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宋为什么没有灭掉大理国?大理国为什么能存在那么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67
转发:0
评论:0
北宋为什么没有灭掉大理国?大理国为什么能存在那么久,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逼迫柴宗训禅位建立了北宋。此时,中土之内由

  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逼迫柴宗训禅位建立了北宋。此时,中土之内由周世宗柴荣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战乱了几十年的中原王朝稍稍有了统一的希望,然而柴荣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宋朝代周以后又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终于将长城以北的中国统一。

  当年由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借辽兵,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人。燕蓟地区一直是拱卫汉族中原王朝的坚固屏障,因此北宋从建国开始就一心想要重新夺取此地,来保护华北平原下的京都汴梁。可是由于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内部战略指挥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失误,所以北宋在和辽朝的战争中处于劣势。

  后来西北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了西夏,经常对北宋边界进行骚扰,北宋对西夏出兵,结果又是屡战屡败。北宋整个时期,与夏辽两国的战事一直都是输多赢少,到头来签订协约,用岁币和布匹茶叶才换来来之不易的和平。

  此时在北宋的西南边境上,还存在着一个政权,即大理段氏。相比于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大理国无论从军事上还是经济政治上都远不及西夏和辽国。那么为什么北宋没有将大理国纳入自己的版图,而是任由其在西南边界发展壮大?

  第一,北宋整朝军事战略布局都在北方

  自从周朝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死烽火戏诸侯的幽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汉高祖在建国之初便被围困在白登,再到西晋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汉族政权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因此前车之鉴,北宋将重点兵力全部布局在北方,不管能否战胜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仍然坚持出兵北击。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放纵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中原汉族王朝将会有灭顶之灾。

  相比北方的西夏和辽,北宋边陲的大理就显得弱小的多了。并且自古以来,此地民族众多,无法形成统一的强大政权,所以大理对北宋王朝几乎构不成什么威胁,北宋就任由其自生自灭。再者,北宋军事能力有限,无法进行南北两线的战事,故没有选择吞并大理。

  第二,吞并大理的成本太大但获得的利益却少得可怜

  自古以来西南地区就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是却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设置郡县,仍旧是一种少数民族部落的形式存在着。原因就是云贵地区民族众多,而且地势艰险,中原王朝无法将这些地方有效的集中管理,就算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也只是将像孟获这种强部落首领征服,然后让其代为管理。再之,云贵地区非中原传统农耕民族,赋税少不说,如果真要统一,中央政府还须进行财政支持。北宋虽然富庶,但是北方战事吃紧,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如果加上大理,不仅不能提供物资,反而还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第三,大理向北宋称臣已是藩属国

  中原王朝对于西南边陲地区的管理模式向来都是名义上是本国领土,可是内部仍旧任其发展。元代的理藩院,明清的羁縻制度,土司制度,都是很好的例子。

  宋徽宗时期,云南大理国仁宣帝段和誉(就是天龙八部里段誉的人物原型)遣使向北宋朝贡,宋徽宗下旨封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大理国王。所以在北宋看来,大理皇室终究只是一个王,不是一个帝,这在当时的法理上来讲,大理国本来就是宋朝的地盘,因而北宋没有出兵吞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理国
历史建国段思平先祖为武威郡人,始祖段俭魏,佐南诏大蒙国蒙氏为清平官,为东汉武威太守段颎的第17代子孙,六传至段思平。思平为幕览(小府副将),后因战功,成为通海节度使。公元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其弟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杀段思平。在被杨干贞追杀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公元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睡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其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天大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
· 北宋时期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
段正淳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主角段誉的养父,刀白凤的丈夫,北宋大理国镇南王,深受保定帝器重。又是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李青萝和康敏的情人,木婉清(秦红棉所生),钟灵(甘宝宝所生),阿朱,阿紫(阮星竹所生)与王语嫣(李青萝所生)的父亲,自始至终都把段誉(刀白凤与段延庆所生)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段正淳生性风流。惹下了不小的风流债。然而人虽多情,却又痴情,最终为情而死,是金庸笔下当之无愧的情种。人物经历编辑背景段正淳是北宋时期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为国字脸,样貌颇有威严,但生性风流。段正淳的兄长是大理国皇帝段正明,妻子是刀白凤,不过生性风流,在外欠下的风流债不少。段正淳情人有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李青萝和康敏,而他与情人所生的私生女儿有木婉清(秦红棉所生);钟灵(甘宝宝所生);阿朱、阿紫(阮星竹所生);王语嫣(李青萝所生)。而妻子刀白凤的儿子段誉,和他并没有血缘关系,而是因为刀白...
· 为什么北宋没有将大理国纳入自己的版图而是让其发展壮大呢
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逼迫柴宗训禅位建立了北宋。此时,中土之内由周世宗柴荣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战乱了几十年的中原王朝稍稍有了统一的希望,然而柴荣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宋朝代周以后又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终于将长城以北的中国统一。当年由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借辽兵,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人。燕蓟地区一直是拱卫汉族中原王朝的坚固屏障,因此北宋从建国开始就一心想要重新夺取此地,来保护华北平原下的京都汴梁。可是由于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内部战略指挥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失误,所以北宋在和辽朝的战争中处于劣势。后来西北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了西夏,经常对北宋边界进行骚扰,北宋对西夏出兵,结果又是屡战屡败。北宋整个时期,与夏辽两国的战事一直都是输多赢少,到头来签订协约,用岁币和布匹茶叶才换来来之不易的和平。此时在北宋的西南边境上,还存在着一个政权,即大理段氏。相比于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大理国无...
· 蒙古打大理国为什么段氏皇族反而举手欢迎?
大理国可算是中国古代各边疆政权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了,这当然要拜武侠大师金庸先生所赐。那“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传奇曾经不知让多少或年老年少的“金粉”为之痴迷。可惜,历史中的大理国可没那么威风。其太祖段思平在云南建立大理国后,一直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关注于内政,在当时世界上不显山不露水的。大理国历代皇帝无论宋朝同不同意,都奉宋皇为宗主,对内往往被权臣制约,可说“南帝”做得都不怎么舒服。待传到十二代上德帝段廉义时,出现权臣杨贞义之乱,上德帝被杀。而另一权臣高智濂又起兵杀杨贞义,扶立上德帝之侄段寿辉为帝,是为上明帝。按说高家也算是霍光一类的人物,可忠臣没做多久,高智濂之子高升泰便废掉上明帝的儿子保定帝段正明。(这就是《天龙八部》里段誉的伯父了,可惜没有小说里那么厉害)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大中”。可能真是天佑大理,高升泰只当了一年“大中王”便一命呜呼。临死前也感到自己悖主篡位于心有愧,于是恢复大理...
· 南陲佛国—大理篇
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政权崩溃之后,白族中的贵族分子郑买嗣、赵善政、杨干贞、段思平先后起而进行政权的争夺,郑买嗣继南诏之后建立了长和国(公元902—928年)。赵善政推翻郑氏政权,建立天兴国(公元928—929年)。杨干贞取代赵善政,建立义宁国(公元929—937年),及至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乃夺得政权而建立了大理王朝。段思平建立大理之后,对南诏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都进行了调整。首先是肯定新兴的白族封建主们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扶持。如封白族封建主高方为岳侯,除承认其家族在洱海地区原有的领地之外,更赐与巨桥(今云南普宁)地方为其世袭领地;封董伽罗为宰相,亦除承认其家族在洱海地区原有的领地之外,更赐与成纪(今永胜)为其世袭领地;其余洱海地区的白族封建主如杨氏家族的封建庄园,也都得到扩大。对于洱海地区的白族和彝族中的村社农民,则是在承认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