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没想到他的儿子成了“第二个马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7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没想到他的儿子成了“第二个马谡”,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马谡被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马谡被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下令处死。无论怎样,马谡失守街亭,都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对于马谡来说,在镇守街亭上如果可以听从王平等人的建议,很可能导致惨重的失败。不过,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杀了马谡后,他的儿子诸葛瞻却犯了类似的错误,可谓“第二个马谡”。

  一

  首先,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让马谡镇守街亭。但是,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结果是曹魏大将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因为街亭的失守,导致诸葛亮的蜀汉大军也只能选择撤退。在诸葛亮杀了马谡30多年后,他的儿子在蜀汉快要灭亡的时候走上了战场了。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在此基础上,曹魏大将邓艾偷渡阴平,想要直取蜀汉都城成都。

  二

  与此相对应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到达涪县后盘桓不前。在此背景下上,因为诸葛瞻是这支大军的主帅,所以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邓艾率领的魏军进入平原。对于尚书郎黄崇的这一建议,诸葛瞻却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错失了抵抗邓艾的良机。因为蜀汉大军没有抢占险要地势,选择和精锐的曹魏大军在平原地区决战,结果是蜀军被击溃,邓艾率领的魏军继续长驱直入。

  三

  由此,和当年的马谡一样,诸葛瞻也没有主动占据险要的地势来防御曹魏大军,更不愿意听从他人的劝谏和良策,导致二者都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就诸葛瞻来说,在被邓艾击败后退守锦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于是,蜀汉和曹魏的最后一战——绵竹之战就这样爆发了。此战,不仅诸葛瞻战死沙场,他的儿子诸葛尚也冲入战场,为守卫蜀汉而壮烈牺牲。在绵竹之战后,邓艾的大军兵临成都,后主刘禅选择了投降。

  四

  最后,总的来说,对于诸葛瞻在蜀汉灭亡之际的表现,无疑是令人失望的。如果诸葛瞻可以据险而守,也即拖住深入腹地的邓艾大军,因为后者缺乏粮草上的有效供给,很可能会被支援来的蜀汉军队包围甚至歼灭。相对于马谡失街亭,诸葛瞻的失守直接导致蜀汉的灭亡。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是,因为诸葛亮常年在位征战,加上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还不到10岁,所以,孔明能给传授给诸葛瞻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加上诸葛亮去世后,诸葛瞻在蜀汉仕途上的顺风顺水,促使其过于自信,没有听从他人的建议,所以遭遇了人生的惨痛失败。总的来说,作为“第二个马谡”,诸葛瞻的表现令人失望。不过,随后的战死沙场,也不算辱没了诸葛亮之子的名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捏造的真实马谡病死
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京剧《失街亭》就是讲的这一段。有这种印象,其实乃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九十五回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二万五千人出守街亭,抵达街亭后,以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拒绝遵守诸葛亮于路口扎营的吩咐,并置王平的“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于耳后,屯兵山头,后来禁不住王平苦谏,分五千兵与王平,让其于山下扎寨,魏名将司马懿及张郃率军到达后,开始一面敌住王平,一面围马谡而不攻,并断其水源,待马谡不战自乱,降的降,逃的逃后,司马懿最后发动火攻,马谡惨败而回,王平此时兵少力薄,抵不住张郃的猛攻,也与马谡一起退兵了。网络配图街亭失守后,使前方蜀军进无据点,退无可守之地,不得已放弃已攻占之陇右三郡,退守汉中。为此,诸葛亮上表请后主自贬三等,马谡于大营自首领死,斩首...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事?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失街亭。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治理国家。他发展生产,积累经济实力;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稳定了国内政局;然后北上汉中,准备伐魏。在蜀汉建兴六年,他率军绕秦岭西侧,出祁山,先后拿下天水、南安、永安三郡,魏国关中动摇。魏明帝曹睿亲临长安,稳定局势,派大将张郃对抗蜀军。双方在街亭遭遇,马谡任前敌总指挥,统帅诸将,但指挥不力,全军溃散,被张郃击败,诸葛亮被迫撤军。诸将多有怨言,诸葛亮为稳定军心,斩马谡谢众,并上表自贬三级。一、为什么会是街亭?从文帝曹丕到明帝曹叡初,一直把战略重点放在孙权那里,在西北主要还都是防御态势,陇右相当空虚。夷陵之战蜀汉大伤元气,刘备死后,数年内年蜀地一直风平浪静,蜀汉慢慢复原。形势一片大好,就是怕折腾。诸葛亮开始了折腾。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首出祁山。街亭之战第一问:祁山之大,为什么街亭在这次折腾中最折腾?诸葛亮先派赵云和邓芝228出现在箕谷,做出将...
· 马谡之死:诸葛亮并未挥泪斩马谡
导读:说到马谡之死,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其实,马谡之死并非与诸葛亮有关系,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马谡之死的真正原因,也为大家讲述一言猛于虎的成果。网络配图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但是,这些全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史实与这些说法是有很大出入的。晋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对此事的描写散落在诸列传中,我们不妨将其综合起来,看看史书上的“斩马谡”真相。首先是《向朗传》中的记述,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而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一直待到诸葛亮死后,向朗始复出仕官。其间“优游无事”达数十年!第二个是《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有提及《襄阳记》中的记...
· 历史的误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实说了诸葛亮“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也说:“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林、李盛。”可是,《马谡传》却是说:“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物故”是死亡的委婉说法。可见,马谡是被判了死刑,死刑没有执行,马谡自己就在狱中“物故”,没等诸葛亮挥泪去斩,就自己死去了。《诸葛亮传》、《王平传》中所说“戮”、“诛”马谡等,应理解为判其死罪的意思。《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说的又是:“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值得注意的是,马谡是写信给诸葛亮,并不是当面对诸葛亮说话,可见,马谡下狱后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到监狱看马谡。如果两人能够见面,就没有必要写信了,那样的话,口头之言也就不一定流传下来了,京剧《失空斩》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生动场面也不大可能有了。有意思的是,《向朗传...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相最后竟葬生囚牢!
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网络配图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但除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说法以外,还有两种值得一看的说法: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网络配图2、马谡在失街亭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与马谡关系很好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