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喜欢养熊猫的太后,死后还要熊猫来陪葬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78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喜欢养熊猫的太后,死后还要熊猫来陪葬,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为汉高祖刘邦的侧室,薄太后之墓。在薄太后的墓中,出

  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为汉高祖刘邦的侧室,薄太后之墓。在薄太后的墓中,出土了一种濒危的动物骨头。今天,尽管我们全力保护,这种动物仍然只剩下一千多只,处于濒危的边缘。可为什么说,造成这样的局面,与墓主人薄太后有关系呢?

  这里,小编不得不说说薄太后。她老人家当年并不招高祖刘邦待见。但人家留下了刘邦仅存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她当了太后时,刘邦,吕后等人都入土了。母以子贵,薄太后地位水涨船高。汉文帝死后,薄太后还很硬朗,她的孙子刘启又当上汉景帝,薄太后接着升级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老太太这才去世。

  薄太后去世后,汉景帝一想,爷爷刘邦“睡”了那么多年了,就别打扰了。还有就是吕后才是刘邦的正牌皇后,薄太后虽然到了太皇太后,但在刘邦那里,仍然是侧室。于是,薄太后去世后,汉景帝选择在刘邦的陵墓附近,为她单独修建一座豪华的陵墓,就是今天的南陵。

  薄太后的这座南陵,最早在西晋末年就被盗过,但我们仍然能从文献记载中得知,薄太后墓里的陪葬品十分丰富。在陪葬坑中,还为不少薄太后生前喜爱的各种动物,被一同埋葬。就在这些陪葬的动物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经濒危的动物骨头,它就是大熊猫。

  中国人太熟悉大熊猫了。它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动物,现在野外的大熊猫仅存在于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实在可爱,当年的薄太后也一定被它的萌样子给征服了,于是便把大熊猫留在宫里,当作宠物来养,甚至连死后都要带着陪葬。可太后养宠物,后果很严重,薄太后拿大熊猫当宠物,朝野上下,眼睛都盯着这位薄太后,傻子都明白皇宫里的生活,永远是封建王朝时尚的风向标。随着太后喜欢大熊猫的消息风传,相信很快能引来一场席卷全国的大熊猫宠物热。可怜的大熊猫,等待它们的只有被关进笼子里,当成宠物后,直到死亡的命运。就这样,一场全国性的大熊猫浩劫就这样开始了。

     
  

  今天看来,在那个连生态平衡这个词都没有的时代,我们似乎无法把大熊猫濒危的责任归咎到薄太后身上。但她将大熊猫当宠物的爱好,对大熊猫的存在,确实成了一种不小的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薄太后宠爱大熊猫
薄太后原名薄姬,是汉高祖刘邦一位并不得宠的妃子。但他却为汉高祖生下一个儿子,刘恒。汉高祖驾崩,吕后独揽大权。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心如蛇蝎的女人,让高祖最宠爱的妃子戚懿受尽酷刑,不仅戳她眼瞎子耳聋,还斩其四肢,让美貌绝伦的戚懿变成“冬瓜人”,仍在粪坑,生不如死,求死不得。吕后还将刘邦的8个儿子除掉6个。而薄姬,向来崇尚道学,无为自静,宽厚包容,低调做人,得以幸免。吕后让她去山西刘恒的封地生活,她便沉醉山林美景,与牛羊亲近,完全一副与世无争的表情。吕后见状,也就不在意薄姬了。吕后一死,群臣一致拥戴刘恒当皇帝。这样,薄姬变成了薄太后。薄姬贵为太后,仍然低调做人。她老家在苏州,自幼心灵手巧,女红技艺高超。她见京城郊野(现咸阳、礼泉一带)的农民不会纺织和刺绣,便亲自垂范传授。相传她是冬天下河教民女洗布而染疾,不治身亡。她使礼泉一带的民女精通布染布刺绣,让高超的技艺代代相传,各地商贾纷纷前来购买礼泉...
· 薄太后宠爱大熊猫
薄太后原名薄姬,是汉高祖刘邦一位并不得宠的妃子。但他却为汉高祖生下一个儿子,刘恒。汉高祖驾崩,吕后独揽大权。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心如蛇蝎的女人,让高祖最宠爱的妃子戚懿受尽酷刑,不仅戳她眼瞎子耳聋,还斩其四肢,让美貌绝伦的戚懿变成“冬瓜人”,仍在粪坑,生不如死,求死不得。吕后还将刘邦的8个儿子除掉6个。而薄姬,向来崇尚道学,无为自静,宽厚包容,低调做人,得以幸免。吕后让她去山西刘恒的封地生活,她便沉醉山林美景,与牛羊亲近,完全一副与世无争的表情。吕后见状,也就不在意薄姬了。吕后一死,群臣一致拥戴刘恒当皇帝。这样,薄姬变成了薄太后。薄姬贵为太后,仍然低调做人。她老家在苏州,自幼心灵手巧,女红技艺高超。她见京城郊野(现咸阳、礼泉一带)的农民不会纺织和刺绣,便亲自垂范传授。相传她是冬天下河教民女洗布而染疾,不治身亡。她使礼泉一带的民女精通布染布刺绣,让高超的技艺代代相传,各地商贾纷纷前来购买礼泉...
· 小熊猫
物理特征小熊猫下行时头先向下小熊猫的头骨小熊猫头部与身体的测量长度为50至64cm(20至25英寸),尾长28到59厘米28至59cm(11至23英寸)。雄性小熊猫体重为3.7至6.2千克(8.2至13.7磅),雌性小熊猫体重为3至6.0千克(6.6至13.2磅)。它们身体上部有红褐色软而长的皮毛,下部皮毛呈黑色、面部光滑,带有泪状的标志,具有坚硬颅骨牙齿。它们光滑的面部有着和浣熊相似的白色斑纹,但每个个体都可能有独特的标记。它们圆形的头上有着中型直立的耳朵,一只黑色的鼻子和一双乌黑的眼睛:几乎是纯黑色。它们长而浓密的尾巴有着六个交替的黄红色与赭色横向环纹,可以帮助它们在覆盖着苔藓和地衣的栖息树上保持平衡和伪装。它们的四肢呈黑色,短粗,足底有厚密的绒毛。这种绒毛在其肛门上也有,可以在积雪覆盖的路面或者是冰面上保暖,并且能够帮助隐藏其气味。小熊猫是专业(英语:Specialization(b
· 大熊猫
名称溯源古代中国人对大熊猫的称谓很多,先秦时期,《山海经》中记载有“白豹”、“猛豹”、“貔(貔貅)”、“驺吾(驺虞)”、“白虎”;《诗经》在《大雅·韩奕》中记有“献其貔皮”,《大雅·星矣》中记有“貊其德音”,《大雅·召南》中记有“吁嗟乎驺虞”。此后、从汉代《尔雅》至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汇集了历代古籍、传说、转称或谐音,在中国各地对大熊猫的称谓达30多个。在中文里,熊猫和猫熊都是近代用语,不是古代用语。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在四川宝兴县邓池沟发现了熊猫后,给“熊猫”定名为“黑白熊”(Ursusmelanoleucus)。熊猫(panda)这个名称其实是小熊猫(lesserpanda,也称火狐firefox、红熊猫redpanda)先取得的,熊猫科的学名Ailuridae便是取自于小熊猫的学名Ailurusfulgens。因为最初大熊猫被归类到熊猫科的关...
· 熊猫或起源于欧洲:史前“熊猫”被发现
一项新研究表示,西班牙发现了当今大熊猫的史前亲属。魅力无限的中国大熊猫可能起源于欧洲。根据最近在一个名为Zaragoza的城市附近发现该动物牙齿化石的科学家介绍,这种学名为AgriarctosBeatrix的物种,有1100万年的历史,生活于位于如今西班牙的一个湿润的森林里。大熊猫这些牙齿化石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大量关于该物种的信息,任职于西班牙马德里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研究项目负责人JuanAbella如是说。Abella在邮件上说:“比如说,所有的牙齿化石都具有一些列的特征显示它们所属熊类。对于像狗,猫,鹿或者其它脊椎动物类别,都有着相同的情况。”在分析研究了牙齿化石以后,他补充说研究者们“总结说他们属于熊科,更准确地说是归属于大熊猫的亚科分支。”而且同亚科动物之间的相似性非常惊人—Abella与他的同事推测这种熊有着与熊猫雷同的身体斑纹,因为如今多数尚存的该科目中的动物一样有着黑白相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