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邦以此为孝道,后世皆沿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0
转发:0
评论:0
刘邦以此为孝道,后世皆沿用,说到孝道,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对于我们的至亲,我们有多少所亏欠的。我们大多

  说到孝道,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对于我们的至亲,我们有多少所亏欠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我们有的就是父母能给的,父母对我们完完全全是真心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你学会了跟父母吵架,然后擦着眼泪说父母不理解自己;是什么时候对父母避而远之,觉得父母永远都不明白自己的心;是什么时候联系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少,甚至连空间那一点点可以看见你的地方都选择隐藏掉。

  我想我们该反思的不是如何去以怎样的优秀面对父母,而是换位想想父母的处境,和你以后有了后代他们如此对你,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父母们最关心的,不是你一个月能够挣多少钱,一个月能够往家里寄回多少钱,父母们在意的,还是你,作为他们的孩子,对,在他们的眼中,你永远都是一个孩子。所以无论怎么样,他们都希望你是开心的幸福的,我也相信没有哪个父母说不希望自己孩子幸福的。他们把半生耗在了我们身上,不是因为我们是他们的责任,还是,他们真的爱我们。

  说到这个,今天所说的故事主人公,刘邦,就做了一件孝道之上的事。自刘邦成立朝廷以来, 这件事成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关于刘邦的父亲,到底要不要对他行跪拜礼,按理说,刘邦贵为一朝之帝,理应谁见到了都得下跪,要是在现代,我们要是让父母下跪,那可真真正正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刘邦就比较尴尬了,不让自己的父亲下跪,有损帝皇的威严,让其父下跪,又是不孝的做法。

  刘邦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以父亲之名封太上皇,这样父亲就比自己的帝皇之称还要大,就不用给自己行跪拜礼了,这一想法切实可行,于是他便这样去做,既不失自身作为皇帝的尊严,又保留了自己以孝为先的品行,实属高招。

  这个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以至于后来才有的太上皇的说法。刘邦很聪明,以一个称号巧妙化解了这样的尴尬,不过也看出他对于父亲的感恩还是用心的。所以,我们更加要珍惜父母予我们的关心,他们啰嗦唠叨的不是你本身,而是怕你受到伤害。小编很感谢自己的父母,我想你也会有所感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传统孝道以养老敬老为基本要求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⒈“奉先思孝”、善事父母,民以敬老为德。爱敬父母是孝最基本的内容。孝之爱敬,从何而来?《礼记·祭义》有云:“立爱自亲始”,这种“爱人”之情来源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亲情;是一种出自自然人性,发自子女内心的对父母的亲近、敬重。“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
·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传统孝道以养老敬老为基本要求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⒈“奉先思孝”、善事父母,民以敬老为德。爱敬父母是孝最基本的内容。孝之爱敬,从何而来?《礼记·祭义》有云:“立爱自亲始”,这种“爱人”之情来源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亲情;是一种出自自然人性,发自子女内心的对父母的亲近、敬重。“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
· 我的幸福到此为止
曲目台压版
· 中国孝道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孝经》云:“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因生也。”“教”,既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礼俗,也包括文化、教育等方面,它们都被置于“孝”的基础上。孝的最基本涵义是对父母的赡养,《尔雅》:“善事父母曰孝。”孝道的这一层意义建立的根基在于人的报恩观念。因为人由父母所生,又由父母养育和照顾而长大,所以儿女长大后必须自觉地赡养父母。这一点和西方的观念非常不同。在西方,人们认为,父母生育子女和教育子女,都是他们对社会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谈不到对子女有什么恩惠,因此,也不认为子女对父母应当尽孝敬和赡养的义务。一个人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社会和国家应当负责他的生活,子女对此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这是东西文化的一个重大差异,和东西方文化对家国关系的不同理解密切相关。随着封建文化的发展,“孝”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其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
· 什么是孝道和孝道文化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孝道和文化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构建亲情血亲关系的一种特殊情感,而传承下来的则是更多沉淀在以孝为基础的历史文化中,可以说从传统文化角度去看,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道,而孝道则又是仁道的一个基本,或说是仁道的基石,孝道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们不妨从古代圣人的角度去看一下孝道文化,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走向灭亡,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期。随着宗法奴隶制的日趋瓦解,“礼崩乐坏”。而当时的孔子认为要稳定社会秩序,必先稳定家庭,如果不树立父母家长的权威,就无法达到家庭的稳定,进而也就无法稳定社会。所以,孔子提倡“孝”。在当时孔子还对西周的“孝”进行了继承发展改造和创新。在孔子以后的儒学发展中,曾子可以说是儒家孝理论的集大成者。孔门中曾子不仅以其孝著称,而且在孝道理论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曾子思想以孝为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