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四大家族”怎么来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9
转发:0
评论:0
揭秘: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四大家族”怎么来的?,儒家学派一直有"颜、曾、孔、孟"四大家族之说,指的是孔子、曾子、孟子、颜回这

  儒家学派一直有"颜、曾、孔、孟"四大家族之说,指的是孔子、曾子、孟子、颜回这四位对儒家学说做出特殊贡献的先哲,历代帝王均对这四位进行分封,并由其后人世袭领爵。其中孔子的孙子子思,与颜回、曾子、孟子并称"四配",同时被封为述圣,但孔氏后人以衍圣公世袭,因此不计在内。

  儒家"四大圣人"指的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参、亚圣孟轲。

  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曲阜孔氏家族在尊儒的封建王朝,受到历代帝王的追封和赐礼。唐代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圣侯为文宣公,宋仁宗至和二年,因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改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一度改为奉圣公,但最终改回衍圣公,之后历代相沿不改。

  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家境清寒,处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论语·雍也第六》)的境地。然就其能有暇与父亲颜路“各异时事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情况看,亦当有一定家产。颜回当于十六七岁时,在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集中授徒前后拜师,从此以后跟随孔子学习生活,终身未仕,直至四十一岁死去。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尊为“复圣”。至今,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曾参字子舆。尊称为曾子。南宋时,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名轲,受学于子思之弟子),被尊为“四配”;自东汉明帝十五年起配祭孔子,唐高宗总章元年封为“太子少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郕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封为“郕侯”,政和二年改为“武城侯”,宋度宗咸淳三年封为“郕国公”,元至顺元年封为“郕国宗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

  姬姓,孟氏,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成“仁政”学说,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元文宗时,封孟轲为邹国亚圣公;明世宗时,去其封号,只称亚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清朝的这些官职怎么来区分?
近年来清廷戏流行,其现了很多官职称呼,都不是太清楚,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普及一下清朝官职的相关知识。网络配图总督、巡抚清朝的省一级官员中最大的就是总督,管理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员。如果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那么就是正二品;如果兼的是兵部尚书衔,则为从一品。但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曾国藩收拾了太平天国以后,慈禧认为他功大,将曾国藩升任为直隶总督,加正一品大学士,封爵一等候。清朝全国共有九个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驻保定,后改为天津)、两江总督(驻江宁)两广总督(驻肇庆)、湖广总督(驻武昌)、闽浙总督(驻福州)、四川总督(驻成都)、陕甘总督(驻兰州)、云贵总督(驻云南府)、还有一个比较特别是东三省总督,但那时也叫奉天将军,常驻盛京。巡抚是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大员。通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在全国各省分别设有巡抚,除了江苏巡抚驻苏州外,其他都在省城。清朝地方官员对总督(或...
· 儒家四大家族怎么排名?第一名传承2500多年不衰
儒家学派一直有“颜、曾、孔、孟”四大家族之说,指的是孔子、曾子、孟子、颜回这四位对儒家学说做出特殊贡献的先哲,历代帝王均对这四位进行分封,并由其后人世袭领爵。其中孔子的孙子子思,与颜回、曾子、孟子并称“四配”,同时被封为述圣,但孔氏后人以衍圣公世袭,因此不计在内。儒家“四大圣人”指的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参、亚圣孟轲。4颜回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3孟子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
· 揭秘: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办学经费从哪里来?
都知道孔子是民间教育的鼻祖,好多人都想孔子的办学经费是从哪里来的。众所周知,孔子的家境也不富裕,父亲去世的早,而且孔子的母亲又是父亲的小老婆,如此,孔子的办学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其一,官员赞助的。孔子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孔子靠着自己的辛苦付出,学习很勤奋,因此孔子的名气很大,至少在鲁国国都曲阜,大家都知道孔子,连国君都知道,孔子很不一般。孔子很有名气,一些官员便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孔子那里,刚开始孔子还不好意思,给人家点拨点拨,怎好意思收人家的好处,后来人员多了,大家都觉得孔子不收学费,不如送他点好处,比如购物卡代购券,久而久之,赞助就成了习惯。网络配图其二,学生交学费。孔子的学校是民办的,属于私营,专门教育贵族子弟。这些贵族有的是真金白银,还有比较贫穷的,大致也要交学费。孔子自己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矣”意思是只要你按时交学费,我就会很认真的教育你。传统的解释束是一束,十条。修是干肉,...
· 揭秘:历史上的比干是怎么死的?
比干,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淇县)人。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纣王之父)的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因此也被称为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相当于后世的丞相)。比干在20岁时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帝乙死后又以托孤大臣的身份辅佐纣王帝辛。比干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从政40多年,比干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深受后世推崇。至于比干的死因,据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描述是因为火烧狐狸洞而遭到由狐狸幻化而成的纣王宠妃妲己的记恨,最终被被纣王处以剜心之刑,终年63岁,由于感念他的忠诚,姜子牙在封神时,封其为文曲星,主管文运。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而不是史实,那么历史上的比干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史载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 揭秘:著名的大历十才子怎么排名?
“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其称号及所指人名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流派,他们既无共同的组织,也无共同的宣言,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审美趣味,遵循着共同的创作原则,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将他们看作是一个流派。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10夏侯审夏侯审,唐代(约公元七七九年前后在世)诗人,里、字、号、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末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工诗歌。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试“军谋越众”科及第。授校书郎,又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