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他历经三朝皇帝,扶立两朝皇帝成为一代名相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4
转发:0
评论:0
他历经三朝皇帝,扶立两朝皇帝成为一代名相,古代文人最幸福的朝代莫过于宋朝,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篡周建立大宋王朝后,立下了三

  古代文人最幸福的朝代莫过于宋朝,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篡周建立大宋王朝后,立下了三条誓言,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所以,宋朝的皇帝基本上对待大臣都是很温和的,就算惹皇帝不高兴或者是党争失败,最多也就是发配而已,很少有被杀头灭族的,因此,造就了宋朝文人盛世,大臣都敢上述直言。尤其是像包拯包青天这种犯言直谏人,或许真的只能在宋朝出现,同时宋朝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宰相,这与皇帝温和的对待大臣有关,今天就来说一说北宋名相韩琦。

  韩琦,是官宦世家出身,祖上三代都是当官的,他是老爸与丫鬟结合所生的,在三岁的时候父母就死了,他是被两个哥哥养大的。从小就刻苦读书,在20岁的时候他考中了进士,开始踏入仕途,那个时候宋朝皇帝是宋仁宗。刚开始是做了一个掌管宫室建筑、管理钱财的小官,几年之后升任为开封府推官,三年后又被任命为谏官。从这个时候开始,韩琦开始在朝廷崭露头角,就在他担任谏官的时候,因为他的一封谏疏,参了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说他四人庸碌无能,占着位子不办实事,导致四人在同一天被宋仁宗罢职,因此名动京城。

  新任宰相王曾对他极为赞赏,建议宋仁宗让韩琦到地方为官造福百姓,因此被任命为四川安抚使,因为当时四川旱灾严重,有很多饥民,韩琦到任后首先减免赋税、裁撤多余的官吏,积极主动的赈灾、施粥,史料记载他救活了一百九十万百姓,在四川百姓心中有极高的威望。因为功绩显著,被调回京城,随即又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因为当时西夏已经建国自立,当时的陕西百姓生活非常困难,到任之后直接免除了当地百姓苛捐杂税。还向宋仁宗建议撤掉了边境不作为的将领、官吏,举荐范仲淹到陕西为经略安抚副使,当时的陕西边境只有韩、范两人能震慑西夏,边塞上传诵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

  此后,韩琦时常是京城、地方、京城被来回任命当官,先后担任枢密副使参与,史称:“庆历新政”,但是,改革派还是被保守派给排挤出朝廷,导致改革失败。韩琦被安排到地方管理军事,他积极的整顿军吏,研究李靖兵法,是得定州军名冠河朔。曾经上奏宋仁宗把不法官员调走,否则就依法惩处,宋仁宗把人调回京城施以鞭刑。之后又被调回朝廷先后担任枢密使、宰相,封仪国公,在宋仁宗得三个儿子先后夭折后,韩琦建议宋仁宗尽早立皇储,最终选择了堂兄濮王的儿子赵宗实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宋仁宗死后,是韩琦拉着宋英宗继位的,维护了大宋王朝的稳定,让皇位和平交接,宋英宗登基后,加封为卫国公、魏国公。因为宋英宗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所以他建议英宗皇帝早点立皇储,英宗就立了颍王赵顼为皇太子,就是后来的宋神宗。英宗在位5年就病死了,韩琦又扶立神宗继位,被封为司空兼侍中。后来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韩琦是保守派,因此,就出了京城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及司徒兼侍中、判相州,最后死在了相州任上。韩琦是宋朝一代名相,被宋神宗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英宗庙庭,宋徽宗登基后追封魏郡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历经三朝的盛世为何以康乾两位皇帝命名?
康乾盛世或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关于康乾盛世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宣布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乾隆帝也宣称:“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国家势当全盛”,“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此外,除了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此有专门论述之外,当时官员使用“盛世”一词也较多,如:清政府在统一新疆全境后,户部右侍郎于敏中赋诗称颂乾隆帝:“觐光扬烈,继祖宗未经之宏规;轹古凌今,觐史册罕逢之盛世”。“盛世”,“全盛”等词汇经常在清朝臣民之口出现,并在乾隆时期的社会中逐渐形成“盛世”意识。“康乾盛世”的这种历史记忆逐渐成形,也被文人学士广泛接受,记载下来并流传至今。民国以来,学者对清朝多持批评态度。较早使用“康乾盛世”一词的是邓拓的《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但当时及之后20年间的学者,大多都对“康乾盛世”这一说法持有否定态度。认为是清廷御用文人和遗老叫出来的,只是...
· 他梦想成为一代明君为何却被迫当两次皇帝
前段时间《女医明妃传》很火,微博热搜天天上,但我还是很理智的把焦点从霍建华的脸上转移到朱祁镇的真实历史上来了。在我看来,朱祁镇也算一个让人又恨又爱的皇帝。提到土木之变和错杀于谦,大家会对他恨之入骨,但推行优老之礼和废除殉葬还是展现他人性光辉的这一面还是得到了不少人的爱戴。网络配图他少年接管家族企业,被寄予厚望,有一个成为一代明君带领明朝走向光明的梦想。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缺少亲情的关爱,自然格外的依赖陪伴他的宦官王振。也就是这用人上的失误成了最大的败笔让他一度失去了“企业”。《女医明妃传》对这段历史有很大程度上的还原,瓦剌逐渐强大,独揽大权的王振建议他御驾亲征,他便开始自我膨胀,极度的自信让他相信胜利归来就是向那些看轻自己的人证明的时候,可惜毕竟是初生牛犊没体验战场的残酷,这不怕虎的盲目自信让战争的失败成了必然。网络配图不过这也让他褪去了以前的孤傲偏激,在朱祁钰登基后还主动写信表示禅位,让...
· 历经五朝侍奉多个皇帝他靠啥成为官场不倒翁?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期间,契丹人灭了后晋以后,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五代”时期是一个形势极不安定的乱世,政权皇帝更迭频仍,官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一个动荡变乱的年代,连皇帝都坐不稳,冯道却营盘铁打,先后经历五朝,侍奉十一君,无论谁家天下他都做高官,朝朝为公卿,而且三次拜相,居相位长达二十余年。他为官时间之长,历任朝代之多,出任职务之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遍寻中国历史,冯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其父亲熟读诸子百家,受唐朝尊崇道家风尚影响,对道家极为推崇。冯道出生不久,父亲便依据《道德经》开篇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其取名为道,字可道。年轻时,冯道曾做过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
· 胡则为官40年历经三朝皇帝,死后被封神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现如今的中国发展依靠农业,而对于古时的中国而言,农业则是社会之基,农业活动可以说是国家最为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活动。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古时的农民地位是远远高于工人和商人的,而哪怕是皇帝也要在每年的特定时候有农业活动,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足以说明问题。中国是由农业供养的。正因农业与国之重,也导致了税收在农业上显得格外值得重视,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农业于中国而言是重要的。虽然重要,但并不能够意味着其发达程度。中国古时候的农业效益,更多时候并不是依靠人的力量,更不是掌握在人的手上,而是要看天气和自然情况如何。一旦干旱以及洪灾的情况出现,无人能够阻止巨大损失的产生。尽管农业发展极易受影响,甚至可以说极其脆弱,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征税的政策雷打不动地实行。尽管农民们饱受高税收之苦,也没有什么官员是会为农民说一句话的。毕竟在中央集权的国家中,统治者们最为看重的并不是良善仁义之心,而...
· 清朝大臣阮元有何诀窍历经三朝皇帝屹立不倒
阮元是清朝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大臣,他历经乾隆爷、嘉庆帝、道光帝三朝皇帝,地位却屹立不倒。最为重要的是,这三朝的皇帝都非常地欣赏和重视他。在阮元生平简介中可以看到,阮元的一生几乎是平步青云,仕途非常的通畅。图片来源于网络阮元生平简介中提到阮元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拿到今天来说也就是阮元本身就是一个高干子弟,他有着良好的家教,为他后来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地基础。阮元的祖父是武将,从小教他武学方面的知识。父亲也在朝为官,让他熟读《资治通鉴》,教他谋阵布略之功。母亲则教他诗歌、经学方面的知识,因此,从小他就在家人的熏陶下有着良好地素养和知识文化。阮元生平简介中提到,阮元年级轻轻就被点了翰林,后来又当过各地的学政大人,也就是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省教育厅厅长一类的级别。后来,又到各地当总督大人、最后升任大学士、少傅,可谓福泽深厚,一生官运亨通。他无论在哪个地方当官,都极为勤勉和清廉,总是要先将当地治理平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