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死后为什么要把东吴交给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孙绍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坚长子、东吴开国皇帝孙权长兄。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孙策无疑是一位非常勇猛的武将,甚至能和吕布、关羽、赵云、马超等人相媲美。不过,历史总爱和人开玩笑,在孙策准备进一步建功立业的时候,他却在丹徒狩猎时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在孙策英年早逝后,江东的基业被孙权所继承。正是在孙策留下的江东基业的基础上,孙权得以和刘备、曹操争夺天下。那么,问题来了,孙策临终前明明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呢?
一
首先,在孙策去世前,他已经有一个儿子了,此人就是“孙绍”。不过,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绍的出生时间大约在公元199年。与此相对应的是,孙绍的父亲孙策,则是公元200年5月遇刺身亡的。由此,在孙策去世前,长子孙绍才1岁左右。回到孙策临终前的历史背景下,彼时,虽然袁术败亡,但是,对于江东来说,依然面临着刘表、曹操等众多强敌。而孙策一死,江东自然会陷入到混乱中。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让一个1岁左右的孙绍继承江东基业,显然不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体现。
二
同时,就孙权来说,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权出生于公元182年,在孙策去世的公元200年,孙权已经18岁了,虽然年轻,但也是一个成年人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年龄占据优势,孙权的能力也得到了兄长孙策的肯定。《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记载,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了这样一句话:“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在孙策看来,孙权带兵打仗不是很厉害,但是,在举贤任能上,孙权要强于自己。
三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同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不能重用,结果马谡真的丢了街亭一样。孙策临终前的一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纵观孙权的一生,带兵打仗确实无法和曹操、司马懿、诸葛亮等人相提并论,比如在合肥之战中,孙权可谓屡战屡败,甚至成为张辽威震逍遥津的背景板。不过,孙权在位期间,挖掘和重用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众多顶级人才,从而确保了东吴势力的壮大。由此,孙权因为年龄上的优势,加上自己的能力得到孙策的赏识,所以后者将江东基业传位给了他,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四
最后,那么,问题来了,孙策将江东基业传给了孙权,孙权后来是怎么对待孙策及其后人的呢?对此,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记载: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在曹丕和刘备称帝后,孙权也正式称帝。不过,在成为皇帝后,孙权仅仅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至于孙策的长子孙绍,仅仅被封为吴候,连一个王爷的爵位都没有。更为关键的是,孙权的后代孙皓在位时,有人传言孙绍的儿子孙奉应当即位,这促使孙皓诛杀了孙奉。总的来说,孙权及其后人对待孙策的后人,显然是不够厚道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