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她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96
转发:0
评论:0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她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作品主题爱情有人说,杜拉斯的作品表现了淫妇荡女的世界,其实并不尽然。

  作品主题

  爱情

  有人说,杜拉斯的作品表现了荡女的世界,其实并不尽然。在通常谓况下,杜拉斯所写的人物都是一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几乎没有正当职业的游手好闲之人。

  对绝对爱情的追求,是杜拉斯文学作品中的最主要的主题,而且其他许多主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之服务的。尽管杜拉斯曾经宣称,她已经一点不喜欢谈论爱情了,爱情已不再使她感兴趣了。但我们发现,为爱所困的杜拉斯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绝对爱情的寻求。在她后期的文学创作中,尤其是在《情人》里,绝对爱情似乎完全被、肉欲所取代。杜拉斯的爱情观是独特的,在她的精神世界里、爱情能够照亮人的精神和感官,能够通过“我”对他者的开放,能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我。杜拉斯心里明白爱情是不会主动送上门的、必须自己去寻求,尤其是绝对爱情有时只有“第一次”。

  

  杜拉斯选择了对欲望本原的回归,试图通过的宣泄,剥离出爱的原欲,将爱情最原始的快乐交还给人类。在杜拉斯看来,也许这种没有了道德束缚的近乎纯洁的欲望,才是爱最核心助本质。杜拉斯对身体言说的坦率不仅体现在男女,还涉足了其他更为严格的禁忌,在内容上呈现出极为先锋的姿态。如对同性的欲望。

  尽管杜拉斯对欲望的追寻最终走向了虚无,但她的深刻之处,在于人格从紧紧束缚欲望的道德中解放出来,交还给绝望却永恒的欲望本身,使人退却、惊惧的犯罪感被纯洁而自然地打碎,人得以回归原本属于自己的欢乐,无拘无束地继续生命的探求。真正的痛苦不是欲望,而是人类把恶赋予了欲望。在作家中,描写欲望的并不少;金钱、情欲,但大都陷于疏常,缺乏杜拉斯对人性的深层探索,她写出的是纯沽无辜的欲望,它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美。确实,人首先是具有肉身实在的人,而生命的存在首先且一直是肉身的存在。控制生命之放,只会让生命枯萎,灭绝肉身的欲望便意味着生命的消亡。因而,杜拉斯的小说中同时透射着厚颜无耻与纯洁无理的光耀,回避着思维中惯有的理解,却在它所贯通的深度达到了广泛的接纳。

  女权

  杜拉斯本人虽然在谈话中否认自己是女权运动的领袖,但她确实参加过争取女性权利的各种活动。“我写作不是为了写女人,我写女人是为了写我自己,写那个穿越了多少个世纪中的我自己”。从她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典型的完全的女权主义作家,但是她确实在书中写了众多跟她一样的女人,她“总是作为女人来面对一切,来看待无论什么问题”。她的作品中渗透着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吸引大量女性批评目光的主要原因。

  孤独

  当人感受到孤独时,第一个反应便是远避,不假思索的逃避,因为人是群体性的动物。杜拉斯不回避人面对孤独时的恐慌,她抓住了人面对孤独时那种急欲逃脱的心理,对孤独的回避方式进行了夸张的展现。她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无法克服的孤独时常常表现得异常的极端,这种极端的方式有遗忘、嗜睡等等,饱受孤独折磨的人经常表现出魂不守舍的样子,如行尸走肉,更甚者就是完全的癫疯。

  杜拉斯的作品无一例外的使人感到压抑,情节的扑朔迷离,结构的支离破碎,语言的晦涩难懂,使得她的作品荣上了阴森恐怖的面纱,然而杜拉斯的黑色小说却带给人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杜拉斯的小说认可了人类不可逃避孤独的宿命,她认为孤独是个具有吸引力的老东西,积极乐观的面对它。使得被动的感受转换成为积权主动的生命体验。杜拉斯让一群身处孤独中的人们在精神上颠覆了孤独,使得那被认为是压抑的孤独感受转变成主动感知生命的内驱力。人在孤独中变得赋有生命力和战斗力,孤独像兴奋剂,刺激人们努力去寻求和接近生命的本质。

  责任

  殖民,战争,种族歧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直是杜拉斯关注的焦点。杜拉斯虽然很早就退出了法国共产党,但是她从来不忘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向世界上所有不公正的现象发出正义的谴责。

  艺术特色

  对于传统的小说来说,叙述意味着情节的产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一切都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而这些在杜拉斯的小说中都不具备,情节淡化到几乎没有,而且往往是破碎的、无序的,彻底远离了传统的“全知全能式”的叙述方式。杜拉斯的作品时就会发现,故事极其平淡简单,寥寥几句话就可概括。淡化故事情节的结果,必然是强化人物的心灵刻画和心理分析。

  杜拉斯的作品中,电影化手法的运用,加强了作品的画面感,却可能带来支离破碎的感觉。但杜拉斯凭借着她在小说中成功营造的某种情绪和气氛,赋予了貌似残缺、不连续的画面后一种内在的流畅。

  除了电影化手段的运用外,多重的叙述视角也是杜拉斯小说的一大特点。杜拉斯的作品不是由情节和冲突来贯穿的,而是由无数的意念拼贴而成。逻辑性的叙事被反逻辑性的心理意象所取代,在看似零乱无序中却有一种内在的连贯。这种模糊、不确定、非线性的叙事,呈现出强烈的后现代风格。但这种不确定、不完整的形式反而使作品有诗的品性。模糊、不确定容易使人联想,零碎、断裂、不完整造成了情感的悬置、紧张,再加上作家短小的句子、音乐一样反复出现的象征物、场景,都使读者仿佛置于诗、音乐的氛围。

  杜拉斯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为了表达作品主题而存在的,为了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她的人物形象就保持在模糊状态,但作家自己对每一个人物的内心都了如指掌,没有名字或者只有字母拼成的名字只是为了尽可能地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表达作品主题。杜拉斯的人物貌似于其他当代小说中的人物,空洞、扁平、模糊,缺乏鲜明形象,但他们内心充满欲望、渴望激情,受过生活的伤痛,精神游离于周围的人、物,沉浸在非理性的世界中,想象、睡眠、哭泣,叫喊是他们的非理性语言。他们是作家观念的代言人,正如诗歌中的意象,他们的存在赋予了文本简约、抽象却含蓄、深沉的风格,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诗化品格。

  对杜拉斯而言,背景的设置更多地是为了映衬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其小说特有的浓重氛围。但是杜拉斯小说的背景已经失去了传统小说的完整性统一性,而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倾向,并且描写非常简洁,常常只是一个事物、几句话,是完全写意的表达,但由于作家的语言具有极浓的情感饱和度,因而,只言片语就可能构成人物的心理背景,令人震动。

  单音节词和简单句构成了杜拉斯作品的主要句式框架,并且用的是平淡的并列手法,但由此却使短句之间产生了很强的意义生成能力,正如同诗歌的语言一般,留有充分想象空间的短句使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营造了简洁却丰饶的故事氛围。

  另外,杜拉斯还善于运用重复叙述为小说创造诗的意境,正如音乐和诗歌中的复沓手法,将那些关键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指向作者心头之结的场景,一次次反复描写,使文本产生诗的节奏和韵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樋口一叶作品有什么风格?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樋口一叶的作品注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这在其代表作品《青梅竹马》中表现得格外明显。《青梅竹马》通过一群居住于东京妓院区的未成年的孩子,在即将步入成年的变化,展现日本十九世纪明治时代的社会场景。一叶在刻画他们的性格特点时,集中描写形成这些特点的环境力量,包括自然及人文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比如那个孩子中的女王、人们叫她“大黑屋美登利”的姑娘,她美丽、活泼、任性、倔强、不解人事、追求浮华,还沾染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任意挥霍钱财,不以妓女的职业为耻,反以为荣等,形成其复杂性格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她姐姐是红妓女,父母对她娇生惯养,周围的人对她百般迁就;丝歌弦舞,爱呀不爱的风流传说,污染了她的耳目,渗透了她的灵魂。正如作家感慨,“在这种环境里长大,恰好是一块白布染上了红色,这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个龙华寺方丈的儿子藤本信如,有很高的天赋,学习成绩全校第一,外表阴沉古怪,内里怯懦忧郁,形成他性格...
· 巴金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创作题材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
· 赫尔曼·黑塞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写作风格
黑塞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也终于诗歌,他的诗歌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富于音乐节奏和民歌色彩的浪漫气息,表现出对旅行、自然和朴素事物的爱好,和他小说中的彷徨、孤独、感伤、梦幻以及对理想的渴望的浪漫气息完全一致。在他早期诗歌中,这种孤独、感伤的气息最为浓郁。他早期的小说也具有田园诗风格的抒情气息,与其中后期的作品有显著差别。黑塞的大多数作品主题都紧紧围绕人对生活的两极性的认识,是对这一思想的诗化表达。他在1924年写的散文《疗养客》中直抒胸臆道:“我要用诗句、用篇章赞美世界的二极性,因为在那火花闪耀的两极间我看到了生活的灿烂。……中国的老子为我们留下不少篇章,在那里生活的两极似乎在电闪之间触手可及。”黑塞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忍受着生活的两极分裂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在道德与人性、理智与感情、社会与个人间徘徊,为寻找两者的和谐与统一而苦苦探求。小说《德米安》描述了少年辛克莱在朋友德米安(上帝的化身)的引...
· 石黑一雄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创作特点
主题石黑一雄与其他少数族裔作家不同,尽管拥有日本和英国双重文化背景,但他从不操弄亚裔的族群认同,而是以身为一个国际主义的作家来自诩。他的小说题材繁杂多样,所设置的场景,人物也横跨欧亚文明。“记忆”是贯穿在石黑一雄创作始终的主题,第一部小说《群山淡景》讲述了英格兰生活的日本寡妇悦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长崎的灾难和战后恢复;《浮世画家》则通过一位日本画家回忆自己从军的经历,探讨了日本国民对二战的态度;《长日将尽》发生的背景是战后的英格兰,听年迈的英国管家讲述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无法安慰》讲的是在一个不知名的欧洲小镇,一名钢琴家如何挣扎着按照计划去演出的故事;《我辈孤雏》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上海,讲述一名私人侦探调查寻找了的父母的故事;《别让我走》涉及的主题是提供器官的克隆人……前几部小说都是聚焦于个体记忆,而在《被掩埋的巨人》中,石黑一雄与第一次将写作的主题设立在社会记忆与集体遗忘的问题之上,...
· 司汤达有着怎样的创作特点?写作风格是怎样的
作品主题意大利描写在司汤达的笔下,16世纪的意大利在社会面貌方面有三个特征:经济富裕、共和体制和反抗精神;16世纪的意大利人展示出追求自由的激情和追求爱情的激情;16世纪意大利在自然景物方面表现出静谧安宁的气质。意大利为司汤达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但他关注最多的是16世纪的意大利。1833-1839年,他发现和收集了许多意大利16世纪的手抄本,这些手抄本大多记载的是历代口头相传的故事,有16世纪的悲剧性纪事,决斗挑战书,毗邻贵族间的议和协定,各种不同题材的回忆录等等,用的文字是那不勒斯或罗马的方言,故事结构非常简略。《意大利遗事》中的多数中短篇小说是在这些手抄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巴马修道院》中故事的原型是发生在巧世纪末的《法尔奈斯望族创业史》。法布里斯入狱、公爵夫人设法营救他、越狱成功等场景可以在手抄本中找到原型。《巴马修道院》中公爵夫人的原型是《法尔奈斯望族创业史》中的瓦诺莎夫人,她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