  余叔岩1928年后虽不再作营业演出,但并未中断其京剧事业。他一直重视京剧的理论研究、社会活动和授徒工作。1931年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国剧学会。他以他与张伯驹合编的《乱弹音韵辑要》作为学会附设的传习所的音韵学课程教材,并写出了京剧胡琴《老八板》文章,发表在1932年《国剧画报》第13期上。1932年,余叔岩在国剧学会中公开作了关于京剧老生演唱法则的讲演(1932年《国剧画报》28、29两期刊登过这次讲演的消息和部分内容),从多方面概括了余叔岩所主张的京剧老生演唱法则,是研究余叔岩演唱艺术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代表剧目

  余派剧目基本同于谭派,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断臂》、《战太平》、《审头刺汤》、《清官册》、《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盗宗卷》、《南阳关》、《宁武关》、《镇谭州》、《定军山》、《战宛城》、《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金台》、《太平桥》、《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琼林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京剧老生余叔岩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i,i与岩通,i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艺名小小余三胜,京剧老生。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鑫培)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诞辰:1890年11月28日,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六日。学艺折叠编辑本段.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
· 余叔岩:京剧第三代“老生三杰”之一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他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的“老生三杰”。他全面继承了祖父余三胜(第一代“老生三杰”之一),老师谭鑫培(第二代“老生三杰”之一)的丰厚传统,特别深入地钻研了集前辈技艺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他向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诗词书画,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四声、音韵方面的知识。凭着他的文化素养,在全方位掌握了谭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又从博雅精深处寻求发展,达到了“出蓝胜蓝”的再创造境界,创立了自己新的艺术流派,世称余派。因为体弱多病,余叔岩自成一家后,活跃在舞台上的时间并不长久,只有1917年到1928年十多年,但他的艺术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
· 京剧老生演员余三胜
余三胜,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七娘山村上余湾人,(1802-1866)本名开龙,字启云,著名京剧老生演员。艺术经历折叠编辑本段.余三胜出生于梨园世家,原为湖北汉戏末角演员,于清道光初期进京搭徽班演唱,改唱老生,时为春台班领衔主演,同治二年(1863)入广和成班。.艺术特色折叠编辑本段.《黄鹤楼》中余三胜饰刘备余三胜原唱汉调,清道光年间为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台柱。他通文墨,口才便捷,常自创新腔。他的嗓音醇厚,声调优美。他在汉调皮黄和徽戏二黄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艺术特点,创造出抑扬婉转、流畅动听的京剧唱腔。当时余三胜以擅唱“花腔”著称,所谓花腔,实即旋律丰富的唱腔。余三胜在京剧唱腔的创制上,就在于丰富了京剧演唱的声音色彩,加强了京剧唱腔的旋律。据记载,京剧中的二黄反调,如《李陵碑》、《乌盆记》、《朱痕记》等剧中的反二黄唱腔,均创自余三胜。余三胜不仅将徽、汉二腔融于一炉,创制出旋律丰富具...
· 余叔岩的故居
余叔岩故居,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武区椿树上头条。原宅坐北朝南,南北长36米,东西长29米。分中、东、西三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武区椿树上头条。原宅坐北朝南,南北长36米,东西长29米。分中、东、西三路。大门设于东南角,一间如意式大门,旁跨门房1间,其北又有2间房两排,通后院。西路有房二三排,后拆改。主院北房5间,前后廊,东西房各3间,不出廊。西厢房南山墙间原有障墙,中辟双柱垂花门,已拆改。余叔岩(1890~1943),初学昆曲,后学谭派唱腔。加入“春阳友会”票房后,常在浙慈会馆借台练戏。曾拜谭鑫培为师。1915年加入梅兰芳班社。1917年后成为谭派主要传人。20世纪20年代末与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并称“四大须生”。1931年11月与梅兰芳、李石曾、张伯驹等成立国剧传习所。余叔岩故居在宣武区椿树街头条。原宅坐北朝南,南北长36米,东西长29米。分中、东、西三路。大门设于东南角,一...
· 余三胜:老生三鼎甲之一,也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
余三胜,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人,(1802-1866)本名开龙,字启云,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余三胜所擅长的剧目,以唱、做并重者为多,如《定军山》、《秦琼卖马》等。余三胜(1802-1866),原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省罗田县天堂寨七娘山村上余湾人。幼学汉戏,工老生,后改唱京剧。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春台班",至道光中期,蜚声梨园,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余精文墨,善口才,文武兼长,富于创新。在徽调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首将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相结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点,创作皮簧唱腔;又揉西皮、二簧、"花腔"为一体,创制二簧反调。在念白上,将汉调基本语音与京、徽语音相结合。善于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把青衣小腔溶于老生唱腔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为后辈所仿效。《都门杂咏》有诗云:"时尚黄腔似喊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倚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天津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