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什么不帮贤明的扶苏?而要去帮昏庸的胡亥继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此后,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不让外人知道死讯,按照惯例,应由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扶苏思想倾向于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当面提过意见,惹得秦始皇生气,把他派到西北大将蒙恬那里。
而这时,胡亥的老师,即宦官赵高却动起了歪脑子,他极力想让胡亥称帝,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大权在握了。始皇帝死时,扶苏正在西北鞭长莫及,如此一来只要说服李斯,赵高就完全可以把胡亥扶上皇位。
但这李斯平素与赵高关系也并不密切,并且又是极富谋略之人,要说服李斯,谈何容易啊!但是没关系,赵高是谁,雄辩之才可退百万雄兵之人啊!
赵高的口才究竟有多好呢,接下来,我们回到当时来剖析一下:
这赵高去说服李斯,可以堪称天下“说服案”的范本啊!赵高的最终目的是劝说李斯篡改遗诏,但见到李斯后,赵高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采取了迂回引导法,他开腔说:
“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于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皇帝死时,要扶苏回来参加葬礼的这封信,没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这封信没有人知道,现在胡亥手里。所以,谁继位,全由你我说了算。这话说得高艺术啊,全程是探听的口吻,而且也没有透露具体,这样说的原因是:万一李斯不配合,自己还有退路。
果然,李斯不配合,冷冷说:“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这话一出来,估计普通人心得凉半截,意思很明确:这事我不想说!
但赵高听到李斯的不满后,却有条不紊地继续陈述,显然,赵高此番是抱着“吃定你”的打算而来的。赵高看似无意地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蒙恬,这蒙恬和太子扶苏关系很好,也是谋臣之一,深得扶苏的信任。
在这种时候提蒙恬,一来等缓和气氛,二来也能引起李斯的注意:为什么突然提这个人,他想表达什么?于是,李斯耐着性子听下去了。
接下来,赵高从蒙恬的才干、功劳、谋略、人心等等入手,狠狠把蒙恬大人夸了一顿。这李斯默默听着,在赵高卓绝口才的描述下,李斯恍然间还生出了自卑感。赵高一看李斯表情有变,立马知道,可以抛出杀手锏了,于是他说蒙恬和扶苏的交情很好。其实,赵高这番话只有这最后一句是事实,其他的非常有待深究。但此时的李斯,已然动摇,甚至自觉:自己全然不如蒙恬。
就在这个当口,赵高抛出了关键性的一句:扶苏继位会立蒙恬为丞相。这是什么意思,赵高等于告诉李斯:扶苏继位,对你李斯大大不利啊,因为他要立蒙恬为相,没你什么事啊!李斯听到这,脸色一沉,陷入了沉思。其实说到底,赵高完全就是在靠口才“忽悠”,谁说扶苏会立蒙恬为相啦?没人说,但赵高却成功用这招,让李斯错觉“蒙恬肯定就是未来的丞相”。
但李斯毕竟也是聪明人,转念一想,反正不当丞相也没事,还是坚守本心为好。于是,李斯对赵高说:你回去吧,说我是奉先帝的命令行事,听从圣上之安排,我自己有什么可以考虑可以决定的呢?这里可以看出,李斯可以算得上忠臣,即使明知道扶苏继位自己利益可能受影响,但也依旧不改初衷。
但赵高怎么会肯这样就回去,他继续卯足了劲发挥他的雄辩之才!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这话是顺着李斯的话进行反驳的,目的是说服李斯接受:效忠圣上并不需要完全按照圣上的意思办,而应以天下苍生为要。
紧接着,见李斯似有所动,赵高马上抛出论证,证明天下的圣人都是善变的,他还把圣人会随机应变,不拘泥于固有这个正理搬了出来,恰到好处的驳了李斯的忠臣论。这话连起来说就是告诉李斯:篡改遗诏并非背叛秦始皇。
李斯马上反驳说:篡改遗诏的貌似都没好下场!赵高大喜,这说明李斯此时已经心动了,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说服李斯:篡改遗诏也不会没有好下场。
赵高说道:“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这话就相当有水准了,赵高的意思非常明确:篡改遗诏有没有不好下场不一定,但不篡改遗诏,却绝对会“祸及子孙”!然后,赵高论证了篡改遗诏能得到的种种好处。
听完后,李斯长叹“嗟乎!独遭乱世,既已不能死,安托命哉!”自此,李斯就已被赵高完全说服!活生生,赵高就把“黑”说成了“白”。这样的口才,即使不是李斯,换成刘斯,周斯,结果也大约是一样的!
所以,李斯最终舍弃扶苏拥立胡亥,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因为赵高口才过人啊!大约,李斯最终死于赵高阴谋之下,也与赵高出众的口才脱不了干系!看来,口才这东西,有时候比世间任何刀剑、谋略,都要重要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